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武汉1938,见证国共两党同舟共济 |
2010-10-26 15:52:24 |
|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浏览次数: |
|
|
|
|
当王师长的灵柩运抵汉口大智门车站时,国共两党在汉领导人和武汉人民六千余人到车站迎灵。蒋介石代表军事委员会到灵堂祭奠。郭沫若以三厅厅长的身份发表广播演说。题目是:《把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化进无限的民族生命里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人也参加追悼活动,敬献了花圈和挽联。毛泽东、吴玉章、秦邦宪、董必武等联名送的挽联上写道: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的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罗炳辉等均送了挽联。 武汉会战期间,是国共两党两军合作得最好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民族在大局为重,主动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上的配合,广泛独立地开展平原和山地游击战,在华北和华东两面多次出击,破坏日军供给线,达到牵制敌军,减轻武汉压力的目的,有力地配合保卫武汉的战斗。在武汉会战中,还有许多共产党人奋战在正面战场,其中在大冶和万家岭战斗中,国共两党在此共同抗战,阻止日军于此地近20天,为武汉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日军兵力,有利于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 综上所述,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均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表现了中华民族“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传统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整个抗战期间虽有波折但终未破裂,这与武汉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两党良好关系是分不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武汉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基础。历史昭示我们,作为举足轻重的国共两党肩负着民族的重任,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行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运兴,分则害无穷。当今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政治格局处在大的变化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广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成交卓著,国力日盛,台湾和大陆的互补贸易使两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60多年前的“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密切合作,以诚相见,共御外侮。今天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什么不能接受“武汉抗战”的历史经验呢?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抛开旧时的恩恩怨怨,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必将能重振我中华民族的雄风。 1、《抗日战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2、转引自毛磊等编著:《武汉抗战史要》第81页。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