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粉碎敌人“清乡”
“清乡”是日伪军打击抗日根据地的又一种方式,主要施行于华中尤其是江浙地区。1941年春,汪伪政府的日军顾问晴气庆胤和警政部长李士群提出所谓“清乡”,得到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的赞同与支持,并决定由日军和汪伪政府联合推行。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制定的《昭和16年以后现地长期政略指导》,确定以长江下游地区为起点,分批进行“清乡”的方案,并向汪伪政府提出“清乡”建议。“清乡”分为军事、政治、经济、思想四种:“军事清乡”,是以强大兵力寻找新四军作战,并血腥镇压根据地人民;“政治清乡”,重点是摧毁抗日政权和各种抗战组织、团体,推行保甲制度,建立伪政权;“经济清乡”,是清查田亩,整理赋税,控制货物进出;“思想清乡”,是鼓吹“大东亚新秩序”和“中日亲善”,宣传“清乡”的目的、意义。日伪军特别重视“政治清乡”,声称要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手段相辅而行。1941年至1943年,华中日伪军除对苏北、淮北和鄂北的大小悟山等地区进行较大规模“扫荡”外,主要是“清乡”。时间长达3年,范围波及到新四军的许多重要根据地,首先是苏南地区的苏常太、澄锡虞、澄西地区,尔后是苏中和鄂豫皖、浙东等地区,重点是苏南和苏中地区。1941年2月,日军第13军成立“清乡指挥所”,研究“清乡”计划。由于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京沪线以北地区东临上海,西连南京,北滨长江,“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粮仓,又是新政府(指汪伪政府)威令深入贯彻不下去的敌性地区”,所以日军在与汪伪政府几经协商后确定在苏南进行3期“清乡”。第1期定为苏(州)常(熟)太(仓)地区。3月,日军将“清乡”指挥所移到苏州。5月,汪精卫去日本东京访问,乞得5亿日元“清乡”费,随即在南京成立“清乡委员会”,汪精卫任委员长,周佛海、陈公博任副委员长,李士群任秘书长兼苏州办事处主任。7月1日,日伪对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的苏常太地区实施第1期“清乡”。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加之该地区党政军领导有轻敌麻痹思想,对敌“清乡”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决策失误,指挥不当,苏常太反清乡斗争遭到失败,当地新四军被迫向澄锡虞和上海等地转移。1941年9月,日伪军4000余人从苏常太地区转至澄锡虞地区进行第2期“清乡”。次年春,日军第15师团一部在伪军协同下,对京沪线以北的澄西地区实施第3期“清乡”。这两期反“清乡”都因正确接受了苏常太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除留少数人员配合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和开展隐蔽斗争外,主力适时转到了外线。日伪军虽占领了这两块地区,但第16旅主力和党的组织基本保存,未受更大损失。华中敌后根据地1943年仍处于严重困难时期。日军为防止美军在华中沿海登陆,加紧了对苏北、苏中的“扫荡”和“清乡”。1943年2月中旬,日伪军2万余人对新四军第3师主力所在地盐阜区实行“扫荡”。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19团第4连,在淮阴以北刘老庄遭敌千余人合围。该连82名指战员顽强抗击,反复肉搏,歼敌170余人,最终全部战死,无一生还。这就是名垂战史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3月下旬,新四军以“围点打援”和伏击、袭击战术展开全面反击。至4月中旬,粉碎了敌之“扫荡”。3月至9月,日军还对新四军第5师所在地鄂豫皖边区和第7师所在地皖中等地进行“扫荡”,均被击退。 从1943年4月11日起,日军第60师团长小林信男指挥日伪军1.5万余人,对临江濒海、易于分割封锁又盛产棉、粮、渔、盐的如皋、南通、海门、启东地区,即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进行长达9个多月的规模空前的“清乡”。苏中军区极其重视反“清乡”斗争,在1942年冬进行思想、组织准备的基础上,1943年初把反“清乡”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并在军事上和组织上重新做了周密部署。苏中区党委书记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到敌可能重点“清乡”的第4军分区具体指导完善各项准备工作,这就保证了反“清乡”斗争的正确开展和取得胜利。在敌人进行“军事清乡”时,第4军分区主力适时转到“清乡”区外,袭击据点和交通线,策应内线斗争。留内线坚持的部队和地方武装及民兵在群众掩护下,不断攻击敌新设的据点和小股敌人,尤其是短枪队、锄奸组、狙击队等积极袭击“清乡”机关,捕杀特工、汉奸。1943年12月底,苏中军区第4分区终于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在这次反“清乡”斗争中苏中4分区军民共作战2100余次,毙伤日伪军及“清乡”人员2400余人,争取伪军政人员反正、投诚1700余人。这次反“清乡”斗争的基本经验是: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军民树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和敢打必胜的勇气与决心;接受苏南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在组织和军事上进行周密部署,做好对付敌人各种手段的充分准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中小地主、开明士绅,共同对敌;采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狠狠打击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教育和争取动摇分子,分化与孤立敌人;以武装斗争为主,把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军事、政策、经济、文化的全面斗争;实行内外线相结合的方针,一部主力在内线结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坚持斗争,大部主力在外线袭击敌据点和交通线,使其陷入顾此失彼、被动挨打的境地。华中军民的反“清乡”斗争,打破了日伪军歼灭新四军的图谋,粉碎了日伪军伪化抗日根据地的计划,积累了对敌斗争经验,锻炼了部队,为后来举行反攻作战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