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珍贵的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照片,现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是1935年底,肖克将军率红六军团途经湖南新化县和王震夏曦等师团级别干部及自己的警卫员在一个小照相馆合影留念。后因这张照片的佐证,这个照相馆的业主经人民政府认可视为对革命有功人员。新化县也被做为革命老区和重点扶贫县予以扶持。右数第四人为肖克将军,右数第三人是家父姜云清,时任肖克将军的警卫员。
这张照片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解放军报发表的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写的一篇文章《最年幼的长征者》并配发的一张发黄的照片,是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拍摄的。当时我母亲指着右二紧挨着贺龙元帅的小战士问我:“你看他像谁?”我一看脱口而出:这不是我爹吗?当时已经上了岁数和身负九处战伤的父亲不置可否,我们也就不太当回事。因为这个事情无法考证,后来我就把父亲晚年的照片和这张照片放到网络上让大家对比,都说像极了。后来每次看到这张发黄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我都会在内心里感叹中国革命的不容易和打江山的老一辈那段峥嵘岁月里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我们现在人所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于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首散文诗《父亲的长征》,以表示我们作为老红军的后代要继承和传承革命精神和不忘初心跟党奋斗的坚强决心。
父辈的长征
作者: 姜建军
85年前的一个冬天 三支衣衫褴褛的部队 分别从江西.巴蜀和桑植出发 被迫踏上了一条 慢无边际的征途 走,不知道具体的方向和该往哪走 不走,就要被全部的消灭在根据地 在那样凶险的日子里 踏上未知的征途 扛着那样简陋的武器 每天都要行军打仗 每天都会有人死伤倒下 他们谁也不知道要在那里睡觉休息 更不知道要在那里吃饭和吃些什么 只知道敌人会在什么地方突然的出现 只知道前边的路还太多远太难还有太多艰险 鬼知道 地域的大门在为谁打开 但红旗却一直在前边引路 毛泽东的名字始终叫响在队伍中间
1934年的冬天 我19岁的父亲也扛着一把大刀 跟在贺龙萧克的身边 我不知道那个寒冷的冬天 还有那无数次凶险的战斗 他害怕没有害怕过 哪怕有一丝动摇的念头 他又是怎样从弹雨硝烟中冲杀出来的 并且绝然地跟着这支没有方向和目的地的队伍坚定的走出来的 走了一年多的路 打了一年多的仗 在这条凶险的路上 他挨过敌机扔下的炸弹炸 挨过藏兵的藏刀砍 被大渡河的河水冲走过 还被疟疾的病毒击倒过 但最终他还是奇迹般的走出来了 最后终于翻过了雪山 走出了草地 战胜了敌人还有疟疾 他们终于在国民党的一张报纸的发现下 最终胜利到达了陕北站住了脚 当然他也看到了身边所熟悉的 一个又一个战友 象大山坍塌一样的 倒在了前进的征途上 据说,长征的路上 每三个红军战士 就有一个走不出来的士兵
那两万五千里的路啊 记载着多少无人知晓的故事 走出来的都是些钢铁般的战士 而那些把鲜血洒在路上的士兵们 才是我们共和国奠基的钢铁筋骨和划时代的“精英” 以致统帅毛泽东 十分爱惜这些长征过来的老兵 就连在延安枪毙犯纪律的黄克功 他都几天睡不着觉.合不上眼睛 八年抗战和抗美援朝 他都指示带兵的将帅 尽可能多一点的保存下 经过长征的老兵 在历次授衔和转业的时候 好象对这些长征的老兵也有特别的叮嘱 历史走到今天 恐怕已经没有多少留存在世的老兵了 但父辈们曾经走过的那条充满荆棘坎坷的长征路 永远无言的伸向天宇 默默地讲述着昨天 悲壮惨烈的故事 向我们后一辈展示着 曾经在这条路上走过的每一个红军战士 那坚贞不屈的忠诚灵魂 还有炮火硝烟中那面 虽然被撕扯着但却永远不会倒下的血染的红旗 它像一条红色的飘带 挥动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