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姜启德先生所著的红色人物传记《少年英烈毛楚雄》由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我们中红网,即中国最高红色媒体——红色旅游网第一时间在“红色联播”和“特稿精选”栏目做了报道。继而人民网、新浪、腾讯、易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也都相继报道了此消息,社会反响可谓十分强烈。近日,笔者就此书的撰写和出版等情况,通过电话方式向该书作者姜启德先生做了专访。
江山:姜先生你好!首先祝贺你的红色人物传记《少年英烈毛楚雄》如期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我关注到该书出版后,立即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尤其最高新闻媒体人民网作了重点报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权威报刊还作为“要问”进行宣传,这在图书出版信息宣传上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不少专家、作家还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在读者中也是好评如潮。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积极的社会反响,显然在于此书属褒扬英烈的重大红色题材,且填补了“毛家英烈”传记的一项空白,意义重大而深远。那么,请问你为什么会想起要为毛楚雄立传?
姜启德:按说,我既非毛家亲属,也不是党史研究专家,为毛楚雄立传是轮不上我的。之所以执着地要写这部书,主要动因有三:
其一:和谈代表遇害惨案发生在我的家乡——镇安和宁陕,点燃了我的兴趣点。八十年代中期,正在上海空军政院学习的我,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当年我中原军区和谈代表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失踪、殉难的扑朔离迷的历史谜案,时隔38年后,已由鄂陕两省联合调查组宣告彻底查清。而这一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就发生在我的家乡陕西镇安、宁陕境内,从而引起我了解、研究这一事件的极大兴趣。
其二:习近平对文学创作提出的新要求,撬动了我担当这一使命的责任感。近几年,习近平先后多次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要对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忱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着、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笔者学习习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受启发和鼓舞,从而唤起了为毛楚雄立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传主的生动事迹和革命精神,坚定了我为其立传的决心和勇气。传主毛楚雄这一非同寻常的少年英烈,是穿透时代的一道悲壮的亮光。他固然不是那种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作为毛泽东至亲、毛泽覃烈士遗孤的非凡身世和我军和谈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他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和壮举,对民众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却不亚于同样年轻的刘胡兰。在搜集、挖掘关于毛楚雄的资料过程中,他年轻而坚毅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人格精神和境界,时刻感动、教育着我,也给了我完成这部传记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从小就崇拜和崇敬毛主席。参加工作有了收入后,凡是有关毛泽东的书我都买都读。家里藏书除文学方面外,最多的就是有关毛泽东的红色书。自然也就深入了解和非常敬仰“毛家六烈士”,并甘愿为褒扬毛家烈士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山:我们知道,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涉及领袖人物的重大红色题材,各级党的宣传部门和出版机构都很慎重,把关非常的严格,甚至还需上报中宣部审批。你的这部作品的出版经过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姜启德:书稿定稿后,多家出版社几乎都表示乐意出版。但又都声言申报流程比较复杂,最终要获得通过,恐怕没有两三年下不来,需要有耐心等待。我当然没有这个耐心,于是便经一位作家朋友介绍,投送于传主家乡的湘潭大学出版社。湘大出版社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热情表示欢迎,编辑部主任当即答应当天就去省上口头请示。得到答复后,第二天就回复我,可以正式上报选题和履行三审手续。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宣部等各个环节都一路开绿灯,不到两个月时间,责任编辑李志红就来电告知:“选题批下来了,书号也批下来了。”这效率真的让人非常的敬佩和感动,说明上上下下都非常的给力,从而使此书的出版异乎寻常地顺利。
江山:人们都说,历史题材特别是红色题材不好写,写起来难度很大。你认为主要难在哪里?
姜启德:的确是这样,红色历史题材很不好写,难就难在历史久远,知情人少,史料缺乏。就这部传记而言,写作之前在弄清人物生平事迹、历史背景、事件脉络和人物关系上很费工夫。不仅历史资料零零碎碎,而且很多史实众说纷纭、似是而非,甚至出现诸多谬误和以讹传讹的现象。比如不少资料写到:毛楚雄参军后随南下支队到广州,随后又随军北返。事实上,南下支队8月就已到广州,毛楚雄9月23日才从湖南参军,怎么可能到广州?再如向导肖善义,有说是农民,有说是学生,有说是“刚参军的战士”。实际上,刚刚从大悟突围已伤亡过半的王震部队至陕南后,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保存有生力量,尽快将现有人员带出险区,回到延安,而不是扩军备战,在此情况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负担,怎么可能接受新战士呢?更有甚者,有关权威史料记载:背信弃义的胡宗南一面矢口否认扣押毛楚雄等和谈代表的事实真相,一面发出“就地秘密处决”的密令,秘密杀害了毛楚雄等三位烈士。事实是:毛楚雄等三位和谈代表8月10日晚就被杀害了,此时,中央根本还不知情,怎么就“谴责”了,国民党方面又怎么就“否认”了?实际是杀害在前,否认在后,根本不是“一面……一面……”。诸如此类既有悖史实、也不符合逻辑的问题很多。笔者在整理和使用有关史料时,力避人云亦云,绝不轻易相信某一种说法,力求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多方反复比较、甄别和逻辑判断而取其一,尽可能做到去伪存真,保证史实的翔实、确切。
江山:历史题材书籍的写作,史料的积累,史实的掌握非常重要。从书中可以看出,你在写这部书前,占有资料是非常充分、非常全面的,而且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你在写作之前做了怎样的功课?
姜启德:是的,这部书的素材挖掘积累是花了大功夫,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八十年代末我从空军政院毕业之后,就怀着悲愤、敬仰的心情,利用假期专程前往宁陕江口烈士陵园,实地瞻仰、拜谒了三位烈士,走访了宁陕、镇安、商洛党史部门和参与调查的部分同志及江口部分知情的群众。接着又专赴毛楚雄生活、成长的故乡长沙和韶山实地参观,有幸访问到了毛泽普、毛华初、毛泽连等毛楚雄的部分族亲和韶山的部分村民及纪念馆的同志,收集、挖掘到大量有关鲜为人知的信息和资料。此后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没有急于动手去写,但搜集、挖掘资料一直没停止,记事和采访笔录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本。成就此书,便具备了厚实的资料基础。
江山:读了你这部传记,给我的另一感觉是阅读体验非常好。除了语言不干巴不空洞,言之有物以外,最主要的是有故事有情节,可以说,每一章节都是由故事和情节构成的。而且故事、情节都很生动感人,引人入胜,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感染力。正如著名评论家、茅奖评委李星所言:“作品结构清晰、传主形象鲜活,故事生动感人,细节丰沛精当,堪称红色传记的精品力作。”我读后亦有同感。请问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姜启德:为避免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更好地记述和讴歌英雄的生平事迹、表现人物个性和深层精神,本书灵活采用了纪实与小说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严格遵循客观史实,充分体现作品的真实性,绝不随意虚构。保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主要的故事、情节都绝对真实,人确有其人,事确有其事。力求以最真实、最准确的事实,记述、表现和还原毛楚雄光辉的一生。同时又遵循文学叙述原则,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通过必要的艺术加工来体现作品的文学性,力求深入表现人物的全貌和思想境界。在搜集资料时,注意挖掘了毛楚雄许多成长和参加革命后鲜为人知的重要线索。毫无疑问,这些点点滴滴的线索,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故事和情节。笔者在采用这些线索时,依据人物性格、境界和情节的需要,采取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力求将平淡的叙述和概念化的评价故事化、情景化,以使人物丰满厚实、鲜明生动地活起来。当然,这种艺术加工处理,同样要尽可能体现真实性,符合彼时的情景和可能。这样把握和撰写,得到了李星等多位专家、作家的赞赏。湘大出版社申永丰社长申读后也赞扬“这部书写得非常好。”并亲自拟写书讯,人民网等各大媒体的报道消息,就是申社长编发的。用责任编辑的话说:“这在本社是从来没有过的。”
江山:英雄从未远去,褒扬是最好的传承。继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成立后,近几年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这一组织,大力推动英烈褒扬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也已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并将学习英雄烈士列为重要内容。你的这部红色传记的问世可谓正当其时,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弘扬英烈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读本。你潜心书写英雄故事,褒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非常难能可贵,体现了作家的良心和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