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正文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十三章
2010-08-30 16:00:03
作者:尤秀斌、祁少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每个人,他们都不能预料,未来的一天,谁将会主宰这个国家的沉浮命运。在中国大大小小角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不同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张桃方一家人,均是老实懦弱的农民,没有任何参与政治运动的想法和冲动。不过张桃方还是幸运的,在战乱频繁的中国大地上,兴化陈堡乡还算是相对略显平静。就在堆积着几垛柴禾、摊晒着杂乱物事的稻米场里,张桃方一点点长大。兴化是个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湖星罗棋布。在陈堡乡北端就有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村子南面则是一条红褐色的泥土大道,一直通向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在稻米场出生、平原长大的张桃方,每当看到这黄绿相间的颜色,心里便为之清爽,身心无比舒畅。最使他惬意的,就是他与村中的小伙伴张贵、安国栋、金国栋一起到河里摸鱼、玩泥巴。他们或在土堆上挖沟、垒堰,或用水和泥,捏泥人、泥碗、泥猪、泥狗……玩得满手满脸是泥,衣裤上也沾满了泥。尽管生活很穷,但是却很快乐。张桃方的一生,应该说是斑斓多彩的,他走过很多地方,行过军,打过仗,上过天,开过飞机,玩过导弹。但是,农村的童年生活却影响着他一生的气质,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张桃方的心目中,农村是神圣的,农村是美丽的。村子里有一家教育馆,其实那是一所专门招收有钱人孩子的私塾,对于张桃方这样穷人家的孩子,是无缘步入其中的。然而,孩子的心灵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对围墙内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因为没钱交学费,张桃方和小伙伴们只能被拒之门外,他们只能在窗外时不时偷听先生讲课,了解到一些书中的只言片语。张桃方天资聪明,几个月间,仅仅凭听声音也会似模似样地背诵《百家姓》、《三字经》中一些幼教启蒙书的段子,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也能够背个大概。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先生喂狼……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穿着袍、露着蛋……”偷听终于是偷听,张桃方始终无缘踏进课堂半步,直到长大参军之前,他所认识的字也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张桃方。因为家里生活艰难,张桃方从小就必须学会赚钱贴补家用。陈堡乡村头有个大河塘,张桃方经常和村中的伙伴们一起下河捕鱼,然后把抓来的鱼拿到兴化县城去卖。捕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个网子布一个口袋阵,然后把鱼群往网子里赶。这种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可是后来河里的鱼儿也越来越聪明了,它们不再顺从于任何人的驱赶,总是我行我素的游来游去。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东西都会在他们那里变化成游戏,然后从游戏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的确,捕鱼的经历给童年的张桃方增添了很多快乐的色彩。出于好奇,张桃方不断变化各种各样的捕鱼新方法,从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趣味。渐渐地,张桃方不再满足于那种驱鱼入网的常规做法,他特意从伙伴家里借来了一根真正的鱼叉。七根刺齿,中间的一根稍长,上面还有倒须钩。这种鱼叉插在鱼身上,往往越是挣扎,被倒钩钩得越紧。夏天天气炎热,河里的鱼群纷纷浮上水面透气,从远处望去,在一片波光粼粼中不断升腾起的气泡,就是鱼群所在。张桃方和伙伴们一起比赛用鱼叉开始叉鱼。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水光的折射,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鱼本来所处的位置,而且鱼始终是在游动的,如果用鱼叉准确无误地叉中它,必须要算好提前量。而且,必须手上有足够的力气,鱼叉掷出去之后,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以免鱼叉入水,还没有触到鱼,鱼群已经受惊逃散了。放牛娃孩子们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张桃方提出这个新玩法之后,大家随即兴致盎然。但是几轮比赛下来,命中率极少,这种游戏也就变得枯燥起来。没有人再愿意继续玩这种乏味的游戏,张桃方却不然,几次不中之后,他并没有继续胡乱投掷,他凭着感觉,一点点校正投掷的瞄准点和时机。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终于有一次命中。张桃方能够命中也不完全是偶然,他的眼力极好,能够很清晰地看清一丈以外水面下鱼的游动方向,张桃方开始仔细分析刚才一次命中的原因。他终于得出结论,投掷的时候,不能直接瞄准鱼身,而是要稍稍向下一点。他试着按照这种理解去投,果然命中率大为增加,十次之中竟然能中七八次,伙伴们都大为吃惊。纷纷问原因,张桃方总是卖关子,决不外传。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张桃方开始和父母兄长一起下地干庄稼活。春天,他冒着风雨往地里背粪;夏天,他顶着烈日跟哥哥下地间苗、除草;秋收的时候,他跟着母亲拾麦穗、打谷草;入冬后,他常常跟着父亲去捡木头,劈柴禾。童年的艰苦历练,练就了张桃方吃苦耐劳的秉性,同时也造就了他的一副好身板。他机灵、顽皮、胆大心细,而且身手敏捷,在陈堡乡众多穷孩子当中颇有威望,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孩子王。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十四章
·下一篇:《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十二章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首部全面揭示抗美援朝狙击手秘史的专著出版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目录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前言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写在前面的话——寻找真正的狙击手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引子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一章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二章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三章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四章
·《抗美援朝揭秘第一狙击手》:第五章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