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喜欢战争题材的诗词,皆因战争题材的诗词往往融入了边关的明丽、战争的惨烈,英雄的悲壮等场景,让人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倍感将士的万丈豪情、慷慨激昂。我喜欢战争题材的诗词,就是喜欢战地诗人金戈铁马,纵横捭阖,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守土情怀;我喜欢战争题材的诗词,就是喜欢战地诗人倚马纵笔,挥洒自如,畅志抒怀的英雄豪情。
梅州虽身处粤东北山区,但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民风淳朴。在祥和安定的和平年代,很多文人选择在乡间隐居,过着与世无争“耕读持家”的平淡生活。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处于危亡之时,就有许多文人毅然投笔从戎,投身于挽救处于危亡之中的国家和民族的行列。他们一只手拿着枪,在抵御外侵的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永留千古;一只手拿着笔,用笔记下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用笔书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抗敌救国的一个个印记。近现代的丘逢甲、叶剑英、罗卓英、吴逸志等,就是这一群“能文能武”的将士中的佼佼者,他们是用笔书写一段段抗敌的悲壮历史。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有一座非常普通的客家民居,民居大门上方书写着“江东小筑”四个大字,这就是一代儒将罗卓英的故居。也许正是家乡的美丽山水、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将军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的文采和诗情,培育了将军爱国御寇、守土有责的高尚品德。八年抗战期间,罗卓英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督师所至,历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他精于律绝,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之中,用如椽之笔,随时书写慷慨激昂的诗歌,鼓舞了万千将士和亿万国民。
在一个夜明星稀的晚上,泡一壶好茶,端坐在书桌,边品茗带有客家乡土气息的茶香,边翻阅客家前辈罗卓英将军的《呼江吸海楼诗集》。吟诵《呼江吸海楼诗集》中优美悲壮的诗行,就犹如品读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历史。诗集中的很多诗歌,七十年前曾被战地记者转载,报纸杂志刊登传播,流传甚广。“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河山一寸血”“健儿争饮倭儿血,手挽酋头笑月明”……这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诗行,曾激励着万千国民和无数抗战将士抵御外侵、浴血奋战乃至为国捐躯。
吟诵着将军的《芦沟曲》《罗店》《吊宝山殉城姚营官兵》《上高会战奏捷四首》等诸多感天动地的诗篇,我的思绪飞的好远好远,我也犹如穿越了时空隧道,走进了七十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走进了碧血横飞、抗击日寇的战场,走进了将军激情四溢的内心世界里。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侵略我国,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真可谓千百万同胞惨遭屠杀,千万座房屋化为灰烬。日军的蛮横残暴,激起了四万万同胞的愤慨。于是这个民族,第一次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地域之隔、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嫌,结成命运共同体,筑起新的血肉长城。面对外辱,罗卓英将军义愤填膺,提笔写下了《卢沟曲》二首,其诗云:“七月七日桑乾水,忽起惊涛诉不平。最后关头今已到,战尘扬处马蹄轻。”“今日卢沟桥上血,东流入海涌狂涛。卌载深仇终一洗,中华儿女尽英豪。”将军的诗歌,叙述了日寇的蛮横入侵和国人的奋起御敌,表达了全体抗战到底的民族气节和雄心壮志。细细品读之后,让人感觉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罗店争夺战自8月23日清晨起,至9月18日止,历时27日。战争激烈之时,每小时伤亡上千人。日冦為之胆寒,称之为“血肉磨坊”。时任国军第18军军长的他,统领麾下官兵奋战于前线,与日军反复较量。他不避矢石,亲临前线督战,差点被敌人机枪击中,辛亏被第66团团长胡琏及时按倒,始免于难。返回营地,随即写下《罗店》二首: “穿街一水似鸿沟,铁血横飞战未休。任尔穷凶来不得,丹心赤胆护神州!”“四万万人共一心,烘炉烈火可销金。独来独往堂堂阵,雾气横空日易沉。男儿志气壮如山,争掷头颅岂等闲。且看血花飞溅处,三军誓死扫凶顽。”罗店保卫战中,大战七天七夜,敌人进犯三次,三次都被我军击退。在第二次争夺战时,少将旅长蔡炳炎,上校团长李维藩,奉命率部同日军主力敌展开肉搏,英勇殉国。将军拿起自己的笔叙述了这惨烈的较量:“三来三往力争持,十荡十决扫虾夷。凇沪风云罗店血,大书蔡李是男儿。”将军的诗歌,叙述了战争的惨烈和将士卫国的英勇。在凝练的诗行中,他着力刻画了众多抗日志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壮观场面、英雄胆气和为国舍生忘死的精神,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奋起反击,誓死抵御外辱的英雄主义豪情。虽然自己身处抗战前沿阵地,屡遭枪炮的袭击,但只字不提自己的艰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