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父亲在家中为母亲过六十大寿)
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天津电视台再次播放了我的父亲《姜云清的家风故事》。多家报刊媒体对我这些年来自觉弘扬长征精神、宣讲革命家风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特别是十年前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那本《一个红军后代的情感路》和已经坚持开办十余年点击率达二百万的新浪《将军55的博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这些年,我应邀到驻军部队和大专院校做<家风、使命、担当》的主题报告近百场。我本人也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更加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自觉担当。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作为跟随父母身边生活几十年的儿子,除了耳濡目染受到老红军父亲和老八路母亲言传身教的教育和熏陶外,还经常帮助父母整理一些回忆录和长征故事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甚至连父母亲去世后的悼词都是我这个做儿子代组织上起草的。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 老一辈革命家他们那一代人为了民族的复兴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福祉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艰苦卓绝和可歌可泣的。同时,他们那一代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贞和无限忠诚也是值得我们后来人敬仰和好好学习的!
这是父亲1978年发表在红旗杂志第12期的署名文章:
2015年我退休后参加了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的工作,并担任了宣讲团的副团长。每次在宣讲父辈们的革命经历和家风故事中,我总感觉到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最能够贴切反映放牛娃出身并于1931年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父亲一生中最难能可贵品质?去年天津电视台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说过老父亲的几个显著特点:如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对子女在政治上的严格要求;按时缴纳党费;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和严于律己等等。电视台以(老红军、原天津66军后勤部长姜云清的家风故事)为题介绍了父亲公私分明的事迹。但这些还都不足以完整体现父亲身上所具有的革命品质。我在不断挖掘和回忆父亲一生的奋斗经历及他所具有的可贵品质的时候,忽然发现,老红军的父亲和他的那些老战友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绝对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绝对忠诚“是世所罕见的!而这种忠诚正是我们当下缺失的和需要培养的高尚品德!
我在跟父亲生活的几十年中和为他整理一些回忆录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听他说过那段那段经历非常艰苦和不易的抱怨话题。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等20余年的战争经历,对于他来讲是一生中是最引以骄傲和光荣的经历。每当他向记者和我们讲述身体上11处弹片的时候,话语中就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的豪气。父亲的这种忠诚很朴素也很具体。是共产党和红军把他从一个给地主放牛的孩子培养教育成为一个为劳苦人民打天下的红军战士,是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共产党的好作风和好传统让父亲终身坚信只有跟着共产党毛主席打天下、保江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他对党和人民军队的忠诚也体现在把我们孩子们从小就送进部队里摔打锻炼,他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也应该是属于党、国家和军队的。当我们一个个在部队入党提干立功授奖的时候,他会在日记本上记下每个孩子参军时间、入党时间,立功时间和提职时间。在他的眼里,孩子是属于党和国家的,而在我们的眼里,父亲有时候真的不太像个父亲。我年轻时候在部队施工时不幸把眼睛碰坏了,父亲知道后指指自己身上的弹孔轻轻说了句:“比我们在战场上遇到的危险差远了,离死还早着呢!”这就是我的父亲,这也是我们的家风。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兄弟六人努力工作和学习,并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成绩,做出了贡献。据说1955年授衔的时候,毛主席作出了一个特殊决定:长征过来的老红军都授少校。毛主席认为“能够战胜敌人围追堵截,克服千难万险夺取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