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11 月下旬,沂蒙山区飘起了小雪,日军‘扫荡”与抗日军民反“扫荡”的斗争更加白热化。希伯同志跟着我们的队伍,在东蒙山中与敌人“推磨”。我们曾多次劝他早日离开山东,但他坚决不肯,一再表示:“现在正是最需要我奋斗的时刻,我要和你们在一起。”
不久,即发生了鲁中南地区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战役一大青山战役。
11 月29 日晚上,我们山东分局机关和山东省战工会接到命令、向沂南县和费县交界处的大青山风转移,那里是我抗大分校的驻地。事先得到情报说,那里没有敌情。
我已于前两天在一次战斗中前胸中弹,被担架抬着,跟着队伍出发。接替我负责指挥机关队伍的是陈明同志。我们经过一夜急行军,赶到了沂南县崖子乡的西梭庄一带,此时已是11 月30 口凌晨,天才麻麻亮,周围山头上突然响起了枪声仔细一看,周围山头上都是敌人,我们被日军1 个混成旅团包围了,形势十分险恶。陈明同志把分局、战工会和山东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的的警卫队集合起来,仓促接敌,掩护机关突围。仗打得很残酷,不少同志倒在血泊中我躺在担架上,被抬着离开机关队伍,东躲西藏,走了一条没有被敌人发现的小路,脱过许多险情,于第2 天拂晓才突出敌人的包围圈。部队找到我们后,我被护送到敌占区一位老大娘家里治疗养伤,不久,我从前来探望的同志们那里知道了这场战役的一些后续情况:陈明同志牺牲了,他的爱人辛锐同志在战斗中负了伤,藏在山洞里养伤时,被敌人发现,用刺刀挑死;分局组织部长李林同志也负了伤,曾在欢迎希伯同志的茶话会上代表八路军致词的刘于超同志也在这次反“扫荡力的另一次战斗中牺牲了;特别使我震惊的是:我们的国际友人.一汉斯· 希伯同志,在大青山战役中也拿起了枪杆子,和我们的战士一起射击敌人,最后也奉献出了生命。战役结束后,抗口军民打扫战场,发现了希伯同志弹痕累累的遗体,大家用庄严的持枪礼向他致敬,并把他安葬在那里。
(六)
希伯同志牺牲了。他是一个著名记者,却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在战场上牺牲的;他是一个欧洲人,却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牺牲的。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的外国友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的军装,亲手拿起枪来同法西斯强盗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希伯同志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了中国人民的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山东抗日战场上最严峻、最困难的一段时间里,他不避危险,与中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希伯同志的英名,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史册,与中华山河同辉。
希伯同志牺牲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 《 大众日报》 发表了题为《纪念国际战友-希伯同志》 的社论,高度赞扬了希伯同志殉身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1944 年,山东军民在赣榆县马鞍山(现为抗日山)上,为他建立了一座高大、洁白的圆锥形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肖华的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1963 年10 月,烈士的遗骨又迁至临沂地区烈士陵园,并专为希伯同志修建了一座陵墓。
1985 年6 月下旬,我在赴江苏、山东检查工作途中,瞻仰和凭吊了希伯同志纪念碑和大青山旧战场.作为他的一个战友,作为山东分局照管他的生活的负责人,我总为没有能够保护好这样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而感到内疚。
从大青山上下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颠簸的汽车上,断续吟成一首小诗,现不避拙陋,把它录在后面,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大青山上共死生,
捐躯曾有异域人。
笔底风雷惊海右,
胸中火炬振民心。
蒙山常见高高影,
沂水时听托托声。
战友英魂今安在,
春光一缕便是君!
( 1987 年12 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