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 国共官兵同携手 尔格森 日伪鬼子齐升天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1938年冬,悲风呼啸,天寒地冻,日寇铁蹄下的塞北父老在痛苦的呻吟,抗日的烽烟四处燃烧。
包南部头自达拉特旗至东胜(伊克昭盟)与伊金霍洛旗一带,人称“包头滩”,这里大多为沙滩草地。日寇占领包头以后,除一部西取五原外,其中一部纠合当地的蒙汉伪军沿包头滩南下,已逼进紧靠榆林的伊金霍洛旗西北一带。伊旗与榆林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当时榆林的防守局势十分危急,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认为,只有主动出击,转至外线作战,才能确保榆林稳固。同时和正在绥远东西地段与日寇激战的晋绥军傅作义将军指挥的部队、正在包头西南抗敌的宁夏军马鸿宾部队和在察绥一带的东北军马占山、何柱国部等抗日武装,形成战略配合,两翼牵制,才能更有效地防守榆林。于是22军86师先后派出所属511、512(缺两个营)、515、516四个团和五个游击支队组成的近万名将士,在高双成、左协中、张云衢、高致凯、王伯谋、段宝珊等人的指挥下,开赴包南伊盟地区周围,与鬼子展开殊死拼杀。自1938年4月至1942年初,近四年的时间里,22军爱国官兵,经历了百余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中,进行过很著名的战役战斗有:保护和转移成吉思汗陵的东胜(伊盟)之战、防止敌机对榆林、神木、府谷及陕北边区各城镇进行轰炸扫射的梁家圪堵之战,以及大树湾、新城、树林召、磴口、新民堡和柴登之战,同时,22军官兵还协助友军,多次沉重地打击日寇。王果亭和他的爆破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大显身手。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果亭率妻白秀英、妻兄白培权及爆破游击队30余人,携步枪10支花筒机枪4挺,用十多辆牛车拉着爆破器材,由榆林悄悄向包头滩进发。
十几天后,到达新民堡,与前敌指挥官张杰接了头,了解了22军布防情况。
新民堡村村长张兰田得知这支游击队的来龙去脉后,当即表示千方百计解决给养。
接着,游击队又进军九清泉子,最后驻大红奎地方。
大红奎,山高路险,地方偏僻,住户分散,宜于伏兵且接近包头,过河不远,便是磴口火车铁桥。
王果亭派出尖刀兵出去侦察到火车站的来去时间及敌人布防情况后,第一个行动方案在心中形成了。
不久,他了解到大青山中有八路军一支游击队,队长叫耶太六,为人直爽,勇敢善战,经常出动,扰袭敌伪,日寇也无可奈何。于是,王果亭便化成商人,渡河、翻山、越岭,走了三天三夜的崎岖小道,终于上了大青山。
随着上山的脚步,他的心也在剧烈的翻腾。
可不是,十年内战,国民党杀了多少共产党人,这次他以国民党军人的身份去找八路军的游击队,耶太六会给他好果子吃?他深知耶太六与国军有不共戴天之仇,耶太六的不少亲人、战友就丧命于国军的刀枪之下,他能饶过自己这个国军军官,放弃为亲人、战友报仇雪恨的机会?自己送命倒不要紧,关键是“地雷救国”的理论真要成为空谈了……想到这里,他不禁怆然泪下。
然而,他别无选择!包头滩的天再寒,也冻结不了他那一腔抗日的热血;大青山的风再大,也吹不去他杀敌报国的信念!他硬着头皮去找耶太六这支抗日游击队了。
未料英雄见了英雄面,酒逢知己千杯少。耶太六置酒备席款待王果亭,诚恳地对他说:“咱们都是穷苦人,以前咱们共同的地仇人是地主老财、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现在咱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占我河山、欺我百姓、淫我姊妹的日寇侵略者!”耶太六还向他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八大主张”,令王果亭心悦诚服,表示完全赞同。他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紧紧握住耶太六的手,一脸真诚地对耶太六说:“抗日救国,匹夫有责,何况我等粮子?贵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的主张,小弟由衷钦佩风本来是冒死来找你的,不想谈得如此投机,小弟有一提议,不如咱俩人结成把兄弟,一人受敌,两厢支援,互通情报,见那狗日的小日本,穷追猛打,互相策应,不知兄台以为如何?”
耶太六快人快语,爽快地答应了。
大青山上,国共两党最基层的军事领导人设下祭坛,歃血为盟。
青山白云作证,他们呼出发自内心的誓言:
“还我河山,驱除倭寇!”
北尔格森是包头滩里的一个小镇,水草肥美,物产丰富。民谣曰:“沙尔沁的辣椒,海代的蒜,尔格森的姑娘不用看。”意思就是说这一代特产有名,姑娘漂亮。日本鬼子以来,这里顿成人间地狱。
一天,侦察员来报:北尔格森有一个日军俱乐部,实为酒色赌徒嫖娼聚赌的娱乐场所,日伪军常在这里寻欢作乐,一些烟鬼赌棍地痞流氓汉奸刁商都来这里,闹得花天酒地,乌烟瘴气。日军则籍此抽收赌头、杂税,欺压群众人、奸淫妇女和当地漂亮的姑娘,人民不堪其苦,恨之入髓。
王果亭了解清楚后,当即决定,突然袭击,给小日本点颜色看看,也鼓舞鼓舞爆破游击队的士气!
他把士兵分作三个行动小组,挑选精锐的为突击队,由他带领埋放地雷、炸药,第二队持机枪、步枪、手榴弹为攻击队,第三队为后援策应队,都分别化装成挑柴的、卖菜的、看热闹的、赌钱的,同时派人速上大青山给耶太六送信,约定日期,届时请他派兵在各个山头遥相呼应,迷惑敌人。
这天早饭后,天高云淡,爆破游击队分头出发,午后到达。
也许日伪当局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中国人都是驯服的小羊羔,中国兵都是不经打的“怂囊鬼”,兵临城下,日伪军竟只顾玩乐,毫无防范。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安乐窝已成了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
日落西山后,北尔格森的街道上灯火齐放,尽管室外寒气袭人,但屋内还是温暖如春。日本慰安妇婆娑起舞,《支那之歌》、《何日君再来》如鬼哭狼嚎,在夜空飘游。
鬼子伪军有的喝得昏沉大醉,有的淫得筋疲力尽,东倒西歪,大呼小叫,丑态百出。
时至夜半,乌云滚滚,狂飚骤起,王果亭一声呼啸,枪声四起,当场击毙日伪官兵多人,场内顿时大乱,王果亭迅速撤离现场。
一阵轰隆隆的地雷怒吼过后,日军俱乐部和其它日伪防御工事顿成一堆瓦砾。
日伪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出国”见阎王去了。
镇里的其他日伪军叽哩哇啦赶将过来,忽见大青山上火光四起,喊杀声大作,不由惊惶失措,认定此为“共产党土八路的干活”,“伏兵可能大大的有”,不敢轻举妄动。
爆破游击队员在夜幕的掩护下,安全返回营地。
这次战斗,敌伪军伤亡甚多,王果亭只身夺手枪一支,步枪四支,活捉汉奸伪军多人,使日伪在尔格森好久喘不气来。
当地老百姓编出歌谣传扬此事:
欢乐窝,欢乐窝 地雷一响上天啰 一夜之间变坟场 汉奸倭寇震哆嗦……
地雷声中铁道桥支离破碎 以身殉国王果亭浩气长存 另一支“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那是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传播的结果,而王果亭率领的22军爆破队同样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具有粮丰、草盛、畜壮、富饶而以美丽著称的磴口县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内蒙古河套平原上,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壮美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磴口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粮仓”之美誉。它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邻乌兰布和沙漠。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是屯垦戍边的军事要塞区,曾一度出现过“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将军塞外游,杏花满枝头”的繁华盛世。千百年来,随着黄河在县境内几易其道,人类生存遗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下了高耸入云的阴山、浩渺如烟的沙漠、奔腾咆哮的黄河、碧波万顷的绿洲、星罗棋布的湖泊、闻名于世的阴山岩画、水草丰美的家园、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堂、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汉古墓、阿贵庙、鸡鹿塞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北雄南秀,大漠雄关”,巍巍阴山蕴藏了阴山岩画艺术宝库,黄河九曲银链,孕育了河套平原良田万顷,瓜果飘香。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正如古老的民歌所唱的“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磴口的黄河铁路大桥连接南北交通大动脉,若在和平的日子里,为人民生活和建设服务那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画卷啊!可惜,日本鬼子占领内蒙古后,经常经过铁路桥运军火、送兵员、运送掠夺抢占的中国人民的财富,给抗日友军造成很大的威胁,成为抗日军民信么中的一根一个不得不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相机炸掉它,也成了上峰下达给王果亭的爆破游击队的一道死命令。
捣毁了日军俱乐部,爆破游击队队员个个眉开眼笑,王果亭的胆子更大了,想方设法要炸毁巴彦淖尔盟磴口黄河铁路桥。
1940年春,磴口的气温仍在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王果亭心里明白,漫长的隆冬都已经过去了,这点春寒算什么?温暖的阳春、炎热的夏天到来的脚步毕竟是谁也抵挡不住的。
一天,游击队侦察到将有一列鬼子的军火车到包头,但是敌人火力很强。
王果亭琢磨了又琢磨,不炸吧,这车军火运到包头,将给抗日友军造成巨大的威胁;炸吧,盲目行动危险性很大。
最后,他叫来妻兄白培权,做了详尽的部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炸掉磴口铁路桥和这列军火车。
这天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只有呼呼的朔风不时发出鬼哭狼嚎般的怪叫。随着几声夜猫子不知是哭还是笑的叫声,几个黑黢黢的影子飘到了磴口铁路桥。
一个鬼子哨兵抱着枪,龟头缩脑地靠着石头打盹。一个黑影猛扑上去,压倒哨兵,左手掐其喉,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匕首戳进其心窝,这小日本没吱声就魂飞魄散了。这黑影便是王果亭。
游击队员们趁机埋好地雷,又在桥墩上绑了两大包烈性TNT黄色炸药,又迅速躲在铁道旁的渠沟里。
不久,火车喘着粗气向铁道桥上慢慢吞吞地爬来,王果亭及游击队员猛拉导火线,地雷炸药一起施威,铁桥列车腾空而起。
军火爆炸,天摇地动。军械、尸体满天横飞,鬼子伤亡近百人,未死的鬼子队长恐惧万状,乱喊开枪,盲无目标,又恐黑夜里有八路军的伏兵,更不敢搜索追赶,只得纠集残部“抱残守缺”,而王果亭他们则未伤一兵一卒,凯旋在子夜。
轰隆隆的爆炸声惊动了南渡黄河正在与的22军防守部队激战的日伪军,他们以为22军渡河夹击,恐腹背受敌,便匆匆撤退回老巢,22军乘胜进击,大获全胜,军威大震。
22军将士在包头南部外围的成功阻击,延缓了日寇的进攻势头,有力地配合了友军和当地抗日武装的军事行动,大大减轻了榆林防守的压力,实现了扼控伊盟、拒敌塞外、固守黄河防线的战略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