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中红头条:中国将军醍醐灌顶之作:中国,不能忘记!(深度好文)
2022-07-07 16:12:19
来源:环球大局事
作者:环球大局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天是2022年7月7日,85年前的今天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然而,我们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85年前的那一段历史。

    金一南将军通过《中国,不能忘记》解答在中国抗战历史困扰了我们的六条疑问,看完的人都称之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文中以大量的历史史实,有理有据,应该列为中国警示录,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以下是正文:

    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花环来之不易,戴上它,能感受到光彩夺目的荣耀,也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警醒。那里面有一些任凭时间流逝多少年也值得思索、也不能忘却的事情。

    不能忘却之一: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点?

    在中国,人人皆知卢沟桥是爆发抗日战争的地点。年年月月,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如果有一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发问:战争怎么会在这儿爆发呢?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

    我们这些懂事的大人,该如何回答?

    孩子问得对。

    卢沟桥并非边关塞外、疆界海防,连万里长城的一处垛口也不是。它实实在在是在北京西南。虽然完全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但战争又确实在这里爆发。

    为什么战争尚未正式打响,鬼子已经抄到了京师以南、扼住了我们的咽喉?

    至于1937年7月7日侵略者用多少兵力挑起卢沟桥事变,别说不懂事的孩子、连懂事的大人也很少知道了:华北地区全部日军最高统计数字只有8400人。

    同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有多少呢?

    仅宋哲元29军就不下10万。

    战争爆发之前,敌人不但已经如此深入了你的领土,还以如此少的兵力向你挑战、一个月时间令华北沦陷,查遍世界战争史,有没有这样的先例?

    无独有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同样如此。

    当时东北地区日军1万余人,张学良的东北军人数达19万。

    19万人也未阻止侵略军,事变第二天就占领沈阳,一星期控制辽宁,三个月占领整个东北。

    一个中国人,如果仅仅会唱《大刀进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无法明白那段历史。

    我们必须直面那些令人不情愿直面的事实,必须探究,我们是怎样落到了这样的地步才终于“忍无可忍”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000军队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两白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000人、法军7200人长驱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894年甲午战争,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2亿两,开辟空前的割地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虽然不少,拼凑的兵力却不足两万,10天令北京陷落,赔款数额更是达到空前的4亿5千万两白银……

    一个被西方描述为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东方大国,面对坚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什么会这样?
发动“七·七事变”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荷、比、西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九款规定: “中国应允诺诸国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从此在华北驻屯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最初约定驻军人数为8200人,日军400人。后来利用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日本明里将“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暗中则扩大编制,一步步将驻屯军由数百人扩大到数千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国家本应拒对手于千里之外的核心区域,战争发生以前竟然人家已经久据于此,形成“卧榻之上他人可以酣睡”、“卧榻之上他人长期酣睡”的局面,这是多么创深痛巨的民族耻辱。

    中国近代历史,往往是先一场悲剧衍生后一场悲剧,前一场灾难导致下一场灾难。

    正因为面对侵略一败再败,才签下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正因为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才酿成七·七事变前略者已经挺进到眼皮底下的局面。

    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当年中国政治有多么腐朽、中国军事有多么衰弱,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要带来多么巨大且深重的灾难。

    不能忘却之二:为什么直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从1937年7月的“七·七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我们常说的8年抗战;从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则是更加真实的14年抗战。

    但是,从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却只有短短的3年零8个月时间。

    为什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大规模入侵已经发生了10年零3个月,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中国全面抗战已经开展了4年零5个月,国民政府才终于正式对日宣战?

    无须讳言,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参战了!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于是才终于有了12月9日的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

    如今天很多国人未想过为什么卢沟桥是战争爆发地一样,很多国人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1941年12月9日中国才对日本正式宣战?

    卢沟桥作为战争爆发地是耻辱,美国人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就不是耻辱了么?

    美国一旦被偷袭,第二天就宣战,最后一定要把偷袭者打到Unconditional Surrender(无条件投降)方才罢手!

    我们早已不是被“偷袭”,而是侵略者早已明火执仗了、在南京屠城了、大半个中国被侵占了,竟然还未向对方“正式宣战”?

    国民党一边进行着抵抗,一边琢磨着妥协,一边盘算着退路。

    首先出现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

    1937年12月2日,蒋介石对陶德曼大使表示:中日可以谈,日方条件还不算亡国条件。12月6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决定接受“陶德曼调停”。只因侵略者攻陷南京条件大大加码,“陶德曼调停”才宣告中止。

    1938年5月,日本外相宇垣一成的代表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的代表在香港秘密接触。

    1939年3月又有国民党复兴社人员与日本方面在香港悄悄谈判;

    1940年军统局又派人冒充“宋子良”3月在香港、6月在澳门与日本参谋本部铃木卓尔中佐交涉……

    8年抗战也好,14年抗战也好,国民政府始终没有放弃私下接触与调停,始终在寻找可能的妥协之道。

    再也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退人之兵的了。直到美国对日宣战,才看到有胜利希望,最终鼓足勇气“对日正式宣战”。

    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如果美国不对日宣战,中日之间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又该怎样了结?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真实历史。

    真实历史之所以提供启示,就因为它是扎人的荆棘,不是妩媚的花环。

    不能忘却之三:为什么抗战中出现集团性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以下20多位中央委员、58位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

    整个八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这种状况,难道不是在显露一个国家和民族集团性的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

    伪政权内部矛盾丛生。

    汪精卫与王克敏的矛盾,竟然起源于王克敏投降日本更早,在汪精卫面前摆老资格,不把汪放在眼里;汪精卫为此想方设法将王克敏管辖的华北地区实权悉数收回,用另一个大汉奸王揖唐去取代,弄得王克敏在周佛海面前大倒苦水:“我都快70岁的人了,快要入土了,管他什么汉奸不汉奸,反正当不了几年,到时候两眼一闭,呜呼哀哉。你看汪先生,自己下水也就罢了,何必把一些年轻人也拖下水,跟着他当汉奸挨骂呢,他做的可是缺德事情呀!”

    这种局面让大汉奸周佛海也连声叹息:“处此残局,尚如此勾心斗角,中国人真无出息也!”

    这样一批人,把中国政.治演绎到如此龌龊和猥琐地步,怎能不极大地助长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骄横和癫狂。

    抗战期间中国出汉奸很多,为什么?

    一是弥漫于统治阶层的失败主义。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就说:“战呢?是会打败仗的。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

    他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底”在何处?

    冯玉祥回答:“日本投降”。

    汪精卫后来嘲弄说:“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与无知。”

    像汪精卫这样无心抗日、谋求妥协的当时大有人在。

    二是弥漫于社会中的妄自菲薄,精神上跪倒在别人面前。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就说过: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种能和日本比拟,战必败。

    看自己一切都不好,看别人一切都好的心态,当时十分普遍。

    三是自由主义思想侵蚀,只知个人,不知民族。

    例如周作人,面对日本侵略,很多知识分子在《救国宣言》上签名,周作人不签;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不走。

    连劝诱周作人出任伪职的日本人都感到意外,原以为他不会放弃文人清高,出任伪职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未料想他不但接过汪伪政权北大图书馆长聘书,后来竟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周作人说过:“就是死了许多文天祥也何补于事呢?我不希望中国再出文天祥”。

    但不做文天祥就可以做侵略者的陪衬和帮凶么?就可以不要民族气节么?

    四是长期封建社会影响,只知小家,不知国家。

    清末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严复说:“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

    这段话极其深刻。

    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从来是“家天下”,统治者只对家族、姓氏负责,不对国家、民族负责,全社会没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和实践,怎么可能要求民众与你“万众一心”?

    不能忘却之四:为什么日本侵略者以为短时间可灭亡中国?

    以上几条,可以明白为什么日本轻视中国了。

    长期以来有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说法。

    准确的说,只有日军参谋本部《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中出现类似描述:两个月解决驻扎北平一带的宋哲元第二十九军,三个月击败国民党中央军。

    当然根据他们的逻辑,击败国民党中央军,就相当于征服中国了。

    侵略者轻看中国,源于中国统治者阶层抵抗意志薄弱。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清政府为息事宁人,付50万两白银让日本退兵,默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

    当时英国人李欧尔卡克就说:“台湾事件是中国向全世界登出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但是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

    1875年日舰闯入汉江河口,朝鲜还击,日本派人来华试探态度。总理外交事务大臣奕欣告之:“朝鲜虽属中国藩属,其本处一切政教禁令自行专立,中国从不与闻”;不但将自己藩属国出卖,更为后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埋下伏笔。

    侵略者轻看中国,还源于两国工业能力的差距。

    到1937年全面侵华前,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日本年产飞机600架,中国一架也产不了;日本年产坦克200辆,中国一辆造不出来……

    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火炮口径和装甲厚度优于日本联合舰队,却在很短时间内全军覆灭。

    1937年中国与日本的国力差距比甲午战争年代更为巨大了。

    侵略者轻看中国,更是看透了中国社会一盘散沙。

    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九·一八事变”元凶坂垣征四郎说过一番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

    这个“中国通”的这番话,真正戳到了我们痛处。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另一个元凶石原莞尔,在中国搞化装侦察,穿着破烂扮作苦力,几次被当地警察扒光搜身,抄走最后一个铜板。

    石原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结论:中国官府对民众苛刻,一旦有事,民众不会站到官府一边共同担当。

    此人一到东北就口出狂言:“我不用拔剑,只用竹刀就足以吓退张学良!”

    另一个也是“中国通”的侵华元凶冈村宁次,1932年“1·28事变”后描述自己赴上海参战的心情“恨不得长翅膀一下子飞到淞沪战场”,周围则是“怀着必胜的自信心,抢着同中国军作战的陆军兵将”。

    这些人就是以这种心理状态,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的。

    他们看透了当时中国国家内耗、政府腐朽、社会涣散带来的软弱,看透了民众与政府的游离与对立,看透了他们的对手不过是几个孤家寡人的首领率领一伙四分五裂的族群。

    不能忘却之五:为什么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统治者以为短时间灭亡中国,只看到了中国政府的羸弱。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对身边亲信透露“可支持六个月”,也只看到了国民政府掌握的有限资源。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队在华北战场几乎一溃千里,华东和华中战场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也未挡住日军进攻。

    事实很明显:仅仅靠正面战场和正规军队,中国的抗日战争很难取胜。

    真正发现全新取胜资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力,被广泛引用。

    还有一句说得更好,但却很少被引用了:“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这触到了中国至弱的根源。

    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封闭和愚昧,加上近代以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的摧残和窒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格几乎丢失殆尽,一般中国人尤其是农业人口,在侵略、压迫和摧残面前表现麻木、散漫、冷漠甚至无为的绝望。

    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对这一精神状态的传神描述。

    近代以来,不少仁人志士由于未能认识到普通民众中蕴藏的伟力,不把组织民众、动员民众、唤醒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重点。

    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自强”,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维新”,再到孙中山组织的一次又一次会党起义,基本都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改造,民众只是改造的对象而不是变革和革命的动力,最终导致变革与革命一再失败。

    是中国共产党,把一盘散沙的中国民众空前地动员与组织起来。

    抗日战争中的民众动员,是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民众动员。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大大超越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为动员各阶层民众开辟了全新的广阔空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头条: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五周年仪式在京举行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五周年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缅怀朱德总司令
·特稿:缅怀朱德总司令
·特稿:得力其尔民族学校开展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喜迎二
·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传承大别山区红色基因
·纪念秋收起义95周年暨第二届地方高校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研讨会征文启事
·特稿:七七事变85周年抒怀
·特稿:七七事变85周年抒怀
·特稿:知耻而后勇
·特稿:红色文化名园陶然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毛主席宴请韶山的乡亲们,整整十二道菜,规格极高
北大教授还原样板戏真相,为毛时代正名!
中红头条: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五周年仪式在京举
教育学院团委:瞻仰红色故居,传承革命精神(组图)
北京玉海园社区成功发起一老一小工程“心联网众长城
王允瑜璘:英雄无言,英名永在——致敬共产党人好榜
特稿:缅怀朱德总司令
蒙世清:缅怀朱德总司令
特稿:缅怀朱德总司令
张富:得力其尔民族学校开展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