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踏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拟绕道茂林,由三溪、旌德沿宁国、郎溪经苏南北渡长江。当新四军各路纵队分别通过指定山岭时,遭到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攻击。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新四军被迫一面自卫,一面继续向星潭进发。由于国民党军的层层阻击,新四军会合星潭的计划未能实现。毛主席、朱总司令致电叶挺、项英,指示“你们在茂林不宜久留,只要宣城、宁国一带情况明了后,即宜东进,乘顽军布置未就,突过其包围线为有利。”在百户坑项英主持召开的军委新四军分会扩大会议上,叶挺主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是灭亡。既然不能正面突破,应立即改道,沿顽军力量薄弱的太平、洋溪、石埭方向突围,甚至南出祁门、景德镇,以图生存,避免被围歼。
[关键词]叶挺;皖南事变;主张突围;祁门景德镇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却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等,调兵围歼新四军部队。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在新四军《抗敌报》发表长篇社论《临别之言》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的《告皖南同胞书》的当天晚上,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踏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拟绕道茂林,由三溪、旌德沿宁国、郎溪经苏南北渡长江。
图为叶挺军长
当时部队编为3个纵队:一纵为左路纵队,由老一团、新一团组成,约3000人,由土塘到大康王地区集中,通过裘岭向榔桥河地区开进;二纵为中路纵队,由老三团、新三团组成,约2000人,由北贡里到达凤村附近集中,经高坦,丕岭向星潭开进;三纵为右路纵队,由五团、军特务团组成,约2000人,到茂林、铜山徐地区集中,经麻岭、高岭,会集星潭;军部机关和直属队约2000人,随中路纵队行动。
原计划各纵队于5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然后继续前进。但由于天黑下雨,道路泥泞,行军速度较慢,进至青弋江边时,河水已经上涨。部队在章家渡渡河受阻,直至 5日下午3时才先后全部到达指定位置。由于比较疲劳,衣被潮湿,部队不得不停止前进,就地休息,以恢复体力,烘烤衣被。
6日早晨,二纵老三团3营派出一个排向高坦方向警戒,7时许遭到国民党军40师120团搜索部队袭击。三纵特务团1营2连在麻岭也遭到40师119团搜索部队袭击。当天下午,新四军军部在潘村召开会议,讨论行动部署问题。决定仍然执行原计划,一纵全部出裘岭,二纵出丕岭,三纵特务团出高岭,五团为全军后卫,随二纵前进。要求各部于黄昏出发, 7日拂晓通过各岭,午前会集星潭,待机行动。
7日拂晓,当新四军各路纵队分别通过指定山岭时,遭到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攻击。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新四军被迫一面自卫,一面继续向星潭进发。在星潭附近,二纵先头部队遭到40师120团2个营的阻击;一纵到达榔桥河与40师118团展开激战,部队被分割;三纵特务团进展比较顺利,占领高岭后,与40师119团激战于牛栏岭一带,将其击退。由于国民党军的层层阻击,新四军会合星潭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是部队士气旺盛,求战情绪高,且自身伤亡不大,都做好了会攻星潭的准备。
图为项英副军长
当天早上,毛主席、朱总司令致电叶挺、项英,指示“你们在茂林不宜久留,只要宣城、宁国一带情况明了后,即宜东进,乘顽军布置未就,突过其包围线为有利。”下午3时许,项英在百户坑主持召开军委新四军分会扩大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虽然项英的行政职务是新四军副军长,但他同时也是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是新四军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拥有最后决定权)。在讨论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军长叶挺认为,现在情况很紧急,北面顽军已向我们追来,左右纵队也已打响,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是灭亡。星潭是通向旌德的必经之路,只有夺取星潭才有出路。主张调5团2营增强攻击星潭的力量,不惜牺牲,坚决从星潭打出去,突出包围,并说明已令2营作好增援准备。项英不同意叶挺的意见,认为强攻牺牲太大,伤员多了不好处理;如果付出重大代价,星潭还是打不下来,那就更困难了;即使攻下星潭,也难继续突破40师的拦阻。
第二种意见是,翻过百户坑右侧山梁,由另一个坑口打出去,直扑三溪。但这一路有没有顽军封锁不清楚,须等侦察后才能明了。侦察地形和摸清敌情,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时间上不允许,不侦察又不能贸然行动。这个意见也被否决。
第三种意见是,傍晚时叶挺又提议:既然不能正面突破,应立即改道,沿顽军力量薄弱的太平、洋溪、石埭方向突围,甚至南出祁门、景德镇,以图生存,避免被围歼。项英仍然不同意,认为向国民党统治区行动,在政治上说不过去。项英既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自己又提不出具体方案,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致使会议迟迟不能形成决定。
就在新四军分会开会的时候,老3团和新3团经过奋力冲杀,攻占了曹家山、将军山,歼灭国民党军约两个连。晚上,部队再次发动攻击,扫除了星潭外围的多数据点。9时许,新3团1营攻进了星潭镇。但由于通信工具落后,这个信息未能及时传到军部。晚上,快到10时了,扩大会议断断续续足足开了七个小时,项英仍没有定下决心。叶挺实在忍耐不住,有些气愤地说:“时间就是胜利,不能够犹豫不决,不能够没有决心。我的态度是,错误的决定我也服从。现在就请项副军长决定吧!"
这个时候,参谋长周子昆提议:早上特务团通过高岭时,没有遇到国民党军队,我们可退回里潭仓,出高岭,到太平,转入黄山,再伺机东进。项英当即同意周子昆的意见,决定当晚12时开始往后撤。这一退,就无法改变皖南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的命运。
如果按照叶挺的意见,集中兵力坚决打出去,局部的牺牲虽然在所难免,但大部分可以冲出重围。因为星潭处于国民党军包围圈的边沿,冲过星潭,就冲出了包围圈。可惜的是,项英舍不得局部牺牲,不敢坚决突围,幻想绕道寻隙转移,以保全力量;最终决定后撤,既丧失了突围的有利时机,又造成了思想上行动上的混乱,致使部队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结果招致全局受损。
新四军部队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虽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但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事后叶挺军长显得很沉默,经常陷于沉思之中。时常自言自语地说:“ 这次不应该失败的。”“ 按照我的主张,是可以冲出去的”(即7日会议所提的两个意见,要么坚决从正面的星潭向北打出去,要么改道从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太平、洋溪、石埭,甚至南出祁门、景德镇方向突围,均被项英否决)。
图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发生后,以周恩来为领导的南方局对国民党顽固派从政治上和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中共中央军委还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1990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在安徽省泾县城郊的水西山修建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碑面镶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以供群众参观瞻仰和接受教育。
(作者彭远汉、包清旺系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