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
2010-10-26 15:29:56 |
|
作者:李国伟 |
浏览次数: |
|
|
|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太行民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太行民兵除配合基干武装作战外,单独作战3.3万余次,参战人数达74万人次,毙伤敌伪1.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破坏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桥梁、碉堡、封锁沟、封锁墙等,谱写了人民战争的光辉篇章。 太行民兵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 芦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向全国发表了抗日通电,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指出:“武装民众实行自卫,并配合军队作战。……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8月,我党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太行区民兵组织的发展,大至分为三个阶段: (一)抗日自卫队时期。1937年秋,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区,这年冬天,中共冀豫晋省委及牺盟会、决死队等组织与八路军工作团一道,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建立我壮大游击队。次年6月,中共冀豫晋省委在沁县南底水村召开会议决定,“当前的中心工作是大大发展党及健全党的工作,扩大武装党员及武装群众”。开始在全区范围组织不脱产的武装抗日自卫队。当时有的地方叫自卫军、“青抗先”,有的叫游击队、模范队,还有的叫做基干队、后备军等。各地民兵称谓不尽相同,但其作用是相同的。这一时期基本属于发动阶段,由于军区有偏重于正规军的思想,对游击队和人民武装不够重视,正规军缺少游击队的配合,导致了军队在战役战斗中“裸体跳舞”的现象,在1940年5月的白晋线破袭战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二九师刘邓首长高度重视了民兵工作,于6月将原晋冀豫军区分设为太行军区与太岳军区,并在太行军区设立了人民武装科。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