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龙海市东园镇港边村地处槐浦港之滨,因而得名“港滨”,俗称“港边”。港边许氏以“崇武善战”起家,开基祖许春茂(号业基,圭海许四世),在明太祖新政时,从军招讨荡平余寇,受封永宁卫都指挥使。从此以后,港边许氏家族人丁兴旺,武将辈出,清朝曾出过“三位提督”,现在仍存有皇帝赐建的许氏家庙“奕世堂”。许滋济就是从许氏家庙“奕世堂”走出的抗战老兵,他18岁投笔从戎走上抗日道路,两年后加入解放军队伍,继续参加战斗。1951年,他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直到1958年,才退役回到漳州。
投笔从戎主动应征
“莘莘学子秉精忠,投笔从戎不顾躬。”1926年初冬,许滋济生于一个私塾教师家庭,少时,他在家跟父亲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后来,全家搬到海澄县城居住,于是插班在海澄月港小学二年级学习。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只好又搬回老家港边保,插班在私立文鼎小学五年级学习。1940年,又转学到海澄县第一区厢东中心小学(现为厚境中心小学)学习。1942年春节,海澄县由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海澄县初级中学,即现在龙海二中,许滋济经过报名考试后被录取为该校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在家休息。1943年7月下旬,他主动到乡公所报名参军。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人家都怕被抓到去当壮丁,而他反而要主动去应征呢?据《滋济岁月》回忆录介绍:时值抗日高潮,报纸天天登载抗日歌曲,号召青少年要积极到前线去参加抗战,提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这些战斗口号深深触动了许滋济精忠报国之心。他离开家那天,乡公所送给一面写着“投笔从戎”的锦旗,又打了张保条(写着许滋济是自愿参加应征,保证不会开小差,如开小差就由本乡公所负责追回),并由锣鼓队送到新兵连。
湖北宜昌阻击日军
1943年8月中旬,许滋济所在的新兵连就离开海澄城关到达龙岩新兵团(龙岩是龙漳师管区驻地,各县抽集兵役都要到这里集中再送往前线补充部队)集中训练。集训三个月后,新兵团从龙岩出发,路径长汀、瑞金、于都、赣县、吉安,元旦前到达湖南茶陵,与当地一个壮丁团组成一个团,在茶陵休整几天后,整团开到攸县过春节。春节后,部队继续出发,由于当时交通要道和大城市均被日本鬼子占领,新兵团只好走小路、走山路,路经衡山、邵阳、新化、沅陵、永顺、龙山、来凤,最后到达湖北恩施地区建始县一带。1944年,许滋济被编入86军67师199团二机连,整训三个月后开赴宜昌对面山上(江南)守防阻击日寇。
湖北省宜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在以宜昌为中心,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在内的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中日两军展开6年之久的拉锯、抗衡战,以争夺江汉平原、洞庭湖流域地区和陪都重庆门户——宜昌的控制权,史称“宜昌抗战”。因此宜昌抗战异常惨烈。
“惊梦军前昼争鸣,又闻戍鼓报三更。戎衣裹革山头望,营垒灯光万点明。”当时阵地上每天挨日本鬼子飞机大炮轰炸,白天,日军的飞机像蜜蜂一样密集,来回轰炸;夜晚,敌营的大炮也轮番轰炸,许滋济与战友们坚守阵地,毫不畏惧,许多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但大家都秉着保家卫国的信念,顽强地与敌人抗衡到底。 许滋济所在的部队虽然伤亡很大,但是,战士们的坚守粉碎了日寇进攻重庆的阴谋。据《滋济岁月》的《抗日战争篇》记载:1945年8月15日清晨,突然听不到日本飞机和大炮声,取而代之是山下三斗坪鞭炮声,人们的欢呼声,原来是日本鬼子投降了。
解放战争转战南北
“抗日烽烟漫九州,投身敢许少年头。金戈铁马天下走,挥毫泼墨弄吴钩。”抗战胜利后,部队进行整编,许滋济被调到师部教导队机炮区队当学员,跟随大部队要到北平接受日本缴械投降。晚上行军时许滋济所在的教导队二三十人掉队,路上遇到八路军后就参加八路军。
1945年10月底,许滋济在邯郸郊区参加了八路军,编入晋冀鲁豫军区3纵队9旅25团1营3连3班当战士。从1946年9月起至1949年10月,他参加了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过太行山、大别山,战斗英勇,多次身负重伤。后来,由于宣传工作的需要,许滋济从一名战斗员调为连队文书,并在豫北战役中荣立大功一次,提为二连专职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