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鄂尔多斯是抗战实现全面胜利的后援基地。
鄂尔多斯军民,有钱者出钱,有力的出力,为抗战实现全面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伊克昭盟志》记载,1939年全盟蒙汉人口25万;昭和十六年(1941年)11月下旬,日军驻蒙疆参谋部印制蒙疆地域敌情要图标注,鄂尔多斯抗日武装总兵力26000人;鄂尔多斯平均10民供养1兵,各路抗日武装驻防到此,都得到了粮草给养和兵员补充。
鄂尔多斯大批爱国青年奔赴抗战前线。打入鄂托克旗西官府地下党员杨宝山,开辟了从延安经乌兰巴托到莫斯科的国际交通线;国立伊盟中学学生安凤鸣,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中国驻印度远征军,投入缅北滇西反攻战,打通国际救援通道。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族学院,1945年3月迁到鄂托克旗城川,大批少数民族学员奔赴战略反攻前线,与苏蒙联军并肩作战,于8月23日收复张家口,宣告伪蒙疆政权灭亡。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回眸鄂尔多斯抗战的铁血记忆,盘点鄂尔多斯抗战的历史贡献,传承这笔启迪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守望相助,凝心聚力,推进转型发展,崇尚创新创业,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