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武汉1938,见证国共两党同舟共济 |
2010-10-26 15:52:24 |
|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浏览次数: |
|
|
|
|
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下旬,是国共两党在武汉携手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由此出现了全民族空前团结、一致对外的大好局面。1938年的武汉,见证了这一空前盛况的到来。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蒋介石递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从1937年底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临时首都武汉办公开始,直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的近一年武汉抗战时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黄金时期,因此有人形象地称这一时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蜜月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合作都很默契。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2月1日,政治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是整个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军政领导机关担任的唯一要职,也是抗战初期国共双方诚意合作抗日的象征。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下设四个厅。4月1日,主管宣传的第三厅在武昌昙华林正式成立了。第三厅被称为“名流内阁”,除厅长郭沫若外,大批共产党员在三厅中任职。从厅长到科员几乎都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名流巨匠,可谓人才济济。三厅刚成立就于四月上旬开始举行抗日“扩大宣传周”,运用歌咏、戏剧、电影、美术等各种形式在武汉三镇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宣传活动。在三厅的领导和组织下,各种文化团体进行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似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在大武汉奔涌着,激起万丈波涛。第三厅的组建,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是武汉乃至全国抗战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统一战线旗帜,利用各种阵地领导抗战文化宣传的一个重大胜利。 抗日救国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的宋卿体育馆召开,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指出抗战的目的在于“拯救国家民族于垂亡,完成建国之任务”。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目标、军事方针、教育政策等方面国共两党观点基本趋同。蒋介石在大会闭幕辞中要求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特别强调了国内团结问题。中国共产党对这个方案表示赞同,也就是承认了国民党的权威地位。这次大会被史学界称为“蒋介石执政的历史上国民党唯一的一次比较团结、民主进步的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公开、合法活动的机会。 八路军办事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国统区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抗战初期的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担负着八路军与国民党中央军事当局联系的重任,1937年10月正式对外办公。武汉八办在恢复和建立中共党的组织、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筹运军需物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服装、武器弹药、医药器材及其他物质,均由国民政府供给。南京失陷后到武汉沦陷,这一工作主要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向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申报、领取,并转运到延安八路军总部及新四军各支队。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每月发给八路军军费50万元,米津10万,河防米津1.4万元,合计61.4万元。“八办”不仅是一个八路军的办事机构,更为中共在国统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舞台。“八办”的设立,实际上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象征。 1937年10月12日,经国共两党谈判,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成立,全体干部换上了深灰色的新四军制服,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医务处等机关部门初具规模。1938年1月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准中共提出的新四军支队以上干部名单以及编制、薪饷等。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