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家乡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赵世新爷爷。
2014年8月初的一天,百岁老红军赵世新爷爷,在儿女们的陪同、呵护下,从四川成都乘坐汽车出发,不畏长途颠簸,来到位于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马家寨的老家(今侄儿子赵玉林家),看望亲朋好友,以及家乡的巨大变化。
乡亲们闻讯后,都争先恐后地前来看望这位老红军,和他握手问好,祝福他健康高寿,永享天伦之乐,赵爷爷也多次邀请马家寨的老人们,到家中来见面叙旧,促膝畅谈家乡从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笔者于8月9日引导康乐县文体局的赵文诚、漆永平两位主任,和工作人员高中坚,原局长徐正文同志等一行五人,专程去看望和拜访了赵世新爷爷。因为赵爷爷的两个侄孙子,赵睿智和赵睿丽都是我在八松中学三年前教过的学生,在他们一家人的介绍下,赵爷爷的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非常殷勤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传达给了正坐在隔壁小屋沙发上,戴着耳机收听新闻节目的赵世新,我们刚走进了赵玉林新翻修好的东面平房时,一头银发,穿着棉衣、棉裤的赵世新爷爷右手柱着拐杖,精神矍铄地慢慢从隔壁走出来,笑容满面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对我们几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且还用手指着北面砖木结构的红色瓦房说:“一百年前的农历五月,我就出生在这一面的老房子里。”这一句朴实的乡音,猛然间就拉近了我们与赵爷爷的距离,老人的视力和听力都还可以,尤其是记忆力好得惊人,通过交谈我们对这位曾经从家乡走出,至今还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赵世新,原名赵根富,曾用名赵咸富,字觉民,男,汉族,1914年农历五月,出生在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马家寨(侄儿子赵玉林家),为了逃难,于1928在临洮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五路25师75旅某团2营7连部,当了勤务兵,1929年冬天,部队到开封,1930年到26军当了号兵,1930年从南昌步行到达江西宁都,1931年12月5日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解放初的贵州剿匪等战斗。历任马夫、司号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汽车团团长等职务。1963年8月调到四川省建设厅工作,后来建设厅改为建工局,后又将建工局改为建筑总公司,在建筑总公司供应处任处长。
图为老红军赵世新爷爷在给笔者讲述他当年艰苦的战斗历程。
1982年12月从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离休,现在享受省部级政治、生活待遇,生活上有交通费,书报费等,现居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西路,老人说:“单位分的住房是大套,很宽敞。六个子女,四个都在成都工作,都分了房子。”
赵老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当年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一心跟党干革命,他的经历是光荣的,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服从党的安排,又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他涉过千山万水的足迹,已深深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途上。但他谦虚地说:“我没什么贡献,只是跟着党奋斗了一生”。离休时他已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给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受到社会的崇敬,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革命”、“老红军”。
他们这些离休干部有一个党支部,有50多人,总公司开党代会,都选他为代表去参加,有时开其他会议,也邀请他参加,组织上对他是既重视又关心。
赵爷爷非常谦虚地说“我是一个老党员、老红军.参加革命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我对革命没有什么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