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丰烈士的大儿子张津得在给我念他父亲的战地日记
身穿朝鲜上校服装的志愿军团政委张子丰烈士
张子丰烈士付朝作战前与家人在天津北宁公园合影留念
张子丰烈士的遗孀和后代们
2012年的一天上午,我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电脑,看累了,刚想闭目养养神,就听见有人轻轻的叩门,随即进来个上岁数的人,他说是找姜建军。我很疑狐,我并不认识他,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而且近段时间,上访的人都是非常理直气壮的,经常是不顾门卫的拦阻,经直进来找局长,找不到局长就随便找个屋子进,然后就要求解决他的问题,不给解决就不走。我虽然只是个调研员,知道自己的职责,对上访这类人和事也见多不怪了.有些事情合情合理,应该去给人家解决的,就不应该拖,更不应该推诿。也有的是无理取闹的,也应该讲清道理,不能宽松无度。总之不管是那种人,我的职务和职责都不允许我被当事人缠上.所以我拐弯问他:您有什么事情吗?
他马上掏出一些证件和纸片给我看,并且好像有许多的话要对我说,又不知道怎么开场。他介绍他自己是烈士子弟,又说认识文革时期的老局长安淑静(已离休去北京),还说是优抚处吕建刚处长让他来找我,这下更引证了我最初的判断,准是上访户,吕建刚所在的优抚处天天的接待这些因战因伤回来的复转军人和烈士遗属的各种生活问题.我心想,建刚这小子怕是我太清闲了吧,这应该是他们处里的事情,怎么支到我救灾处这里来了。朋友再不错,也没有这么找乐的吧?然后我问他找我有什么事情?他开始跟我绕圈子,先说了他父亲的事情,怎么参军,怎么有文化,怎么在朝鲜牺牲。还拿出他父亲生前的遗物——一个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仍然保存完好的日记。.随着他慢慢的不连贯的甚至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叙述起来,于是一个我所不知道的前辈的高大身影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就是眼前这位已经70岁的张津得(原天津轧钢二厂工会主席)的父亲张子丰烈士。
说到父亲,老人眼里露出特别崇敬和怀念的神情,他告诉我说在电脑上只要打上他父亲的名字就能够查到。我在摆渡上一打,果然在抗美援朝牺牲的团级干部名单上看到了这个名字,我数了一下,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团以上干部共计120人左右,张子丰烈士就是其中之一。
张子丰烈士:河北大成人,1019年出生于当地一户开明绅士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少怀报国之志。1938年当抗日烽火烧到家乡的时候,19岁的他毅然参加八路军,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他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高,当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部队里不断的进步成长。从1938年参军到1953年牺牲,在14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已经成长为我军68军202师606团的团政委。牺牲时年仅34岁。
我从张子丰的大儿子张津得的讲述中了解到,张子丰有记日记的良好习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几乎记录下自己所有参加过的战役战斗。这些日记现在都完好的保存在他的大儿子张津得那里,张子丰生前多次叮嘱老伴,别的东西可以丢,但我的日记绝对不能丢,就这样,在他牺牲后,日记做为烈士遗物被张家保存的完好无损。我想:假如张子丰烈士没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那么他日后的发展会是什么结果?我的出两个结论:一个是成长为我军相当高级的领导干部,再一个,会是向军旅作家刘白羽,魏巍那样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军旅作家。可惜,战争夺走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也夺走了他才华横溢的本事,让妻子和三个儿子早早的成为了烈属,让他曾经写的满满的战地日记竟魂无归处。
更为让人扼腕痛惜的是,他本是可以躲过一劫的。1953年已经是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了,做为68军青年科长的他刚刚作为英模代表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见日记记载),可他坚决要求到前线参战,结果在一次敌机轰炸中,死在团政委的任上。死在停战结束前的上甘岭前线坑道里。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在这里摘录张子丰烈士的一段日记,以印证我的判断。由于日记字迹太小,个别字是繁体并且模糊,我请他的儿子念,我一句句的记录下来:
这段日记记录的是张子丰烈士参加抗美援朝死于美军细菌战的我军最高级别的67军军长李湘同志的追悼会的经过。(注李湘军长的遗孀安淑静阿姨是文革时期天津市民政局长。)
“1952年7月2日 朝鲜
下午2点开会,首先由一个科长宣布开会及具体议程。然后进行第一项,读祭文:由兵团政委旷伏兆宣读祭文。大概是太悲哀了,读不出声来,继由赵冠英(军参谋长)及我(时任军青年科长)代表读祭文,然后是各军师来宾。会议进行的隆重严肃。最后揭灵。我们共同去义地。大坟头子用洋灰腻起来,附近用白灰砌起小池子,种上青草野花。临行拍了几张照片。这对于为革命牺牲的人是个很好的安慰,对依然活着奋斗的人也是个很好的教育。为革命而死,永垂不朽!
回屋以后,稍事休息,即开晚饭,时近晚7点。饭后与旷、刘等首长告辞返部。路上车子坏的一塌糊涂,路很难走,不到县里,已经不能坚持,只好象马车一样慢慢前进。这简直不象是汽车。经过浮蒲时,敌机在空中拍照,打出曳光弹,把眼睛闹的半分钟看不见事,他妈的缺德,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行抵怀阳,已近午夜2点。敌机不停的叫唤,在我们前方投下炸弹,黑烟火花同时升起。他妈的,炸吧,朝鲜有的是大山,看你有多少钢铁!
到了运输科,已三时,老杨哥客气要让帐子,算了吧,凑合入睡!"
寥寥数语,即反映出事件全貌,又描述了战争的残酷,还彰显了革命军人乐观豪迈的气概,一个团政委的才气汩汩喷涌。只是他当时不知道,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年轻又富有才气的躯体也被永远的留在了他战斗的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时间是1953年 7 月。
他牺牲的时候,张津得才12岁,在天津红光小学(部队寄宿学校)上三年级,他和弟弟听到广播后当时就抱头痛哭起来。后来的几十年里,张津得上学参军进厂,不管到那里,他都带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这些日记,他觉得父亲对他的教导时时都在耳边回响。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我和张津得是初识,但这个故事让我感动,让我震撼,也让我联想:假如那颗该死的炸弹炸死的是我的父亲,结果会是如何?那肯定不会有我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因为我是1955年出生,但母亲和哥哥们的命运肯定就会改写了。革命也是有运气在呀!只是我们活着的人千万不要忘掉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贡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的所有的革命先烈们。而且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多多的为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亲人做一些我们能够做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够得到安慰和净化!
顺便再讲点日记里的故事。1962年,当张津得在父亲的日记中读到父亲在朝鲜抢救了一个小姑娘的生命后,他给朝鲜政府写了一封信,想寻找那个小姑娘,结果还找到了,那个小姑娘比他大5岁,他们一家十分感谢他的父亲救命之恩,每年的清明都去为他的父亲扫墓祭奠。以后他们保持了几十年的通信联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本做好了去朝鲜见面的准备,后来还是因为要自费1万多元钱的原因没有去成,留下了遗憾。这件事情在朝鲜报纸有过报道。中国报纸也有过报道。只是我到今天才知道这件感人的事情。羞愧至及!
说完他父亲的这些事情,他才告诉我说,他有个弟弟已经病故了,还有个弟弟现在是尿毒症,要透析,厂子黄了,除去报销部分,自己还要负担,很困难。想向民政申请救助,看看烈属方面有无照顾。我看了他的申请,觉得写的不行,答应帮助他改改,然后找人看看能不能帮助一下。事后我问过优抚处长,他的这种情况不好办,跟社会上的大病保险是一样的,除非向上反映,特批下来,再处理。我无语,只有尽力了。(后来据说市里看到我帮助他写的申请救助材料后派专人去家中走访慰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