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9至1920年,陈独秀完成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也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方面,他首先区分了“真假社会主义”,精辟地分析了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讲社会主义、应讲何种社会主义等三个问题。1920年9月,他发表的长篇论文《谈政治》,就是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自己著文宣传,还组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例如,他到上海后,就委托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阶级斗争》,李季译《社会主义史》,李汉俊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书,于1920年先后出版,寄送全国各地,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起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曾说,他就是读了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书以后,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这“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因此,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其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把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带进了中国共产党
从1920年2月移居上海以后,陈独秀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这年8月,他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上海“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他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因此,他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现在很多著作仅仅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是很不够的,应该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南陈北李”两个人中,他的功劳远远大于李大钊,这也是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仍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即最主要的领导人的根本原因。毛泽东、董必武、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吴玉章、李立三、李达、陈望道等在谈到自己参加共产党时,均称无不受到陈独秀的影响和教诲。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到他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经过时说:“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功劳,陈独秀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
相关链接
1.毛泽东这样评价陈独秀
1917年,毛泽东评价陈独秀:“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谈起陈独秀对他的影响时说,“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45年4月21日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关于陈独秀建党时的情况是这样说的:“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2.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肯定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对此,书中的两段表述具有代表性:(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荟萃北大,《新青年》杂志也由上海迁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使新文化运动得以迅猛发展。(第37页)(2)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同许多社团组织和进步青年密切联系,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成为这一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起人。(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