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十年的寻找之路
我的爷爷,我们从未见过,只知道他的名字,只有儿时听奶奶讲过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爷爷的有关情况鲜为人知,我们也无法查到他的有关信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有关爷爷的信息,直到2008年,我被调到县委统战部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在孟津县革命委员会双清办公室资料《敌伪人员线索查证落实资料汇编》中发现了有关爷爷的信息,里面这样记载:“李绍白,又名仙州,男,1911年生,孟津县马屯公社寺院坡村人,1938年任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学员,1940年在中条山被日本打死。(摘自湖南省公检法军管会档案0-3-41号)”。这样的信息,一方面让我们喜出望外,总算有了线索,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寒心,几十年来,爷爷一直被按敌伪分子对待,这样的历史不公,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定要为爷爷的历史寻找个说法的信念。
下来,便开始了慢慢的查寻之路。
向湖南省档案馆查询,工作人员说年代太远,查不到。
查寻黄埔军校十四期健在的学员,有幸从城关镇保障村许德润那里又找到了有价值的证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同学通讯录,通讯录中记载了爷爷的有关信息。我们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部官佐中将主任祝绍周所作的序中寻找到了爷爷考入黄埔军校的时间是1937年11月,记载年龄为24岁,从此推算爷爷的出生年份应为1914年,毕业时间为1938年9月,毕业后便分赴中条山抗日前线。
2012年以来,我们陆续得知国家可以为国民党抗战阵亡官兵批准烈士的消息,我们便为之一振,想为爷爷申报烈士,但直接证据难找,无法办理。
我便开始了在网上大海捞针似的搜寻。2015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查找民国时期的档案是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我便向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进行了联系并发出了查询函。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15年4月15日,我收到了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寄来的有关我爷爷的信息资料。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国民政府关于对行政院呈“请恤故员兵王文裕等三十员名”的抚恤文件批文,在批文的死亡官兵调查表中有爷爷李绍白的名字,上面显示爷爷生前所在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六十五师一九五团三营二连,职级是少尉排长,死亡地点山西绛县,死亡类别是抗战阵亡,从这个批文的有关记载上来推算,爷爷牺牲的时间应该在1939年10月前。至此,有关爷爷的历史信息总算基本搞清。
下来,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向县民政局递交为爷爷申请烈士的报告,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久将会来到。
二、迟来的纪念—中条山保卫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正是这年的11月,爷爷考入了黄埔军校(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8年9月便因抗战形势紧急,奔赴中条山抗日前线,投身于血与火的保家卫国的伟大抗日战争。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晋、豫、陕三省边界,靠近黄河大转折处的北岸,是西安、潼关、洛阳的东北部屏障。抗战爆发以来,黄河以北国土相继沦陷,晋南中条山区成了黄河以北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唯一集中重兵据守的防区。日本如果拿下中条山,黄河北岸便无险可守,日军西渡可进扰西安,威胁陪都重庆,南渡可进逼洛阳。
因为中条山的战略位置重要,自1938年—1941年初的四年中,日军集结重兵,向中条山发起了13次大型进攻,企图打开这道黄河北岸的防线。爷爷所在的部队是国军陆军第15军,隶属国民革命军第5集团军,与国军第4、第14集团军共同奉命在中条山驻守防御狙击日军。当时以卫立煌司令长官的国民政府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配合下,互通情报,紧密合作,坚守中条山,多次挫败了日军的攻势。日方的记载中,将这些发生在中条山的战役,称为“中原会战”,中方的记载中,将这些战役称为“晋南会战”或者“中条山保卫战”。
中条山保卫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可是却少为人知。这些年,当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滇西会战等战役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同样惨烈悲壮的中条山保卫战仍然沉睡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被唤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条山保卫战的主力有第四集团军,主要部队也就是原杨虎城所属的西北军(陕军),而第四集团军是当年正面战场的杂牌军。杂牌军的战绩,是被当年书写战争进程的人所忽略的,而当年的媒体也很少报道。
人们一直将中条山保卫战与中条山战役混为一谈。
中条山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溃败,国民党部队牺牲被俘八万人,蒋介石称之为“抗战中最大耻辱”。毛泽东也说,这为“上海战役”以来最大的损失。
而中条山保卫战,发生在中条山战役之前,从1938年—1941年,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中国军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官兵同心,军民一体,坚守中条山四年时间,让日军始终无法越过这条长度约为160公里的山脉,让日军占领西北和西南的战略计划,在这里止步。
由于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日军暂停了对中条山的大规模进攻,放出大量假情报迷惑中国军队,并在暗中积蓄力量,谋划向中条山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由于日军的迷惑,导致中国军队的高层包括蒋介石都认为日军进攻的目标确实不是中条山而是通过黄河进攻洛阳或者西安,于是把大量的部队都抽调部署在了黄河以南。错误的判断和指挥,导致坚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强大火力突然进攻时陷入了一场混乱。 1941年5月7日,华北日军调集十余万重兵在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兵分数路向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空前猛烈的攻击。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条山战役。
据战争记载,战斗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将特种部队空降到了中条山深处的中国军队指挥部附近,炸毁中国军队的军火库,袭击指挥部,使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全部被日军打乱,十几万中国军队深陷日军的包围圈,只能各自为战,一场惨烈的突围战在中条山上演。大战之前,中方主帅卫立煌已被换掉,换来的是对中条山防务一无所知的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他甚至连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结果“中条山战役”开战不到三天,很多中国守军就断了粮,补给线被截断,官兵只能陷入四面受敌、空腹血战的境地。驻守在中条山的中国军队由于何应钦和军令部的瞎指挥,导致中条山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乱成了一锅粥,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军令前后矛盾,让17万中国军队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中国士兵的作战不可谓不勇敢,各位将军不可谓不用命,可是统帅部的无能,葬送了中条山根据地,也葬送了中华大好男儿的性命。时任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将军战至身边只剩下一名卫士,余皆战死,唐军长说:“中国军人只有战死的军长、师长,没有投降的,也没有被俘的。”,当敌人从四面包围山顶时,在最后一刻,他自杀身亡,以身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