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二战长沙 奇袭日军
1941年6月22日晨,希特勒集结三百万德军、七十万纳粹盟军,装备六十万辆卡车、三千六百多辆坦克、七千多门大炮和两千七百多架军机,对苏联发动大规模闪电战,一路攻城略地,推进神速。苏军损失惨重,数十万官兵死伤或被俘。
1941年夏,预十师移防衡阳衡山一带,旋即在渌口(株洲)整训。在军官集训时孙明瑾指出:“苏联领导人误判形势,对希特勒德国入侵缺乏认识,导致战前准备不足。战争初期,德国发动大规模闪电进攻,深入苏联腹地达三百到六百公里,苏军损失惨重。我们要吸取苏军的教训,居安思危,绷紧杀敌这根弦,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判断,日军会像第一次长沙会战那样,从鄂南、湘北和赣南,兵分三路进犯长沙,故而仍将兵力分别部署于上述三个地区。熟料,阿南惟几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失败教训,几乎将全部主力集中在湘北地区。
1941年9月7日晨,阿南惟几为转移薛岳视线,隐蔽进攻主向,派第六师团猛攻大云山。
战至9日,第四十师团到大云山接替第六师团,继续进攻大云山。第六师团则进行有序地转移,与后援日军主力会合。
大云山之战进行十天,日军竟以一个师团(先是第六师团,后为第四十师团)牵制中国军队五个军,然后奉命转移,与第三、第四和第六师团会合。
17日,日军参战兵力达二十万人。18日晨,日军强渡新墙河,守军英勇抵抗。数小时后,日军渡河成功,我军被迫后撤。日军突破新墙河第一道防线。
20日,日军第三、第四和第六师团、早渊支队从多处强渡汨罗江。
日军四个师团击溃我三个军后,湘北战场骤然告急。经蒋介石同意,军委会将第十军、第七十四军两支精锐王牌部队调归第九战区指挥。
此时,第十军驻守衡阳、株洲(渌口),第七十四军驻守江西分宜。
接到薛岳紧急命令,方、孙两将军率预十师,随第十军开赴湘北前线。熟料,阿南惟几破译第九战区长官部密电码,获悉第十军、第七十四军正开往战场,战局骤然变得对我军极为不利。
22日,日军突破湘北防线第三天,第十军经三日急行军,抵达长沙东北七十公里之金井、福临铺一线。
预十师抵达前线后,孙副师长即根据战况,向方师长提议:自已甘冒风险,组建前进指挥所,率特务连和二十八团前出,在日军进攻时首当其冲的福临铺前线,构筑防御阵地;方师长率师直属部队坐镇金井,指挥二十九团和三十团。二十九团位于二十八团后方青山铺,三十团留守安沙镇作预备队。孙明瑾的建议得到方师长的采纳。
为保持与师部密切联系,孙明瑾副师长兼师施参谋长派师部电台台长卢燕平中校,带两名报务员携带电台,随前进指挥所行动。孙明瑾还命令黄连长带特务连四个排,同二十八团一道,在福临铺正面构筑防御阵地。 孙明瑾得知,日军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突破汨罗江我军第二道防线,正从新市向福临铺逼近,即命令师部臧参谋、黄连长,率特务连向新市方向搜索前进,接应从二线阵地后撤的部队,并侦察日军动向,捕捉两名俘虏回来,以获取军事情报。臧、黄两人衔命而去,率特务连向新市方向搜索前进。行至离福临铺十公里处一座小山丘旁,发现四百米外我军撤退部队,大队日军紧随其后,穷追不舍。官兵们立即隐蔽,静观日军的动态。
此队日军五百多人,是第四师团前卫部队。一名日军中佐大队长气势嚣张,骑马追驰在最前面,大队步兵以四路纵队,疾步紧随。
黄连长首先瞄准射击,日军中佐大队长应声毙命坠马。官兵们集火猛射,投掷大量手榴弹,炸死炸伤鬼子骑兵甚众,幸存鬼子惊慌失措,转身逃窜。我后撤部队见状大喜,撤退得更加迅速。
特务连官兵抓捕两名日军伤兵,臧、黄两人摘下日军中佐尸体上的肩章、望远镜、指挥刀和文件袋,迅速带回,交与孙明瑾将军。
孙明瑾识得日文,从缴获机密文件,发现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的作战计划、作战命令和进攻路线图,立即以电台报告方师长,派臧参谋率特务连骑兵班,护送文件、押解俘虏,直至安全抵达战区司令部,交与司令长官薛岳。
薛岳从缴获的日军机密文件,得悉阿南惟几进攻长沙的准确计划,方知自己先前判断失准、布阵有误,不免大惊失色,并将孙明瑾派特务连伏击日军前卫部队,缴获机密文件电告蒋介石。蒋介石急令薛岳重新部署兵力,切实加强防御。
23日中午, 方师长率师部、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在金井地区加紧构筑工事。第二十六军在我军防御阵地左侧,第十军在右侧。方师长率师部和两团位于第十军左翼。
薛岳命令两军全力阻挡日军进攻,待援军赶到后再围歼敌人。下午6时,神田正冢率第六师团先头部队到达金井。
24日黎明,千余名日军直插第十军第一百九十师师部,师长朱岳率直属部队仓皇应战,右臂和左腿中弹。副师长赖传湘率部突围,中弹殉国。上午,日军后续部队赶到,从东、北、西三面,猛攻预十师二十九团和三十团。此时,方师长两翼无友军,背后无纵深,形单影只,处境凶险。下午2时,日军以一个联队三四千人迂回至金井以南,从背后包抄过来。方师长大惊,急令各团分别突围,免被日军围歼。下午4时,方师长率师部撤离战场,回头远望,见山野间、河沟里尸横遍野,大批官兵死于日军机枪火炮下。黄昏时分,在福临铺、金井和高桥一带,日军四个师团辅以航空兵和骑兵快速部队,猛攻我军。
第三师团突破预十师二十九、三十团与第三师结合部,以一个联队迂回到福临铺孙明瑾前进指挥所和二十八团背后,切断其与方师长所率二十九团、三十团间的联系。日军第3师团、第四师团包围孙明瑾前进指挥所和二十八团,切断第三师、第一百九十师退路。左翼第二十六军已经弃守阵地,大批日军由此南下,朝长沙疾驰而去。
25日,预十师二十九团、三十团伤亡惨重,剩下半数官兵,占领学士桥阵地。当晚,日军第三师团攻占学士桥阵地。
26日晨,第三师被日军包围,激战数小时,伤亡惨重。中午,各团被日军分割包围。傍晚,战局更趋恶化,在周师长下令部队突围。
天色全黑,孙明瑾在前进指挥所抄起电话,企图与方师长通话,电话接不通。又命令电台卢台长以电台联络李玉堂军长,也杳无音讯。孙明瑾知道,日军攻势强大,我军抵挡不住,已经败退。前进指挥所和二十八团已呈孤军,事态极为严重,便立即命令陈团长率部队突围。陈团长请示突围方向,孙明瑾说:“突围唯一方向,是趁日军大部队形成合围前,从右侧绕过正面日军,向东面连云山区突围。”
孙明瑾吩咐特务连黄连长:“特务连是全师的铁拳钢刀,现在该发挥威力了,前进指挥所和二十八团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黄连长坚决回答:“孙将军,特务连冲锋在前,鬼子阵地就是铜墙铁壁,也要把它砸开。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侦察一下。”
黄连长带几名士兵侦查敌情,回来向孙将军报告:“日军正在吃饭,饭后肯定要发动进攻。在我们右侧有一片区域,宽约两公里,犹如马鞍形底部,是原先我军控制的两个主阵地结合部,现有日军警戒部队守卫。我趁黑夜率特务连打头阵,消灭这股日军,大部队随后跟进,向东面突围,直奔连云山区。”
经孙将军同意,黄连长率全连两百多名官兵开路,其余两千多人紧随其后。部队行动被日军警卫部队发现,我军先敌开火,猛烈射击,手榴弹也雨点般投向日军。二十八团一营发起猛攻,迅速击垮日军警戒部队。
孙将军抓住战机,率大部队直奔连云山区,与我第二十七集团军会合。
据当时作战参谋,后来的(台湾)臧将军回忆:“孙将军发挥高度之战术素养,诸如战况判断,策订决心,尤以口述作战命令,如数家珍。作战参谋执笔疾书,深恐不逮,其构思之敏锐,学养之深厚,令人折服。” 孙明瑾率部突然逆袭,使日军指挥机关大惑不解,举棋不定,从而牵制大量日军,使方师长得以率师部机关、师直属部队、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冲出重围,连夜渡过捞刀河,撤到长沙城外我军阵地。
王耀武第七十四军遭遇尤惨。27日午夜,日军第六师团两个联队包围第七十四军军部,军长王耀武险象环生。卫士排长带几名士兵和一名机枪手掩护,日军百余人穷追不舍。不久,机枪手阵亡,卫士排长腿部中弹,倒地被俘。王耀武趴在几步远河沟边草丛不敢出声。卫士排长拒不投降,一名日军军官以军刀将头颅砍落地下。王耀武在夜色掩护下躲过一劫。枪声稀落,鬼子离去,王耀武爬出草丛,惊魂甫定,与几名卫士筋疲力尽,走到天明。
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伤亡近半,第五十八师基本完了,第五十一师尚较完整。第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因“临阵脱逃”被枪决。10月24日,副师长张灵甫任第五十八师代师长,当年冬任师长。
孙将军率部抵达连云山区,采取惯用战法,袭击日军辎重部队,缴获大量粮弹军需,不仅补充自己的部队,还转送给友军部队,受到军委会和战区长官部赞赏。
孙将军奇袭得手,第二十七集团军深受鼓舞,也奋勇出击,攻占日军粮弹武器供应地。其它部队纷纷效尤,攻占日军后勤基地,缴获军用战利品。
日军第十一军伤亡惨重,后勤被切断,弹药也告罄,一筹莫展,无力再战。阿南惟畿无奈,只得步冈村宁次后尘,停止进攻,全线撤退。
嗣后,孙明瑾率前进指挥所、特务连和二十八团官兵,寻孙同预十师各部会合,奋勇追歼日军。
10月10日,日军退到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大捷,我军毙伤日军两万余人,湖南和大后方民众火炬游行,彻夜狂欢。
英国《泰晤士报》社评:“日军此次在长沙的败仗,是日本作战以来最无效的一次策动。日方事后所发表的谈话,较之过去尤为滑稽与矛盾。”
“日军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日军自称军力雄厚,但无论向何方推进,均被华军截断联络,时时都有弹尽粮绝的危险,因此不能不早日从长沙撤退了。”
十三、三战长沙 战功卓著
1937年“七.七”事变,导致中国爆发全面抗战,致日本国力大耗,与欧美关系恶化,国际上日趋孤立。日本蕞尔小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钢铁和工具母机需从美国进口。
美国为制约日本的侵略扩展,7月25日冻结日本在美资产;8月1日实施经济制裁和石油禁运,提出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否则石油等战略资源将消耗殆尽。
然而,日本贪心不足蛇吞象, 坚持侵略扩张,拒不撤军,还向欧美等国开战,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向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孤立抗战,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国民政府连夜决定对日德意三国宣战。
8日,日军击沉英国在远东最新最大的巡洋舰“反击号”和“威尔斯亲王号”,进攻美军驻守的菲律宾。马尼拉陷落,七万美军被俘。日本初战告捷,国内一片狂热。
23日,距上次长沙会战仅两个半月,阿南惟畿为牵制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以策应广州、九龙、香港和缅甸方面作战,调集十二万大军进犯长沙。薛岳指挥第九战区三十万军队应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
蒋介石与第九战区长官部电令不断,均将此次会战,视为国家生死存亡之战。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设下“天炉大阵”,张网以待,诱敌深入:以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固守核心阵地,将来犯之敌歼灭于阵地前——巩固“炉底”长沙城;具有机动打击能力的部队担任外线包围,伺机围歼日军,并防敌军增援——强化“炉体”;派机动部队迟滞日军,挫敌锋锐,诱敌深入,尔后转入两翼,加入打击部队序列,协力围歼敌军——引发“炉火”;部署有力部队截击日军,以防敌逃窜——“封闭炉口”。
这样,犹如天造神炉,将魑魅魍魉尽摄炉中,以烈火焚烧,使之灰飞烟灭。
第十军是固守长沙城的王牌部队,辖三个师:预十师、第三师和第一百九十师。预十师驻守长沙南郊,保卫长沙南大门。
时任预十师政治部主任、督战队队长杨正华撰文《抗日战争中的孙明瑾将军》,其中记述:“(1941年12月)28日晨,我师召开战前紧急会议,师长方先觉讲了几句很简单的话即退席,一切由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孙明瑾具体计划布置。他曾很镇定地说:‘打仗是我们军人的本职,用不着大惊小怪,况且此次我们以逸待劳,并有坚固的工事可资凭借,不同于上次(第二次长沙会战)在疲劳行军之中不明情况的突然遭遇,又有长官部在我们身边,是有周密计划的应敌,只要我们意志坚定,稳扎稳打,是可操胜劵的。’他的动员和部署,使全师官兵受到很大的激励。”
29日,日军渡过汨罗江。30日,猛攻长沙东郊。
(台湾)臧肖侠将军时任预十师师部作战参谋,在中央军校校友总会通讯53期《悼念孙明瑾将军》中记述:“孙将军判断,敌必以此(南郊)丘陵地带为攻击重点,乃自金盆岭-修械所-妙高峰编成纵深阵地,以逐次消灭进犯敌人。”
31日黄昏,预十师渡过湘江,占领阵地,作三线配备:二十九团守金盆岭至猴子石为第一线;二十八团守白沙岭到修械所为第二线;三十团作预备队为第三线。
孙将军的判断是正确的,日军误认为预十师战斗力弱,以该师驻守的长沙南郊为突破口,发动猖狂进攻。孰料预十师经孙明瑾副师长兼施参谋长的强化训练,已成英武骁勇之师。
当晚,日军前哨部队与二十九团激战。次日(1942年1月1日)晨,日军第三师团以步兵骑兵炮兵加航空兵,猛攻长沙南郊金盆岭。因二十九团正面宽达十五华里,虽顽强抵抗,但兵力单薄,苦战半日,伤亡很大,被迫撤退下来。
日军猛攻至第二线,二十八团与敌人展开激战。第九战区两个炮兵团配置在岳麓山上,射击精准,炮火猛烈,有力地配合我军的反击。
2日,日军第四十师团增援长沙。孙将军率作战参谋等人亲临前线,督战指挥。冲锋号齐鸣,喊杀声震宇,寇势被阻,未获寸进。
东瓜山位于长沙南郊,是屏障长沙城南的重要阵地。日军以一个大队千余人轮番冲锋,不顾伤亡几次冲上阵地,敌我双方展开白刃战。孙明瑾派特务连火速增援,经过激烈的战斗,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
3日,日军逼近城厢修械所,葛团长率一个营发起冲锋,阵地四次失而复得,最后炊事兵、马夫都上阵参战,全团战至五十八人,阵地岿然不动。
日军加藤第二大队勇猛凶悍,以擅长夜战著称。在遭到我军正面和侧面交叉火力的猛击后,大队长加藤率残部窜入白沙岭民房负隅顽抗。
我军以轻重机枪压制敌人,在白沙岭民房外堆起干柴,浇上汽油点燃。寒冬腊月,溯风强劲,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顿时燃起冲天烈火。除一名兵长(战斗组长)池山至侥幸逃脱外,大队长加藤及二百名官兵全部葬身火海。在城南激战中,大队长横田庄三郎被击毙。
日军连续三日猛烈攻城,均被阻挡于长沙城外。
日军精锐第六师团师团长神田认为,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第六师团从日本熊本县调来华北,又调至华东,在杭州湾登陆,沿太湖南岸西进,协同来自明古屋的第三师团攻占南京,并肩协力参加徐州会战,又一同杀进武汉。神田认为,这样两支精锐师团是无坚不摧的,眼下一个小小长沙,岂能挡住凌厉的攻势?然而,在长沙城外寸步难进,窘境尴尬,神田虽心有不甘,却一筹莫展。
4日凌晨,日军发动猛攻,施放毒气,以图一呈,战况空前惨烈。中午,日军冲击湘雅医院,被我军击退。攻至护城河,又被我军扼止。回龙山失守,孙明瑾前往督战。下午,日军炮兵被摧毁殆尽,步兵仍在进攻。预十师继续苦战,将辎重营、卫生队均编成战斗部队。傍晚,阵地岿然不动。日军久攻不下,无计可施,被迫改变主攻目标,使兵力大大分散,战局变得对我军有利。
日军以(第三、第六和第四十师团)三个精锐师团,合力攻打长沙城,连续四昼夜,伤亡惨重,终不得逞。此时,我城外大军从南、东、北三面压来,形成强大的包围态势。日军见长沙坚不可破,自身又陷入重围,面临被围歼的厄运,被迫停止攻城。
4日夜,我军全面反攻,日军仓皇北逃。我军奋勇追击、阻击和侧击,使日军撤退之路变得极为艰难。
在第4军外线包围、猛烈截击下,日军第三师团激战一夜,遗尸千余,勉强突出重围。
5日凌晨,第三师团艰难地退至东山镇。第七十九军两个团炸毁桥梁,以猛烈炮火堵截日军。第四军迂回至日军后背,发动猛攻。
第三师团疲惫之极,又突遭截击,部队顿时陷入混乱,尤其是直属部队、运输部队和伤病员,更是乱作一团。面对我军堵击,东山桥又被破坏,第三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不敢麻痹大意,更不敢强攻,命令部队沿浏阳河南岸,从磨盘洲附近徒(tú)涉。
6日,日军第三师团和第六师团到达浏阳河以北朗梨市,我第四军、第二十六军从北面发动进攻。神田和丰岛两位师团长不敢恋战,以并列队形且战且退,匆忙撤向北面枫林港地区。留守金井的日军龟川部队遭第三十七军围攻,待增援部队赶到时,四百多名日军仅残存二十名。
日军第四十师团第二三六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水泽辉雄少佐、第五中队中队长三宅善识中尉、第六中队中队长关田生吉中尉均被击毙。
7日,日军第四十师团艰难地退到春华山一带,接应北撤的日军第三、第六师团。下午3时,对岸布防的第七十九军猛烈攻击第三师团,击毙、溺亡日军六百余人。第三师团改由第六师团控制的朗梨市军桥渡河,到达浏阳河以北地区。第三、第六师团行至天黑,不敢继续前进,就地扎营,抱枪而卧,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8日,晴空万里。我战机护航的轰炸机群飞临湘北战场,对金井、长乐街、浯口等地进行轰炸扫射。日军尸横遍野,一片狼藉。
我官兵看到自家战机炸得鬼子血肉横飞,无处藏身,顿时热血沸腾,齐声欢呼。数架日军机自北飞来,被我战机击落三架,官兵又是一片欢腾:“打得好!打得好!我们的空军是好样的!”此种激情,如电波般迅速传遍湘北战场。
影珠山是福临铺西南一座关隘,控制着长沙通往长乐街和新市的要道。日军北逃,必经此山。我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布防于此,担任堵击日军的任务。
日军第三师团退到福临铺南侧,遭第五十八军阻击,师团长丰岛亲自督战,派敢死队也无济于事。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匆忙南下,与第三师团协力,夹击我军,第三师团乘机逃向汨水。
日军第六师团则难逃厄运,师团长神田率部退到青山市,遭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堵截。第四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三军也及时赶到,将第六师团团围在核心。
日军元泽支队赶来救援,遭到第九十九军截击,难以进援。第六师团师团长神田孤立无援,弹粮将罄,干瞪双眼,嘶哑喉咙,挥舞军刀,亲自督战,左冲右突,死伤惨重,激战一天,也未突出重围。神田陷入绝望,只能祈求天皇保佑,出现奇迹般的转机。
9日凌晨,日军第九混成旅团赶到。旅团长池上贤吉请求空中支援,以攻克影珠山,接应神田所部突围。天明,日军机轰炸影珠山。池上贤吉亲选几百名精兵,编成山崎大队,加上几十名便衣,携带战刀、手枪及轻机枪,突击影珠山守军。正面强攻加精兵突袭,守军第五十八军阵地出现混乱,山崎大队趁机强占东影珠山制高点。北逃的日军第三师团派三千人回援,以接应第六师团,又被第二十军阻截并击退。
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侧背威胁解除后又激战一夜,击溃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将山崎大队围困于影珠山,展开激烈的歼灭战。
山崎大队困兽犹斗,冲杀十几回合,死伤惨重仍突围无望。包括山崎大队长在内的日军,痴呆着双眼,自毙数百匹战马,又以刺刀、步枪和手榴弹自杀互杀。只听得战马嘶竭悲鸣,日军剖腹惨叫,毁坏枪炮炸响声不绝于耳。下午4时,我军全歼山崎大队,阵地归于沉寂。
中午,日军侦察机飞临影珠山上空,但见荒草里、乱石间、树林边散落大量枪炮武器和日军残骸,被侦察机高速摄影机拍下,成为侵略者玩火必自焚的最好历史见证。
经第三师团、第四十师团及航空兵协力苦战,神田第六师团于15日艰难地溃退到岳阳一带原出发地。
第三次长沙会战历时一月余,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多人,其中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十人,俘虏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一百三十九人,击毙缴获战马千余匹和大批枪炮弹药辎重。毙伤、俘获之多,为抗战以来历次会战所仅见。
战役结束,盟军各驻华使节纷纷赶赴长沙战场参观,高度评价我军的战绩。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军队连连失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大大提高中国军队的威望,对提高盟军士气,支援美英军队在南方作战,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美国海军部部长兴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说:“数周以来,贵国在长沙之伟大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亦且为所有同盟国家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
伦敦《泰晤士报》称:“12月7日(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英国《每日电讯报》云:“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益见光耀夺目。”
美记者福尔门氏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
各国贺电纷至沓来。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中国以劣势装备,对抗优越的敌人,此不屈不挠之精神,使其它联合国军民,均感受极大的激励”。
1942年1月1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评,盛赞第三次长沙会战:“我三湘健儿,我神鹰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有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与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遥相呼应。所以此次长沙之捷,有着重大的国际意义。”
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长沙会战,三战三捷。尤其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出中国的大国地位,成为1942年元旦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四大发起国之一。美英政府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将能够一扫百年之耻辱。
孙明瑾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因率部坚守长沙,战功卓著,升任预十师师长,时年三十五岁。
孙明瑾升为师长后,因怀念第二次长沙会战在湘北金井、福临铺一带阵亡的官兵,念及其忠骸散于各地,乃寝食难安,遂派政治部主任率工兵营前往战地,发动群众,遍蒐忠骸,在长沙县金井映山嘴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据记载,阵亡将士公墓占地三亩(两千平方米),墓穴呈正方形,周边宽八米,深三米,埋葬第二次长沙会战预十师阵亡将士忠骸。墓上烈士纪念塔高六米,从底至顶为三层。第一层高一.五米,刻预十师师长孙明瑾将军亲笔撰写的碑文(碑文有完整记录),及阵亡将士姓名、年龄、籍贯等。第二层为碑身,高三米,刻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将军亲笔题写的“泰山军铁血师抗日阵亡将士墓”和“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第三层为塔顶,高一.五米,顶端刻有国民党党徽,塔前设有一祭拜台。
1942年春,动工修建烈士墓。1943年春,烈士墓竣工,历时一年。此后,常有烈士遗属前往祭奠。清明时节,祭拜英烈者更多
烈士墓竣工仅几个月,就爆发常德会战。预十师师长孙明瑾率八千将士驰援常德,与日寇血战六昼夜。1943年12月1日,不幸身中五弹,壮烈殉国。
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塔和烈士陵墓弥足珍贵。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抗战珍贵文物被摧毁殆尽,令人扼腕叹息。
十四、常德会战 驰援友军
1943年的常德会战,被众多历史家和军事家视为“中国(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日趋不利。2月,长达半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苏军展开全线反攻;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美日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交战,日本海军和航空兵遭到毁灭性打击。
1943年冬,盟军为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共推蒋介石为中印盟军统帅。国民政府从湖南第九战区、湖北第六战区陆续抽调七个军,转用于滇缅战场及印度,以协同盟军反攻缅甸。
正如前述,1941年春预十师在沅陵整训期间,孙明瑾就根据常德的战略位置,预见常德将发生重大战事。
常德属第六战区,紧邻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兵家必争之地。常德西可屏障川黔、拱卫陪都重庆(日军可沿武陵山脉、雪峰山脉间山谷,溯沅江而上,直达川、黔),北可扼长江,南可攻长沙、衡阳,东可威胁粤汉铁路,是湖南省西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周边集结大量中国军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日军为打击我野战军主力,夺取洞庭湖粮棉区,进攻抗战陪都重庆,牵制我军出兵滇缅,打通粤汉铁路,实现从朝鲜半岛畅达广州香港的补给线,决定进攻第六战区战略要地常德。
日军集中第十一军五个精锐师团加五个联队,配属航空兵团、毒瓦斯、辎重和战车等部队,加汪伪四个伪军师、汉奸彭大驴子“三湘特遣纵队”,总兵力达十六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亲至沙市附近之观音寺指挥。先佯攻鄂西,继而挥师南下,进犯常德。日军作战计划是:两翼掩护,主力直插纵深,一举攻占常德,追歼增援常德的中国军队。
孙连仲统领第六战区,会同第九战区薛岳一部,部署二十一万大军。作战方针是:避其锋芒,伺机歼敌,以精锐部队固守常德,主力在正面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尔后适时转入外线,与核心部队内外夹攻,围歼日军。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八千官兵奉命固守常德城。
11月2日,常德会战打响。日军突破重重防线,攻占澧水以北广大地区。14日,第七十三军失守石门。18日,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失守慈利。加津、安乡和澧县一线被日军攻陷,常德西北已无险可守。19日,日军攻至常德城外,与守军激战。常德久攻不下,日本军部大怒,限令第11军两天内攻占常德。横山勇孤注一掷,将攻城部队剧增至三万人。
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已遭敌重创,虽近在咫尺,也无力应援。
军委会先后调集(第十、第四十四、第五十八、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九、第九十九和第一○○军)八个军,从不同方向对日军实施包围,企图在常德城外围歼敌人。
作战初期,第四十四、第七十三、第七十四军遭敌重创;第七十九、第九十九军在常德以西被日军追打,自顾不暇;鲁道源第五十八军(滇军)远在江西,11月18日奉命驰援,虽马不停蹄,也无法如期赶到战场,12月2日才抵达常德以南九十里之大福坪;王耀武得蒋介石旨意,不敢把第一○○军拉上来硬拼。所以落实到战场上,标在司令官横山勇作战地图上,却只有一个第十军。
第十军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守城部队,第九战区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也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军。军长方先觉,辖三个师:预十师,师长孙明瑾;第三师,师长周庆祥;第一九○师,师长朱岳。
常德城势如累卵,危在旦夕之际,第九战区长官部命令第十军驰援常德。第十军驻守衡阳,距常德城三百多公里,为能够如期到达,选择一条较为便捷的路线,经湘潭、宁乡、益阳、泡水铺折而向西,渡过资水,昼夜兼程,赶赴常德。
11月19日,孙明瑾师长率预十师八千将士,随第十军从驻地衡阳出发,每日强行军百余华里,昼夜兼程,赶赴前线。部队每晚抵达某地,无线电台天线刚架起,战区长官部电令即到,限第二天务必赶至某地。
常德城守军第五十七师的无线电台,也昼夜不停地呼叫,指名盼第十军速来解围。救兵如救火,尤其是友军指明第10军解围,可见对该军之信任。面对友军的信任与期盼,第10军将士极为感动与同情,义不容辞,不顾辛劳,昼夜兼程,疾进驰援。
师长孙明瑾深知日军军力强大,救援常德异常艰险,犹如虎口拔牙,但坚决表示:“就算把头伸进老虎口,拼得一身剐,也要掰下牠两颗老虎牙!”
常德城外以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丛林杂处,湖川纵横,水田密布,部队不易运动,更不宜大军作战,尤须谨防日军偷袭。
第一九○师在三堂街附近渡河,师长朱岳接到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电令,要他经牛路滩向谢家铺挺进,配合暂五十七师进攻汉寿之敌,以解第一九七师之危。这样,第十军只剩下预十师和第三师这两个师,依然马不停蹄,继续前进,赶赴常德。
预十师经连续七天强行军,25日准时到达常德以南的马迹塘,立即渡过资水,赶奔黄土店。黄土店是常德的南大门,在常德鼎城区西南三十五公里。官兵经七天长途强行军,饥寒交迫,备感疲劳,但是士气依然旺盛。第一九○师去汉寿解围后,又回归第十军序列。
第十军以三路纵队前进:预十师为左纵队,第三师为中央纵队,军直属部队位于中央靠后,右纵队为第一九○师。
预十师最先赶到战场,司令长官薛岳电令孙师长,不待军主力到达,即向常德东南进发,到达兴隆街后,同傅仲芳第九十九军联络。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常德西面桃源县,战区长官部竟未将此重要情报电告孙师长。
十五、激战肉搏 壮烈殉国
26日上午8时,孙明瑾率预10师到达兴隆街,并未见傅仲芳军,却与大股日军突然遭遇。此时预十师已陷入孤军深入的险境。孙师长下令对日军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击退日军,继续前进。黄昏时分,到达兴隆街以北地区。
27日清晨,预十师出发后不久,便得知桃园方向有万余名日军大部队向预十师前进方向开来。孙师长毫不畏惧,率部继续前进,沿途加强搜索警戒。不久,孙师长见前方地形开阔,不利于部队隐蔽,易遭敌机轰炸,便命令右纵队、师部等本队,改经大道右侧向孤峰岭前进。上午8时,左纵队第三十团行进至驴岭一带丛林时,突遭日军第三师团四千余名鬼子兵攻击,双方展开激战。
孙明瑾在前线用抗日救国,战死光荣的道理教育官兵,鼓励大家沉着应战,奋勇杀敌,一定要打进常德,解救友军,完成任务。
德山,雄踞常德东南方,距常德城十华里。俯瞰沅江,地势险要,是常德城的东南门户,日军21日已占领德山。
第三师趁日军与预十师激战,日军兵力空虚之际,大胆钻隙,奔袭常德城南四公里之德山。
孙师长将左右纵队改为左右翼队,兵力重点保持在右翼队方向,向正面日军进行钳形包围猛袭。日军炮火对准预十师左翼,第三十团伤亡较大,但是预十师的后续部队已移向右侧,日军炮弹虚发较多。预十师也以迫击炮猛烈轰击,日军伤亡很大,被压迫至驴岭以西。
第九战区长官部迭电令孙师长,“攻占德山,打通常德,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是夜,孙师长集中兵力,重创日军,向德山突进。
28日,日军全线进攻预十师,预十师亦全线冲击日军。日军对预十师切割包围,数次强攻未能奏效,便一面派兵增援,一面加强攻势,四架战机对预十师狂轰滥炸。预十师二十八团、三十团结合部被日军突破,孙师长指挥两团骁勇反击,经一个半小时血战,终于击退日军,战局转危为安。
第九战区长官部再次电促预十师攻占德山,孙师长复电坚决表示:“本师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打到一兵一卒亦向德山方向突进!”殊死抗敌,气概非凡。
这是孙明瑾师长殉国前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
预十师经三日激战,重创日军,自身伤亡很大。孙师长决定以东北方向约十五华里之赵家桥为进攻目标,攻击日军左背侧,进而攻占德山,并与军主力靠拢,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
孙师长以二十八团猛攻正面日军,牵制日军主力,另以本师主力由东北绕道,经雷家冲、江西冲、斋公咀和易家冲,如尖刀般地插向德山。
上午11时,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部直属部队向东北方向前进,因道路狭窄,地形复杂,搜索瞭望极感困难,途中又常遇小股日军袭扰,部队进展较缓。下午2点30分,二十九团、三十团和师部直属部队在团山岭东南集结,继续前进。下午4时,前卫部队抵达斋公嘴,突遇从斗姆镇窜来日军第十三师团千余名,双方又发生激战。孙师长下令二十九团在斋公嘴东南端高地一线展开,保持兵力重点于右,努力击破当前之敌,进出易家冲西端。二十九团与日军短兵相接,奋战至深夜,方稍作停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