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
2010-10-26 15:29:56 |
|
作者:李国伟 |
浏览次数: |
|
|
|
|
(二)民兵的创建时期。军区人民武装科设立之后,便着手于民兵组织的建立和完善。1940年8月1日军区提出了“建立坚强的民兵,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保卫家乡”的口号,并在全区开展了三个月突击发展民兵组织的运动,到1941年初,民兵组织发展到3万余人。本年4月,冀太联办与太行军区联合下达了《关于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选举的指示》,全区上下开展了各级武委会的选举工作,并产生了晋冀豫区武委会,从而,建立了人民武装的领导和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全区民兵快速发展,到1942年5月,全区民兵发展到5.6万人。当然此时的民兵由于参战经验不足,人民武装建设的群众基础不力,虽然民兵参战数量大大增加,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 (三)巩固与发展时期。1942年5月以后,根据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土地政策、精兵简政、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根据地内的对敌斗争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中共太行分局与一二九师指出,加强人民武装,“不但是养成现在游击战争博大的力量,而且是奠定将来反攻大军组成的基础”,确定了民兵战斗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号召“人人学会打仗与生产的两套本领”,在生产中准备战斗,在战斗中保卫生产。这一时期民兵总数占到了根据地总人口的6%。 劳武结合的组织体制 在抗日战争中期,特别是1941年到1942年,是敌后根据地最困难的阶段。日寇集中其主力进行“扫荡”、“蚕食”、“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我根据地进行挑衅,制造“摩擦”,企图把我军民困死、饿死。太行抗日根据地遭到了很大破坏和损失,由于这里土地贫瘠,再加上八路军首脑机关长期在此驻扎,这里成了日寇重点进攻的目标,军队和人民没有衣穿、没有粮食,生活极其艰难,有时不得不以树叶、草根为食。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领导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广大民兵发明了劳武结合的办法,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为保卫和建设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结合上: (一)民兵组织与变工组织相结合。民兵都参加变工组,平时和群众一道生产,战时直接参加战斗。民兵用自己手中的枪组织对敌战斗,保卫群众生产,变工队则保证不影响民兵家中的生产,并负责民兵家属的安全转移。这样既有利于民兵与变工组织的进一步巩固,又便于密切民兵和群众的关系。而民兵也充分发挥既是民又是兵的优势,敌人来了就打仗,敌人不来就生产。群众在生产,民兵就在附近巡逻、放哨。在夏收、秋收季节,通过民兵与变工组织,将劳力与武力统一组织起来,有专门负责掩护的,有专门负责抢收的。同时,通过民兵和群众的互助,生产、训练、战斗任务都能完成。 (二)战斗队与生产队相结合。离敌人据点较近地区的民兵,为了使据点外的土地不荒芜,就组成单独的生产战斗小组,敌人出来就打,打退敌人就进行生产。这样,战斗和生产两不误,使接敌区土地的耕种和收割有了较好的保证。为保证民兵组织的正常活动,不少地区还给民兵一定的生产资料,如公地、荒地、贷款办合作社等,使他们在战斗执勤之余,开展各种生产活动。这样,既可以发展生产,改善民兵和群众的生活;又可以巩固民兵组织,解决民兵战时供应问题和日常活动中的经费,减轻群众负担。 (三)战斗指挥与生产指挥相结合。以往战斗与生产指挥分离,管生产的不管战斗,管作战的不管生产,二者经常出现矛盾。管生产的干部平时忙得不亦乐乎,战斗时袖手旁观;而管作战指挥的干部,不打仗时没事干,打起仗来又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生产和战斗的领导不能很好配合,影响了劳武结合。基于这样的情况,各级党政领导与武委会协调,把民兵组织与变工组织统一起来,战斗指挥与生产指挥两个机构合在一起,生产战斗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提高了工作效益,加强了领导指挥力量。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