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王霈仁——被湮没的抗战英雄!
2015-07-03 10:47:52
作者:赵康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王霈仁烈士遗照

    王霈仁字润生,陕西盩厔县人。幼失怙恃,家奇贫。其气质之深厚,风度之儒雅,意志之高超,素为其师所器重。民国十八年投笔从戎……二十七年徐州战役,敌人炮火激烈,我军支持力竭,奔溃之顷,王团附屹立阵地,矢志不退,欲以只手挽既倒之狂澜,高喊“名誉要紧!名誉要紧……”,守土殉职。左右仅余亲兵数人,时在五月十七日。

    2014年11月的一天,在陕西户县某机关工作的小赵,登陆新浪博客《永远的军魂》,看到了上述信息,让他心头一热:这不正是外祖父的介绍吗?他赶紧告诉远在北京的哥哥并动员全家人继续在网上搜索寻访。他们把下载的材料让老母亲看,当读到“团附身后遗女一,门第冷落”时,老人两眼落泪,泣不成声。

    是啊,76年了!1938年父亲阵亡时,她只有两个多月大。父亲远在华北、中原为国打仗,不可能看一眼陕西老家的妻女。多少年来,作为父亲唯一骨血的她,王灵仙老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祭奠着父亲,念想着父亲。突然看到登有父亲生平的信息,她彻夜难眠。她让儿子赶紧联系《永远的军魂》博主:“感谢博主。看到您发布的抗战阵亡将士介绍,读到我的外祖父王霈仁的英勇事迹,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殉国76年了,我母亲和我们全家永远怀念他!请问您的联系方式,请教如何得到记载有外祖父生平的《抗战阵亡将士名录》?”从博主回复得知,所引资料记载于《革命人物志》(第二十集),源于国民党党史会藏:团附王霈仁殉国事略。

    (上)

    《革命人物志》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秦孝仪主编。民国六十八年(1979),第二十集在台北印成,现已出版发行至二十三集。第二十集从第12页起,用3页篇幅介绍“王霈仁”。这应该是王团附(副团长)生平的最早、最详细、最权威介绍了。转录如下:

    王霈仁字润生,陕西盩厔县人。幼失怙恃,家奇贫。诸兄在艰难生活中,供给就学。其气质之深厚,风度之儒雅,意志之高超,素为其师所器重。民国十八年投笔从戎,加入二十八师炮兵团二营六连上士。十九年升任本营书记。二十年升二十六旅团部中尉副官,旋升上尉副官。二十二年参加喜峯口抗战后,入洛阳军校毕业,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学兵连连长。二十四年任三十七师二百二十二团少校团附。二十五年由本团选送中央防空训练班毕业后,升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百二十二团中校团附。

    二十七年徐州战役,敌人炮火激烈,我军支持力竭,奔溃之顷,大势已去,王团附屹立阵地,欲以只手挽既倒之狂澜,大声喊叫“名誉要紧!名誉要紧……”。卒以兵溃心离,毫无效力。而王团附矢志不退,独力支持,时左右仅余亲兵数人,守土殉职。时在五月十七日。

    王团附禀赋忠勇,做事认真,年来力办教育,以取义成仁勖勉部下。为教练士兵,每在灯光下做影操,以纠正己身之姿势;能服从命令,能为国尽忠,死生早置诸度外,卒与阵地共存亡。

    王团附胞昆弟四,仲本悌早逝,伯本孝以悯团附忧郁而死,叔本法忧郁失目。团附身后遗女一,门第冷落。其受业师巩玉山先生,年七十有四,晚景恓惶,以追念润生悲不自已,曾吟诗以抒怀。

其一  五言绝句

一念及王生,深宵伏枕惊。
昊天浑不吊,何处问前程。

其二  五言律诗

频年中日战,东界失群师。
关塞隔消息,参商久别离。

无人堪问讯,有电莫传辞。
欲祭疑生在,呼天痛此时。

其三  七言律诗

国难运行廿六七,王生佐战热衷肠。
谁知波浪翻天涌,直撼关山掩日芒。

枪子穿腾兵马地,铁丸炸破干戈场。
魂飞魄落畴深轸,泽及枯骨恤阵亡。

(录自党史会藏“团附王润生殉国事略”毛笔抄本)

    《革命人物志》是台湾编印的权威性文史资料巨著,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大陆曾有引进,位于北京城东的首都图书馆B座7层“台港澳文献室”有藏。

    由原南京国民政府国史馆扩建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防空学校军队防空训练班第五期学员名册”,封面标记为“机密”,手工抄成。这样记载:

    姓名:王霈仁
    别号:润生
    年龄:二十九
    籍贯:陕西盩厔
    报送机关:军事委员会政训处
    现任职务:二二二团少校团附
    出身: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二期步科毕业
    简历:曾充排、连、队长,团附

    永久通讯处:盩厔祖菴镇方远书转蒋村

    这与《革命人物志》的记载相互佐证。

    王团附遗物存世不多。仅有的几件包括:个人名章2枚,钢笔1支,檀木衣箱1个,多有残破。一直由其女儿及族人细心珍藏。其中,钢笔是团附二十五年(1936)在南京受训时所置,笔身刻有“王霈仁自製(置误——笔者注)于南京 廿五,十,十五”字样。三十多年以后,正是“文革”时期,使用此笔的团附侄子与中学同学去外地,依当时风潮,请人在笔身镌刻仿毛体“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一九六九 于太原”,留下两代人在不同历史年代的特殊印记。

    据考,大陆方面最早介绍王霈仁事迹的官方机构是人民政协。1992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的《户县文史资料 》(第八辑)发表了巩卓生所撰《王霈仁壮烈殉国实况》。文中写到:

    王霈仁,字润生,户县蒋村乡蒋村一贫家子。胞兄弟四人,长、次早析居,他与其三兄同居,家极贫而好学,日二餐而免费就读于巩玉山(清廪生)老师私塾十余年。既娴文史,尤工书法。其从戎于宋哲元部何基沣军,初任某营书记,后升任某团中校团附。多年中,每逢节日,必修书慰问恩师,致其依依绛帐之思。“七七”以后,国土相继沦陷,于硝烟中犹匆匆修书,表示景慕向往之情,并有“生以国难当头,从戎报国流血在所不惜”之句。其师深为赞许,即复函勉慰以告,并有“民族气节,高于一切”之句。此后,即永断联系。

    后悉,一九三八年六月,在河南潢川县某一战役中,王一手持枪,一手挥刀,赤身率部冲锋,弹从左肋穿入,犹高呼“冲啊”!于是壮烈殉国,时年近三十岁。

    驻地村民余家诚老汉,对王夙为器重,既慕其忠勇,复悯其死亡,舍柳为棺,葬于自家场地一角。营长武良翰当时曾劝阻其冲锋之举,后在现场亲视殓葬后,未敢直报,先把眼镜、水笔、私章等邮寄至其家,以示遭到不幸。以后返乡(武系周至人,同乡)抵家慰其遗族,口述实况。

    其恩师玉山先生,多年愁怀莫释,曾吟诗多首,以抒悲愤而志悼念。

    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冲洗,故里蒋村已没有多少人记得王团附了。老辈人相继离世,世代口传的信息只留下只言片语,手头能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极为稀少。特别是经历了十年“文革”,当时为免受牵连,族人已将与团附有关的文字资料包括他的日记、诗集、书籍付之一炬;九十年代末,亲友搜集到一些资料交予当地一中学语文老师,作为研究、创作素材,不慎被其遗失,痛悔不已。目前,《革命人物志》、《户县文史资料》等成为王团附生平史实的关键资料。

    为梳理、核实王团附的生平、事迹,笔者在相关部门和馆所的支持协助下,查阅了馆藏1938-1939年间国民政府公报、国民革命军各部队伤亡与抚恤档案,参阅了有关二十九军、喜峰口战役、卢沟桥事变、徐州战役等大量文献,多次实地走访了团附的遗属、亲友、乡邻及知情者,期望能研究、推断、描绘出王团附的短暂人生轨迹,发现、复原一个湮没已久的抗战志士的真实故事。

    (下)

    蒋村,陕西关中平原的一个普通村镇,地处西安市郊户县西南一隅,南依秦岭,北望渭水,毗邻古镇祖庵。1958年前这里隶属盩厔县(1964年改为今名周至)。史载,蒋村于金元时即有村落,明中后期形成规模。过去,村民几乎清一色以农耕为业,土地瘠薄,且滩地、坡地、山地居多,农业收成主要靠天。多数人家常年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艰辛。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冬,王霈仁降生在蒋村一穷苦农家。相比村里巩氏、温氏等大家族,王氏算是小户人家,世世代代务农。父母在霈仁之前,已经生有三子:本悌、本孝、本法。幼时的霈仁聪明伶俐,得人喜欢。父母暗下决心培养使其出息,不幸夫妇两人因病早早离世。村里私塾先生巩玉山(清廪生)一眼就看上并收下了这个可怜孩子,不仅免收学费,还破例为其提供早午餐饭。而王念书用功刻苦,没有辜负恩师和兄长期望。十年间,从识字写字、诵读经典开始,不仅学会作文吟诗,毛笔书写也工整、规范,很有功底。更重要的,在秉正、善良的玉山老师教育、熏陶下,从小养成的刚强、正直、忠义性格,影响了他一生。

    民国十八年(1929),西北遭灾,大旱、蝗虫、霍乱接连袭来,关中各地民不聊生。为寻生路,他与几位同乡搭伴投奔队伍,参加了西北军。当地百姓称之为“吃粮的”,算是有碗饭吃。

    这时的西北军在爱国将领冯玉祥治领下,军纪还算严明。参军后,起初任二十八师炮兵团战士,由于他有文化,写字好,人诚实,第二年就提升为二营书记(文书)。这期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反蒋,打起中原大战。西北军一度势如破竹,后因晋军不力,联军瓦解。王随部队参加了这次大战。失利后的西北军残部退至山西东南一带集结,被精明的张学良收编,编入东北边防军。1931年6月,由南京国民政府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下辖三十七、三十八两个师。但二十九军的补给、待遇要差很多。武器装备落后,枪支弹药奇缺,只好为官兵自配青龙大刀,并请来民间高手做教练。已任低层军官的王霈仁练武认真,从不马虎。为了教会士兵,每次正式操练前,他都苛求自己一丝不苟,耐心示范。常常是在灯照、月光下,看着自己的影子练习、校正。二十九军官兵的格斗本领与刀术,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名垂千古的抗日“大刀队”。一张摄于山西阳泉的便装照,是王霈仁1932年1月15日特地题赠恩师的。照片中的青年略显凝重,是为国家兵荒马乱忧伤,为自己奔波转战苦虑,还是二者皆有?这张照片辗转千里捎到陕西,给了玉山老人以莫大的慰藉,照片由先生及其后人精心保管、珍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凶狂至极的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张学良一退再退,在国人的责斥和国仇家恨驱使下,部署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力主宋哲元军长兼任察哈尔省主席。从此,一个植根于黄土高原、奉行“不打内战”的非嫡系“杂牌军”走上中国抗日战争前台,担当起中国军队抗日主力重任。纵观血泪写成的抗战史,1933年长城抗战无疑是厚重的一页。而在长城抗战的各次战役中,喜峰口战役曾令多少国人欢欣鼓舞,二十九军挥舞大刀创造奇迹,中国军人让民族骄傲感动。

    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北部,与宽城县接壤,是燕山山脉东段隘口。这里为长城交通要冲,群峰矗立,险要天成。千年长城,依势蜿蜒,华北赖以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元旦,日本侵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用武力将其占领;2月9日,日军发布进攻热河命令,疯狂压向承德、冷口、喜峰口一线。到了月底,长城守军开始溃退,一些阵地失守。3月1日,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赋予二十九军使命任务:阻击来犯之敌,各个击破,确保冀北。开赴前线一刻,军长宋哲元写下“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誓言;9日,日军攻下喜峰口,刚刚接防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七团紧急驰援一百余里,半天时间从遵化跑步到喜峰口,即刻投入反击战斗,当晚夺回阵地,毙伤日军百余;10日,面对日军主力的总攻,赵登禹旅长指令部队伏于峰峦幽僻之处,伺敌靠近十数米时蜂拥冲出,与敌白刃相接;11日夜,何基沣、赵登禹两旅长亲率大刀队五百精兵分头出击,奇袭日军步骑营地和炮兵阵地,杀敌千余,大获胜利。而大刀队员也多壮烈牺牲。此后,日军为士兵紧急配备“铁围脖”,日本报纸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

    作曲家麦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以火山爆发般的创作激情,通夜谱写了铿锵激昂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唱响全国。

    喜峰口战役中, 25岁的王霈仁正是血气方刚。作为三十七师的一名上尉军官,他与大刀队战友们一样出生入死,幸运活了下来。战后,获“战斗模范”殊荣,被保送洛阳军官训练班深造,受训中央军校步兵科专业。1934年毕业后,升任三十七师学兵连连长;次年,又被越级提升为步兵团少校团附;1936年,被军事委员会政训处选中,保送南京中央防空训练班受训。从馆藏学员名册可看出,参加该训练班的学员来自正规军、地方部队及政府机关,多为青年骨干、精英。结业前,王特意置买高级自来水笔一支,请人精心刻字留念,显现了他崇文尚武、酷爱读书的一贯作风。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历史不会被遗忘(抗战组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下一篇:无
·历史不会被遗忘(抗战组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大刀
·日月星辰见证无尽的旅程
·出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爱我大中华——写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刘吉年密战的传奇人生——革命的先行者 家族的带头人
·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
·不忘历史,不负苦难
·一粒子弹来袭
·忘不掉的过去,磨灭不了的印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王霈仁——被湮没的抗战英雄!
历史不会被遗忘(抗战组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五)(图)
袁永涛:《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五)(图)
特稿:《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五)(图)
民办齐鲁美术馆在山东淄川开馆(组图)
尹卿:点亮微心愿,爱心不停歇
特稿:点亮微心愿,爱心不停歇
从张爱萍将军《定风波》之词谈起
姚老庚:从张爱萍将军《定风波》之词谈起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