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中红网红色头条-谢海巢:让信仰点亮人生——讲述父亲的故事(开国少将谢振华)
作者:谢海巢
浏览次数:
2024-05-16 09:29:2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58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到朝鲜慰问,在志愿军总部接见军以上干部,右一为21军军长谢振华。(谢海巢供照)

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举行联欢活动,载歌载舞。右一为21军军长谢振华。(谢海巢供照)

1958年的《战友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了金日成首相和谢振华少将写的文章。(谢海巢供照)

谢海巢在父亲谢振华少将的题词前留影。(谢海巢供照)

谢海巢在北京军博参加活动时与罗援少将(左二)和志愿军代表合影留念。(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右二)在北京军博参加活动时发言。(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左四)近日参加红色纪念活动。(中红网红色图库)

学生在认真听讲。(中红网红色图库)

课堂。(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在讲红色事故。(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在讲红色事故。(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和听课的师生们合影留念。(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海巢近影(在黄河入海口)。(中红网红色图库)

    各位朋友上午好:

    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战士、老军人,他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一个小山村,是个放牛娃,这个叫上堡乡的地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这里有红军朱总司令、陈毅元帅、红军参谋长王尔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军史上著名的赣南三整之一的“上堡整训”就发生在这里。

    父亲谢振华于1916年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他十三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到彭德怀军团长的红三军团红五师任14团政治委员,是当时红军部队最年轻的团职干部之一。他参加了许多著名战役,如高虎脑战役、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抢夺娄山关、四渡赤水、两占遵义城、勇夺金沙江等战斗,翻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分别在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任副部长、八路军五纵队组织部任部长兼敌工部长,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带领百名学员到盐阜地区,任阜宁县大队队长,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护下,队伍从几百人扩大到近千人,后又调入新四军三师二十四团任团长兼政委。

    父亲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带兵作战还是和平时期主政一方,他都有着非凡战功和政绩。从艰难长征路到镇守大西南,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铸就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守信仰的辉煌一生。

    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800人左右,来到赣州地区的崇义县上堡乡整训,部队司令部驻地在万和堂,房东刘桂凤是我爷爷谢世骙的徒弟。刘桂凤介绍我爷爷同朱德认识,爷爷曾多次亲耳聆听了朱德的教诲,懂得,农民们只有武装起来跟党走,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有好日子过,才不会受地主土豪恶霸的欺压。之后,爷爷和乡亲们看到这起义军不但军事技术过硬,而且纪律严明,他们从不拿老乡的东西,从不到老乡家白吃白喝,即使借老乡的东西也要打借条,哪怕是缴获的东西都自觉要归公。他觉得这队伍比国民党的队伍要强百倍。他还看到部队组织当地群众打土豪之后把财物分给老乡们。爷爷更感到这是一支替穷人说话办事的队伍,很快,他就成了群众积极分子中的骨干。革命的火种一经遇上深明大义的民众,革命运动便会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久,爷爷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他配合起义军在左泉乡的梅坑、隔子(合称梅隔)打土豪、筹军需,发动乡亲参加红军,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夏,左泉乡成立了梅隔起义队,谢世骙任大队长,郭树声任政治委员。在党的领导下,郭树声、谢世骙发动了左泉农民武装起义,斗争目标是左泉、麟潭、古亭的土豪劣绅。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整个梅隔乡区,开展着如火如荼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肃清地主武装,建立工农武装,焚烧危害人民健康破毁家庭的鸦片烟,建立苏维埃政权。

    在1931年秋,做为乡农民暴动大队长的爷爷,带领暴动队配合红军,组织了一次打击还乡团、攻打县城的战斗。在此次行动中,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敌人严刑拷打他,让他交出与红军的联系方式,让他交出红军和共产党领导人的名字地址,他绝不出卖战友,绝不叛变,视死如归。1932年1月,谢世骙爷爷在崇义县城毅然走上刑场,敌人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在县城楼上示众,吓唬老百姓,说:这就是跟共产党走的下场,还悬赏银元让交出告发他的同党战友。爷爷壮烈牺牲了,当时年仅45岁。

    全国解放后,1953年,我的爷爷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爷爷被杀害之后,当月天气寒冷,在寒冬风雨中,为躲避还乡团铲草除根的毒手,13岁的孩子连夜逃出村庄,深一脚浅一脚,翻山越岭趟河沟,去找父亲的战友们红军叔叔。就这样,我父亲谢振华参加了红军队伍。他从一个儿童团长变为红军战士。

    1934年形势急迫战机催人,父亲便打点简单的行装,告别了红军大学,告别了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向北进发,奔赴200多里路,到红三军团政治部袁国平主任那报道,他被正式任命为第五师第14团政委,年仅十八岁,是当时红军部队最年轻的团职干部之一。父亲即刻启程到十四团,他们团马上接到了五师的命令备战高虎脑。从此,父亲参加了许多许多著名战役,如高虎脑战役、血战湘江、两渡乌江、佯攻贵阳城、抢夺娄山关、四渡赤水河、两战遵义城、勇夺金沙江等,红军将士们每一次战斗都是英勇无畏、浴血杀敌,每一场战斗都是在枪林弹雨之中拼杀,都是以弱胜强,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惨烈血战。翻雪山、过草地。红军胜利到达延安后,他接调令到朱德警卫团首任政委,后调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任副部长,八路军五纵队组织部任部长兼敌工部部长。陪同周恩来付主席到山西与阎锡山谈判。抗日战争打响,又调入新四军三师二十四团团长兼政委,在苏北地区坚持抗战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32岁的父亲升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1949年二月初,全军发布了统一整编命令,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父亲首任军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全国解放以后,调任二十一军军长参加了保家卫国之战~抗美援朝。1982年已经是66岁高龄的父亲受中央军委任命为昆明军区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参与指挥保卫祖国边疆~南疆自卫还击战,69岁亲自登上老山、扣林山主峰。父亲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带兵打仗,还是和平时期主政一方,他都有着非凡的战功和政绩。从艰难长征路到镇守大西南,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守信仰的光辉一生。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90周年开始的纪念日,下面我讲一段父亲亲历翻越雪山的故事:

    在1935年6月,红三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大雪山,山峰险峻,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自然界飞技高超的鸟类都很难飞过的大雪山,他们要在没有任何装备并且缺衣少粮的情况下翻越夹金山。朋友们想一想,这不是简单说一声“战胜艰难险阻”就可以的! 当地曾经有首民歌唱道:“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攀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我们从民谣的词句中就可体会到,环境是多么的险恶啊!我们的中央红军将士们可称得上是神兵天将!他们英勇无畏,意志坚定、跨越千难万险,有些红军部队还翻越了两次夹金山,为此很多将士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翻越了18条大型山脉,其中有五座山脉是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川,不乏暗流汹涌水流湍急的峡谷滩涂。红军从出发时的人数是8万6千多,而最后到达延安时只有3万多人,真是非常不易。

    我父亲此时的职务由14团政委调任红三军团保卫分局执行科长,主要任务是负责军团行军中的收容工作,就是在所有过雪山草地部队最后面,为所有过雪山草地掉队的、老弱病残的人员提供帮助,督促他们、劝慰他们走过雪山草地。因为当时的部队人员中思想不都是坚定的革命者,当时参加部队的人员成份比较复杂,哪方面的人都有,加上环境恶劣,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极差,难免会有开小差不想继续干革命了,会有各种不坚定的人员。所以,要做宣传工作、鼓励工作、劝说工作。另外,要把前方部队丢弃遗留的武器装备、生活杂物收藏好,妥善处理好,不能让敌人发现,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大部队的安全,不能让国民党特务发现部队的行动路线。这些工作都是非常艰苦的、用心的、细致的。本来行军就累的要命,没有任何粮食可吃,部队都是挖野菜刮树皮摘果子充饥,有时候采挖到的野菜还是有毒的,吃了会让人因此出现浮肿,当偶尔打到野物都会要留给老弱病伤员们吃。而这个收容队伍的任务比前面部队要更艰难更艰巨。父亲回忆说:在过夹金山出发前的时候,他向大家特别强调了军团参谋长叶剑英提出的四条要求,第一、不能快走;第二、不能说话,第三、不能坐下来休息;第四、要发扬阶级友爱兄弟情的精神,搞好团结相互帮助。为什么有上面这四点要求,我会用通过实例都向大家讲清楚。在翻过夹金山的过程中,父亲说有两个细节是他终身难忘的。一次在一个山脚下,他看见彭德怀军团长在检查部队的行军情况时,军团长没有骑马,他的大马用于驮着文件,而他自己一边搀扶着走路艰难的战士,一步一步往前走,还招呼一些体弱的战士抓住大马的尾巴,边走边安慰边鼓励战士们。父亲说:多少年来我就是这样,照着彭德怀军团长的样子,在战场上,在工作中,在任何时候都要身先士卒,做模范带头作用,永远站斗在第一线,爱护战士,官兵平等。在过雪山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的生存条件,真的是已经到了人的生存承受能力的极限,是你们这代人难以想象的。父亲说:“我带收容队的同志走到一个避风的斜坡处,看见有十来个掉队的战友们围坐在一堆燃尽的木炭边不动,我就过去,喊他们起身赶紧走,因为叶剑英参谋长已经对部队提出要求,不能坐下来休息。我喊他们赶紧走,但是他们一个个就像雕塑似的,毫无反应,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已经牺牲了。这是因为雪山上本来就缺氧,他们又围坐在炭火旁,烤火取暖,这又消耗了许多的氧气,结果,他们因失温、缺氧而牺牲。他们都是很年轻的生命,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更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就这样走了。父亲安排着掩埋了这些战友们的尸体,并做了标记,以便日后有机会部队再来时可寻找到他们…。父亲说到这里,眼眶湿润流出了泪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父亲这么悲伤难过过,即使在那“非常”的年代中,父亲蒙冤受整,在万人大会上遭受批斗时也没有这样。

    在翻雪山的时候天气变化非常多,刚才还是好好的,晴空万里,大太阳晒得浑身流汗,加上海拔高太阳毒,阳光刺眼,都睁不开,后来还有很多官兵因此得了夜盲症、青光眼的病。又有时候顷刻间就狂风大作,风大的会把人吹出几米远。瓢泼大雨时又把衣服都淋透,气温突降,让人冷的受不了。大雪和冰雹铺天盖地也是家常便饭。父亲回忆说:说实在的,那时候我的身体也是很瘦小的,都快挺不住了,而我必须咬紧牙关,牢记心中的使命和信仰,所以一定要带领战友们坚持走下去。朋友们,当时我的父亲才19岁呀,就要承担这么艰巨的任务。他深知同行的战友们都是革命的种子必须帮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跟上部队,走出雪山草地,北上抗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相互鼓励着,相互搀扶着,挪动着艰难的脚步,就这样他们用双脚、用鲜血生命、用意志、用红军将士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战胜了困难,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用生命创造了奇迹,完成了震惊世界永载史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延安。我问父亲,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们挺得过来呢?父亲说:是对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我们的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坚强的挺过来!战胜各种复杂的恶劣环境,战胜艰难险阻,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冲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步步关乎生死。就是因为我们心里在想:我们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亲人,是为了解放老百姓,我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有好日子过,我们是为人民打天下的,是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理想和信仰是无论如何走不完这两万五千里长征的。

    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下面我向同志们、朋友们介绍一下我父亲在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师长直接领导下到盐阜地区与法西斯侵略者、汉奸走狗、反动派们英勇斗争,打了很多的漂亮仗的故事,如火攻八滩、突击响水口、强攻陈家港、解放阜宁城。

    我父亲曾任阜宁县大队长,他在阜宁地区抗战时日寇即恨他又怕他,他们在各村头贴满骑着枣红马图像的人,悬赏5000大洋的告示。要拿二十四团谢振华团长的人头。在这么高额的悬赏金面前,当地老百姓没有一个出卖良心去日本鬼子那揭发我父亲的行踪和住地,可见老百姓对新四军、对我父亲的爱戴。

    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到这里来,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感谢我父亲房东一家对他如亲人般的关护。父亲当年就是在八滩战斗中负伤了。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缺食少药,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残酷,老百姓舍命救护他,照顾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在这里代父亲回到阜宁来到滨海,向这里的父老乡亲们敬礼!

    解放50年后我父亲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回到了他战斗的这片热土,生前一直惦记的苏北地区社会发展,关心牵挂着阜宁、滨海人民的生活,他们当年打击日本侵略者解放劳苦大众于苦难中,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1993年春季,父亲重回滨海,当年滨海县委原书记、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委统战部原部长写了一篇纪念我父亲回来的文章。他是这样说:

    1993年3月19日,八滩王桥战斗胜利50周年。原昆明军区政委,当年指挥王桥战斗的新四军第三师24团团长谢振华将军从北京驱车南下,风尘仆仆来到我县凭吊长眠在八滩大地上的昔日战友们。

    县委接到谢将军要来八滩的电话,我和时任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李章标立即驱车到界牌、坎北交界的9公里处等候,迎接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大约10点钟,我们接上了谢将军。他不顾一路劳累风尘,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向我们阐明此行的意图。然后,登车便径直向八滩烈士陵园驶去。从将军的举动中,不难看出他那故地重回的激动心情,恨不能一下子就飞到他魂牵梦绕几十年的八滩古镇。因为这里毕竟有他几十年的牵挂,他在这里曾经历过生和死的考验,身上的伤疤至今犹在。那是不寻常的峥嵘岁月啊!

    滨海八滩王桥战斗是1943年3月我抗日军民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地区进行第二次残酷大扫荡的胜利之战。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中队长山本及以下日军73人,俘虏伪军200多人,缴获迫击炮两门、轻机枪3挺、步枪250余支,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保证了八滩地区的革命新生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战我军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有48位烈士长眠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

    在八滩王桥烈士陵园,谢将军让驾驶员从后备箱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恭恭敬敬地将花圈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前。他以军人特有的姿态,庄重地向烈士纪念碑3鞠躬。然后,认真听取讲解员对纪念碑底座为何设计为3层台阶、呈8面形状的解释。讲解员告诉他说:“3层台阶,标志为新四军第三师,8面代表着八旅,8面各有3级台阶合计为24级,代表24团。”谢将军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创意非常好,他说:“你们全考虑到了,八滩人民想得真周到!”

    当来到烈士纪念碑后侧记有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英名石刻处,谢将军念着他们的名字。然后深情地对着王光汉这个当年二营副营长的名字又深深地鞠了3个躬,自言自语地说:“光汉老伙计,我谢振华今天看你来了!”此时的谢将军,脸色是凝重的,心情也是沉重的,当年战斗的场面似乎又浮现在他的眼前。是啊!和自己当年一起从延安走出来的战友们,为了中国革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就这样一个个牺牲在全国不同的战场上。当年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如今阴阳两隔,将军怎么能不揪心、不伤感,又怎么能不深深地怀念他们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红色头条-江山、张仕文、常魁星:牢记毛主席教导 思念领袖情怀——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给中央警卫团警卫战士讲话发表69周年暨毛主席乘专列外出视察63周年座谈会(系列报道之一)
·下一篇:无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战旗美如画》读书沙龙侧记(组图)
·特稿:悬挂光荣牌温暖军属心(组图)
·特稿:郑州:红色宣讲团走进红色主题幼儿园(组图)
·中红网红色头条-江山、张仕文、常魁星:牢记毛主席教导 思念领袖情怀——纪念伟
·中红网:纪念“反英抗暴”运动(组图)
·特稿:仰望“模范兴国”旗雕(组图)
·特稿:《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高度与深度(组图)
·特稿:弘扬延安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王遵
·特稿:梅县区老促会等到石扇镇调研红色旧址保护利用(组图)
·特稿:母亲节——不能忘记的一位伟大母亲(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战旗美如画》读
特稿:悬挂光荣牌温暖军属心(组图)
倪岳峰在邢台市调研
中红网红色头条-谢海巢:让信仰点亮人生——
许言:郑州:红色宣讲团走进红色主题幼儿园
特稿:郑州:红色宣讲团走进红色主题幼儿园
毛主席登上棉花山(组图)
毛主席登上棉花山(组图)
中红网红色头条-江山、张仕文、常魁星:牢记
“聂荣臻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文明” ——纪念聂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