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很静,我缓缓地迈着步子,享受着都市一角的一方清幽。胡同的两边,高高低低的楼房整齐排列,有的彰显着俄罗斯风情,有的显现出欧式风格,更多的还是我们常见的中式高楼。
在胡同的拐弯处,不经意的一抬头,目光定格在拐角处立着的蓝底白字的牌子上。就是这个简单的牌子,引起了我对这条胡同浓厚的兴趣;确切地说,是引起了我对这片土地上一个不平凡、令我崇敬的人物的追溯。 胡同的牌子上写着:尚志胡同。
难道这里的“尚志”是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吗?在这片土地上地上,还有谁更有资格用这两个字作为一条胡同的名字,让生生不息的后人瞻仰呢?
我揉了揉眼睛,再次确定胡同牌子上的字眼。没错,绝对没错。不知何时,我身体的血液也汹涌起来,似乎是受到了某种具有魔法性的能量;腿也不觉得站得更直了,似乎我眼前就站立着一位鲜活的人物,穿着淡绿色棉布军大衣,面孔严肃,正用有力的目光投向我。我毕竟只看到了一个牌子,在心里想着,这条胡同与那个英雄之间肯定有着一段凄美的故事。于是,我又迈开步子,我必须找到这条胡同里的某个老人,才能解开心中的结。
胡同还是那么静,阳光穿过高楼呈块状地投射在地面,四周没有人过往,或许是因为现在是上班时间吧!我不停地在夹道里搜索人影,可惜,似乎这条胡同里的人在与我捉迷藏。悠闲地走着,头脑中不禁浮想起与这条胡同息息相关的那位英雄的传奇。
赵尚志,最早还是在历史课本中认识的名字。已经忘了出生年月,我想那些都不重要,甚至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哪里人,只知道他站在东北的土地上,已经把整个中国的光明作为毕生的追求。从历史课本出发,后来在各种书籍、史料中知道的也不算多。他曾和另一位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合作,形成了东北土地上流传不息的“南杨北赵”,“南杨”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赵尚志上学时就在学校领导学生运动,因此被学校开除,十七岁加入共产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后回到东北领导革命队伍。赵尚志最大的光辉,是抗日战场上树立的崇高丰碑。当时,东北已经被日本占领,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赵尚志坚持领导东北抗日军队,秘密联络二十多只抗日义勇军、组建东北反日联军,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把抗日的火炬在东北越燃越旺。在他的指挥下,先后在今天的黑龙江境内建立了多个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让我们惋惜的是,英雄也有末路,而且赵尚志过早地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革命战场。1942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坚持游击抗日的赵尚志被乔装的特务击伤,在昏迷中被俘。成为俘虏的赵尚志极大地表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无论狡猾的敌伪特务怎么威逼利诱,他不但厉言以对,还反问那些叛徒有何面目审问自己的同胞。最终,敌人无奈,戴着镣铐的赵尚志就这样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尖刀下。据说,他被害后头颅曾被割下,躯体扔到了松花江的冰窟。那是个残忍的年代,今天的回忆依然鲜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场面是无言的力量,激发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赵尚志牺牲了,可东北那片土地上的抗日火种延续下来了;赵尚志留下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