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得信,1921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留守团警备第一旅(兼关中警备区、军分区)解放战争时期为第四军十师29团(后转11师)参加过大小战斗50多次,荣获独立勋章、解放勋章、自由勋章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解放后担任临夏军分区武装部部长,授中校军衔,享受副师级待遇。
守卫关中反磨擦
“以边区论,共产党几曾越过二十三县以外寸士尺地乎!攻旬邑、夺宁县、占镇原,而执行所谓消灭边区打倒共产觉之任务者,究何人乎?大好河山沦亡敌手,而唯此边区二十三县之争。清夜们心、能不为之汗颜平?这是1939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等领导向全国人民民发出的通电呼吁,此时,桂南国民政府军15万人调整就绪,依照白祟稽部署反攻日军,中国军队在昆仑关告捷,各战区亦发起冬季攻势,打击日军嚣张气焰之时,国民党内的一些顾固分子却不停地对共产觉的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发动攻,制造摩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诬蔑八路军为“游而不击”、“不攻颐军,专打友军”等,尤其是把陕甘宁边区作为进攻与蚕食的重点之一。据史料不究全统计,仅从1938年底到1940年春,国民觉顾固派就对陕甘宁边区发动武装进攻275次之多,抢劫骚扰457次,暗杀、诱逃捕捉我入员295次。在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中,段得信的家乡宁县盘克乡成立为盘克区(宁县东北部属共产觉领导的边区政府,其余被国民觉顽军所占),属于共产觉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所辖地区,这里不但积极实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而且实行参议民主制,贯彻“三三制”的政治建设。正处在青年时期的段得信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以一个庄稼人对是非的判断以及经过亲身感变后觉得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真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他便积极支持抗日民主政权,主动地向共产党靠拢。1940年5月,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他参加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当年10月巳有5个月党龄的他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此时在陕甘宁边区周边的国民党的反动军队20余万人,构成了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至黄河,逢绵三省的以碉堡和壕沟为主组或的五道封锁线,阻断大小通道,在各村镇设立检查处和侦察岗,严禁棉花、布匹、药品、火柴以及其他日用品输入边区,对边区输出的食盐和士特产苛刻限制,对陕甘户边区实行隔离封锁,到最后竟然公开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晌,想利用陕甘宁边区地广入稀、物产贫瘠的自然坏境困死和饿死共产党和八路军。此时陕甘宁边区面临“内缺粮草少布匹,外临日寇和顽军劲敌”的严峻局面。段得信参军后所属的警一旅,处在陕甘两省交界处桥山山脉南端的子午岭两侧的被称之为小关中的地区,该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淳化、耀县、宜君、黄陵、旬邑和甘肃省的宁县、正宁等县的部分地区,南北长约三百里,东西宽约二百里(最窄处约有八十里)的狭长地区。古代的秦直道就从这里穿过。山区地形复杂,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林木茂密,残存着历代许多兵家修筑的关隘城塞,易守难攻,是游击战争发展的最好依托。这里背靠桥山山脉北段的南梁红色根据地,向东是咸榆公路,向西是西兰公路.面向八百里秦—关中大平原。最南端离西安不足二百华里。自古以来,与西安来住频繁,信息灵通,而且输送干部和物资都相当便利,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警一旅也是在刘志丹领导的关中地区红军游击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生产中锤炼人
在革命最艰苦的时期入伍,必将为革命的成功付出最大地努力。段得信人伍时,大生产运到已经作为留守兵团的三大任务之一轰轰烈烈地展开。1940年冬,王震将军率359旅屯田南泥湾,成为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各部队纷纷效仿。警2团开赴槐树庄,部队露营在石崖边,打窑洞建营房,经过两个月艰苦奋战,解决了住房问题,接着立即动手开荒生产,并大搞多种经营,两年开荒23000多亩,收粮食6-70万斤,被誉为第二个南泥湾。联防军贺龙司令员视察槐树庄,集合部队讲话,授给胡青山“特等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全分区发起生产竞赛,当年分区开荒91900亩,其中部队开垦27000亩,生产粮食18397石,达到了自给有余。
出早操、学文化,军事训练和开荒耕作生产虽然是当时主要任务,但还得时时提防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与袭击。部队有时生产是主要任务,有时候打仗是主要任务,放下锄头抄枪杆;放下枪杆拿锄头。生活虽然清苦,环境也很恶劣,但是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村青年竟然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努力学习,识了不少字。
6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末冲淡他对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的记忆。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文化课,都是以天为教室,以地为纸,以手为笔,在地上由文化教员教读,战士认真地画写。那时,文化人特别稀少,一个连配一名文化教员像装备一挺机枪一样重要。用的“黑板”,其实名不符实,一块白木板上用厨房灶火里烧剩的糟炭为笔,教员一笔一画地写上两三个字;教大家读音,讲意义,让大家记牢字形。通过学习,能将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救国”写出来是感到莫大的荣幸。那时大生产运动在班、排、连、营、团间开展评比;而学文化也开展评比,连队里奖励文化学得好的战士,就免站一班哨,让其多休恿一会。在住窑洞、吃小米,强体力劳动之时,多休息也是最大享受,能激发战士们的学习热情。段老记得战士李生员学文化学得快,竟然能给大家念报纸上的小稿子,就给他免了哨。
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当时三五九旅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入站在生产线之外”上自首长,下至炊司员、饲养员都一律参加生产劳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的紧,布匹、棉花、铁运不进边区,服装和生产工具都相当紧张。
学习三五九旅,实行“耕一余二”(即生产一年,能够供吃两年),段得信和他的战友们在荒山里挖窑洞,开荒垦地都是光着膀子干,汗水和泥土把人弄成泥人,吹下工号后在河里一洗才“还原”本来面目。为了节约布匹、夏天的军裤都制成半截子短裤,太阳火辣辣地晒得身上脱皮子,蚊子、牛蛀也专来帮国民党顾军的忙,叮咬战士。虽是小米和自已种的蔬菜,但都能吃饱。边区内有丰富的盐资源,捞盐部队捞得的盐不但能供应边区,还能输出边区换急需的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