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刘炳峰>>正文
毛泽东与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的制定实施
2017-08-15 16:38:54
作者:刘炳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所谓“四三方案”,是“文革”后期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由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的“旨在改善民生”的对外引进方案的简称。因该方案提出“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而得名。亦称“43方案”。

    这一方案,于1973年初经周恩来总理呈报毛泽东主席后,很快获得批准并开始实施。由此成为我国继五十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个大规模的对外技术引进项目。这些重大引进项目,至1982年实现了全部投产,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

    早在抗战时期,我们党就认识到了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的重要性。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时就指出,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有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帮助;中国可以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

    由于美国当时继续坚持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实施敌视封锁政策,致使毛泽东不得不把寻求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对象转向“苏东”方面。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期间与苏方举行最高级会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经济援助问题,最后与苏联签署了向中国提供贷款等协定。至1954年,我国先后与苏联签订了156项援建项目。这些项目,于1955年在“一五计划”中颁布,通称“156工程”。

    进入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我国对外贸易呈萎缩状态。此时毛泽东一度考虑扩大从西方的经济引进。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1964年1月7日毛泽东甚至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

    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持续的经济封锁,当时我们仅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且规模不大。至“文革”开始后不久,我国对外引进工作几乎限于停顿状态。

    进入70年代后,西方国家由于普遍发生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成功打开了西方对我制裁封锁的突破口。随后,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与此同时,我国国内自“九一三事件”后也开始纠正“文革”中的部分左倾错误,这为我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的内外条件。

    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期间他派出工作人员到街上搞调研。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方法。其中有位工作人员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回来后向毛泽东汇报说:“为了买条‘的确良’裤子,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这使毛泽东颇为感慨。随后,他把周恩来找来,指示: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说:“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

    于是,周恩来此后几乎每年都要亲自主持召开一次全国棉花工作会议,要求主要产棉县的县委书记必须参加,会议的主题就是:各地要多种棉花、多卖棉花给国家。

    但即使这样,就当时我国的棉花产量来说,每年也就大约4300万担,扣除农民自用棉花,再扣除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3100万担,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另外,扩大种棉面积还有一个粮棉争地问题,要扩大棉田面积,势必减少粮田,进而影响吃饭问题。

    当时世界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解决穿衣问题的出路都是走“发展化纤工业、以工业原料代替农业原料”的道路。于是,为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解决我国纺织业的原料问题,国务院纺织工业部向中央写报告,建议“实行天然纤维(棉花)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毛泽东很快批准了这个报告。但化纤主要是合成纤维,其技术问题国内解决不了,只能发展粘胶纤维、维尼纶纤维。而这两种纤维质量不好,品种适应面很窄,不受群众欢迎。最受群众欢迎的涤纶(民间叫“的确良”)、腈纶(民间叫“人造羊毛”)等纤维我国还非常少。

    为此,毛泽东再次找来周恩来,问他能不能搞点化纤。甚至他还诙谐地说:“买件‘的确良’还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当周恩来说搞化纤的技术我们目前还不行时,毛泽东问:“能不能买?”周恩来答:“当然可以。”接着,周恩来便向李先念、余秋里等传达了毛泽东“我们也搞点化纤”的指示,要他们抓紧研究有关问题。

    就这样,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工作,正式提上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

    (二)

    应该说,在我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相比,提高不快,甚至还有些缓慢。其中的原因,除了因为国家本来就穷、基础就差以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建国之初那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党和毛泽东把我国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了首先解决重工业、军事工业等基础工业的建设上。

    五十年代,我国在引进苏联的“156工程”项目中,主要的就是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项目,重工业占到百分之97。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形成了我国第一批大型现代化企业,增强了我国重工业和国防军事工业能力,并填补了一批我国生产技术领域里的空白。后来,毛泽东又决策进行“三线建设”,解决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同时还自主研发出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等,为我国提供了基本的“国家安全保障”,并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

    正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际关系的缓和,结合当时实际,毛泽东才开始开始考虑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转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用”上来。为了集中资金,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毛泽东甚至还亲自拍板,下马了自1967年就已经开始了的“曙光号”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工作。毛泽东说:搞飞船太费经费,“宇航员这事要暂停一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

    就这样,自林彪事件后,毛泽东提议由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进行技术引进,解决发展农业、化纤等有关吃穿等“民生”问题。

    接着,周恩来便与李先念、余秋里以及后来相继复出的陈云、邓小平等人,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行毛泽东打开对外经济工作新局面的决策。

    1972年1月22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中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2月5日,经周恩来批示呈报,毛泽东圈阅批准了这份报告。

    后来,周恩来等人又以此为突破口,将我国对外引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年5月5日,冶金部建议从国外进口大型钢板轧机,8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提交了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1.7米轧机的报告。21日,毛泽东、周恩来予以批准。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周恩来在审查这个报告的同时,又要求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送给他合并考虑,准备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报毛泽东批准。

    在1972年引进一系列项目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个方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很快获得毛泽东批准。

    以后,在此方案基础上,我国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利用这些引进的设备,我国共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到1982年,26个项目全部实现投产。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武钢1.7米轧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辽阳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等。这些项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既为从数量和质量上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1972年和1973年相继恢复领导工作的陈云、邓小平,对“四三方案”的引进和建设给予了坚决支持。陈云说:在购买设备时要注意考察,“事先准备好新配件”,并提醒要借鉴旧中国永利化工厂购买旧设备的经验。邓小平恢复副总理工作后,对此也十分关心。刚刚上任,他就关心1.7米轧机工程,亲自到武钢视察,提出“要科学组织,合理施工”,并称赞说:“搞建设,就是要有速度。生产要狠抓才能搞上去。”

    在“四三方案”的带动下,重要的引进项目还有从美国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利用外汇贷款购买新旧船舶组建远洋船队、购买英国的三叉戟飞机等。

    “四三方案”的实施,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我国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为后来我国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

    当然,我国这次大规模引进工作,也存在或暴露出了一定问题。比如,在“四三方案”项目中,约有2/3出现基建拖期长、投产后一时生产不正常、有的项目产品服务对象落空、开工率不够高、经济损失大等状况,还有相当部分大型引进工程所需配套条件未能及时落实。同时,许多引进工程还遇到了外部配套条件没有按要求及时提供问题,有的甚至影响了引进工程按计划进度的试用投产,有的在建成后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有的被迫进行原料路线的改造或重新组织设备进口的工作等等。另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次引进工作,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扩大和重复引进,以及盲目进行全套引进和消化吸收改造不够等问题。其中,重复引进尤以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最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已经引进过成套设备13套,后来又引进了6套,因此,可以称得上是“引进再引进,重复再重复”,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与此同时,我国代表团出国考察回来后,一方面带回了大量有用信息,引起了中央高层对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或助长了一些人盲目迷信西方,甚至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问题和思想倾向。所以,当时左的思想比较严重的人曾提出“还是要坚持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并开展批判崇洋媚外和洋奴哲学等。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和当时我国长期处于东西方冷战对抗形势下,人们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有关系。存在一些意见、分歧,都是正常的。只要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问题,其实并不值得我们过分渲染和大惊小怪。但有的这方面的文章,却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热衷于一些枝节、细节的描写,而对决策的历史大背景和重要细节问题,要么不提,要么一笔带过。这绝不是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当然,在临近“四届人大”召开之际,“四人帮”中有人企图干预中央重大人事安排,利用引进工作中确实存在的某些问题,攻击并妄图打倒XX中央领导同志,这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下一篇: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毛泽东用“捆绑战略”对付苏联核讹诈
·毛泽东何以说美国卫星“鸡蛋大”?
·毛泽东从旧纸堆找到红军归宿
·毛泽东与解放石家庄
·毛泽东以弱胜强一个经典战例
·毛泽东与中国版“星球大战”计划
·毛泽东在南日岛被侵占之后……
·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毛泽东与中国医药界的“两弹一星”
·刘炳峰:毛泽东用“捆绑战略”对付苏联核讹诈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毛泽东用“捆绑战略”对付苏联核讹诈
毛泽东何以说美国卫星“鸡蛋大”?
毛泽东从旧纸堆找到红军归宿
毛泽东与解放石家庄
特稿: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景区参观游览图(图)
毛泽东以弱胜强一个经典战例
毛泽东与中国版“星球大战”计划
毛泽东在南日岛被侵占之后……
毛泽东与香港回归——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毛泽东与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的制定实施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