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
常德会战碉堡群——白马湖北碉堡
常德,古称“武陵”,是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常德,别名“柳城”,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常年保持湖南前三甲。 常德,东据西洞庭湖,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众多美誉。
就是这样一座如诗如画的城市,常德在七十年前遭受日寇疯狂的蹂躏,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疤。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选择“重走常德会战路”,寻找当年常德大会战遗址。
72年前,日寇重兵入侵常德,八千中国男儿奋勇拼杀,血流成河,城毁殆尽。战火硝烟,牵动了开罗会议中英美三国首脑的神经。穿越72年的硝烟,我们去踏访,去凭吊,去聆听,去再现……
在常德市青年南路64号,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人们习惯称之为“公墓”。这处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是抗日阵亡的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官兵墓地。
常德“控引巴蜀、襟带洞庭”,乃湘北重镇,川贵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军民抗日的大粮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为了牵制中国军队南下远征缅甸,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中国派遣军”第11军主力和第13军一部,配备空军和毒气瓦斯部队,举兵10万进犯常德。1943年11月16日,日本侵略军分三路猖狂进攻常德城,当时驻守在常德的国民党74军57师在余程万师长率领下扶老携幼,疏散百姓,誓死守住常德城,先后在河洑、水星楼顽强地阻击了由水、陆进犯的日军,苦战16昼夜,殉国八千,仅余100多人突围。12月3日,常德失陷;12月9日,常德光复;12月20日,日军伤亡三万,败退驻地。
常德军民浴血鏖战,惊天地、泣鬼神。国军在守城中展现非凡勇气,最广为传诵者为贾家巷阵地战斗,该阵地驻有第171团第3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倾一大队冲锋,不能逐退这个排,复集中炮火轰毁该阵地,余兵八名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寇同归于烬。常德会战历时半月之余,为抗战史上一大战役,也是抗战时期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常德会战的胜利,国民倍受鼓舞,盟军为之欢呼。常德各界人士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发起募捐,于1944年3月开始修建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公墓占地30000平方米,正门是高达8米的纪念牌坊,牌坊上方横梁,有军长王耀武所题的“陆军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大字横匾。牌坊由四根钢筋水泥方柱组成,方柱之间的上方架着三块横匾,正中大匾是蒋介石所题的“天地正气”,左侧横匾是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横匾是白崇禧所题“旗常炳耀”。正门中间两方柱上是常德县参议会托邑绅李子新作词、龙丕钦执笔的“孤军浴血千秋壮,公墓埋忠万姓哀”的楷书巨联。正门两侧方柱上的对联是“壮志成仁,衡岳云飞思烈士;丹心卫国,楚江月冷吊忠魂。”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塔基、塔身都呈四方形,塔基四面修有十二级石阶,基座四方嵌以大理石,刻有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的题词。孙科题词为“已表精忠光日月,长留浩气壮湖湘”,于右任的题词为“御侮身殉国,绩勋耀九州,名城瘗忠骨,壮烈永千秋。”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市政府先后三次拨巨款500余万元,重新修整公墓,成为常德人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是人们学习先烈、瞻仰英雄的重要场所。漫步期间,苍松翠柏浓荫蔽日,名花异草夹植成行。是日,艳阳高照,一只蝴蝶在菊花丛中迎风飞舞,停停歇歇,久久不愿离去。我不禁想问,颤动的触角是否在告诉我这里发生的前尘往事,拍打的翅膀是否在倾诉对英雄无尽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