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曾是一块淀洼相通的广阔水域。这块水域以其河、湖、港、汉纵横和茂密芦苇的独特地形,为我八路军和游击队健儿提供了袭击、歼灭敌人的有利战场和藏身之地,成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新安(今安新)、高阳、任丘和雄县境内,由99 个大小淀泊构成,共计366 平方公里。淀内水域广阔,平时水深2 至3 米,洪水期可达55 米。它汇合唐河、储龙河水,经大清河流人海河。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有62 个村庄,水产丰富。
文安洼位于文安、大城和任丘3 县之间的文安县境内,面积280 平方公里,水深2 至3 米,洪水期4 . 4 米。
东淀苇塘,也在文安县境内,北起胜芳镇,南至大清河,东起子牙河岸的茁头,西至苏桥东北的大片苇塘,总面积270 平方公里,平时为沼泽地带,洪水期水深可达4 米。
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不仅水域广阔,而且有大清河由西往东穿流而下,是天津、保定间水运必经之航道。
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水乡人民,在日军侵占后,立即组织武装奋起抗击。1938 年秋,中共新安县委和抗日县政府成立后,即在水乡3 区成立了一支水上抗日武装月区小队。不久,又以水上猎户为骨干,以40 支大抬杆〔 水上打猎用的火枪)为武器,成立了一支水上抗日游击队。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火枪,为防止枪上的药孔被水打湿,队员们常在信口(点火处)插一根雁翎,所以,县委书记侯卓夫命名它为 “雁翎队”。1938 年10 月中共文安县委成立后,也立即在文安洼和东淀苇塘,组织起抗日自卫队,之后又成立了文安县大队(1940 年6 月文安县与新镇合并.改称文新县,县大队也改称文新县大队)。
毛泽东同志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科学地分析了建立山岳、平原、何湖港汉三种根据地的情况,明确指出:“依据何湖港汉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带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汉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冀中第8 、9 、10 军分区,按照毛泽东同志这一战略思想,始终把建设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水乡根据地,作为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一个重要依托,加强领导,大力支援,3 个军分区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曾先后到白洋淀、文安洼和东淀苇塘亲自组织领导水乡根据地建设,指挥开展水上游击战。战斗在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根据地的水上游击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冀中主力部队的大力支援下,充分利用淀洼有利地形,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开展水上游击战。他们有时在芦苇深处巧设埋伏,打击敌人水上巡逻艇;有时趁着淀注浓雾袭击敌人运输船队;有时又化装深人敌后除敌特,拿岗楼,不断给人侵日军以狠狠的打击,建立了水上游击的奇功。在抗日战争中,我们3 个同志分别在冀中第8 、9 、10 军分区担任过政委、参谋长等领导工作。这里我们根据回忆当年所见所闻,撷取水乡军民和水上游击队英勇、巧妙歼敌的儿个故事,作为我们对白洋淀、文安注和东淀苇塘水乡抗日健儿的深切怀念。
一、巧设埋伏
1939 年秋,赵北口的汉奸张德清带着20 多名敌军,坐着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队长陈万立即带着一部分队员埋伏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苇塘里。这里是一条水路要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沟草。他们把船只巧妙地隐蔽好,然后一个个跃人水中,嘴里含着一根空心苇管换气,把双眼露出水面观察敌情。
下午3 点多钟,敌人的汽船从新安回来了,船头架着一挺歪把机枪,日伪军坐在船板上毫无戒备。汽船进人我埋伏圈时,陈队长一声令下,雁翎队4 条大抬杆同时点火,只见4 条火龙一起扑向敌船,打得敌船转开了圈儿。此时,队员江义、孙占刚、孙革等也一齐向敌船开火,顿时,船上的敌人有的中弹落水,有的跳水逃命。这时埋伏在芦苇中的队员们立即架着小船追杀上去,很快将逃敌抓获。这次战斗,除1 名日军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其中还生俘2 名日军,缴获了20 多支步枪,1 挺轻机枪,4 箱子弹,我无一伤亡。
雁翎队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杀敌勇气,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当时驻新安的日军头目龟本听到这一战况后,大吃一惊,不知我雁翎队用的是什么武器,说:“扫帚炮的厉害,大大的厉害!"
二、痛击日军巡逻队
1941 年3 月,驻新安日军调集了130 多只汽船配合步兵和骑兵,对白洋淀进行了水陆联合大“扫荡”。敌人巡逻队的汽船昼夜在淀上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房屋被烧,船裂网破,许多群众被杀害。敌人企图彻底摧毁我白洋淀抗日根据地,
血债定要血来偿!战斗在白洋淀地区的我3 区小队和雁翎队,在冀中军区第34 区队支援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扫荡”之敌以狠狠打击。
5月的一天,侦察员赵波田振江报告:20 多名日军和30 多名伪军,乘两只巡逻艇到赵北口去了,估计下午返回,3 小队和雁翎队研究决定,选择有利地形,在敌汽艇返回时打掉它。埋伏地点选择在大张庄和王家寨之间的芦苇丛中。大张庄苇塘,在大清河道一侧,是敌汽艇返回的必经之路。这里芦苇茂密,河汉纵横,既可隐蔽,又可出击。队员们化装成渔民,有的划着小船,有的驾着鹰排,三三两两悄悄钻进了大张庄苇塘。
果然,下午3 点多钟,敌人的汽艇返回来了。当汽艇进人我射程之内时,3 小队队长郑少臣瞄准船丘掌舵的日军,“砰”的一声,那个日军一头栽倒在舵轮旁。紧接着,20 多支大抬杆、排子枪,同时射击,毙伤20 多名敌人,日军小队长中下太郎也被当场打死。不多时,后边开来了一只敌救援船,船头上两挺机枪隆叫着,子弹象雨点似的飞过来。郑少臣忙指挥队员们把小船开进苇塘蹬翻,把枪沉到淀底,然后每人顶着一个荷叶,踩着水游进苇塘深处,安全撤到了泥李庄。
疯狂而又愚蠢的敌人,还以为我雁翎队和3 小队藏在苇塘里,所以调集了新安、赵北口百十来只船,对苇塘进行大搜查,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日军头日龟本奇怪地说:“难道这些八路入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