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2020年8月30日在北京召开。
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现场。
张桂兴在研讨会上发言。
江山(左)在研讨会上发言。
余爱水少将在研讨会上发言。
刘天增在研讨会上发言。
王建宏在研讨会上发言。
韩海涛在研讨会上发言。
王亚雄在研讨会上发言。
李湛军在研讨会上发言。
孙晶岩在研讨会现场接受北京电视台的采访。
张桂兴诗词、刘天增书法赠孙晶岩
与会嘉宾在一起合影留念。
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封面。
孙晶岩书法:《以史为鉴》
中红网北京2020年8月30日电(顾元辰)
著名女作家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由中国书店出版社隆重推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等数十家媒体热情报道。侨联之友通讯社面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多次报道《北平抗战秘闻》,孙晶岩应邀连续三天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访谈节目,与听众亲密互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秦皇岛日报》社新闻客户端+栏目“岛上会客厅”、秦皇岛新闻网分别五次报道《北平抗战秘闻》,给予高度评价;秦皇岛新闻网播放访谈视频,阅读量近50万。新华社客户端制作的短视频《听,最“燃”的北平抗战史》阅读量达122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日前,北京诗词学会、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国艺新时代联袂召开了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北京诗词学会原会长、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桂兴,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总编辑江山,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余爱水,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发行集团原董事长李湛军博士,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原常务副主任王建宏,著名作家刘天增,全国读书会联盟秘书长、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会长刘江波,北京抗战史研究学者、抗战老兵后代王亚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抗战老兵后代韩海涛博导,北京电视台记者邓耀明、蔡晶晶,华夏微影文化传媒中心影视部主管顾元辰,诗人、资深志愿者刘一瑭,国家图书馆章静,国家一级作家孙晶岩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北京诗词学会原会长、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桂兴说:“孙晶岩的书出版恰逢其时,她用大量时间深入到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山山水水,田野调查采访扎实,书中讲了很多抗日故事,使人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范本。她的创作体现出作家的责任感,非常有意义。我在北京市民政局工作过,参与修建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请萧克将军给纪念馆题字。北平抗战对全国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白乙化在密云一带影响很大,北平的抗日根据地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建立的,孙晶岩把北平抗战写成了一部全景式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展现北平抗战历史。我祝贺《北平抗战秘闻》的出版,感谢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献出的厚礼。我为她写了一首诗:贺孙晶岩《北平抗战秘闻》一书首发
云暗卢沟月,烽烟漫北平。军民趋日寇,血肉筑长城。续写英雄谱,当留历史名。燕山好儿女,奋起踏新程。”
中红网总编辑江山说:“用脚来丈量新闻、用心来纪录新闻的典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中国著名女军旅作家孙晶岩的一本新书《北平抗战秘闻》推出后好评如潮,因为她详实地记录了北京地区抗战的真实故事与斗争精神,为中国的抗战史料与抗战精神,补充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我看到:在这本书中,有不少章节记录了发生在秦皇岛这片热土上的抗战故事。孙晶岩不是秦皇岛人,却对秦皇岛情有独钟,近年来几乎年年来秦皇岛,为收集抗战史料,她来过昌黎、卢龙等地,爬过长城抗战遗址。她说,秦皇岛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在华北屯兵6000人,其中一半盘踞在冀东地区北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县、唐山、塘沽等地,就是今天从秦皇岛到北京这一线。”她还说:“这些老兵年纪小的也有90岁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我要做抢救性的挖掘采访,留住历史……40余万字的抗战纪实《北平抗战秘闻》中许多珍贵史料是孙晶岩首次挖掘披露。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回答,我外出采访,旅游鞋、冲锋衣、双肩背、照相机就是我的标配。我不在乎吃得好坏,也不稀罕名牌奢侈品,但如果遇到好题材,我可以废寝忘食。
”——我感动:孙晶岩是一个做事认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她的报告文学都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她说报告文学作家的脚力非常重要,用整整5年的时间走访了诸多抗日军人及其家属、支前模范,中共城工部、社会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将士、文化名流、日寇暴行受害者,翻阅、查询大量相关县志、军事志、乡志村史,踏访至今仍人迹罕至的诸多抗日战场、遗址、遗迹。采访中,遇到年岁大的老人,她会扯着嗓门与老人聊天。仅仅为了一个老八路10团,她就驱车数千公里寻访老10团的幸存者、家属和知情人,还千里迢迢赶到无锡老10团现在的部队去挖掘素材。
“——我难忘:有人劝孙晶岩,何苦为难自己呢,有些史料可以参考一下,不必自己亲自去跋山涉水,而她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要想写出来真实感人的东西,必须亲力亲为,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是作家的责任。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是行走的文学,行万里路才能发现鲜活的东西。现在有一些人在采访上投机取巧,抄袭、雇枪手胡编乱造,我对这样的人和事深恶痛绝。孙晶岩就是用她的责任心完成了一部部满含温度、饱含深情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我敬佩:我是1965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的,直到2006年退休,先后从事新闻工作41年,退休后创办了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简称中红网,走访了百余家红色旅游基地,又做了15年的业余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使我深知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真实地记录历史,以及它的千辛万苦。我深为孙晶岩老师的深入生活、深入采访而感到不易。孙晶岩,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用脚来丈量新闻、用心来抒写新闻的典范。“
余爱水将军说:“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再也不要受到外来的侵略,一旦遇到侵略者我们一定要打胜仗。孙晶岩抢救性挖掘抗战历史,把北平抗战写得引人入胜,她反复强调北平抗战的第一枪是1933年3月5日在古北口长城打响,纠正8年抗战的概念,北平抗战的时间往前延伸四年,意义和价值非常大。孙晶岩写了长城抗战中东北军的抗战,用事实批驳了东北军不抗战的谬论。她反复强调卢沟桥是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孙晶岩用大量笔墨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抗战中起到了引领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了抗日的大旗。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部书激励、激发全党、全民族的抗战精神,让我们对霸权主义保持高度的戒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习先烈,全民万众一心时刻准备迎接来犯之敌。建议孙晶岩把本书的内容缩写成一个精彩的讲稿,组成一个演讲团,走入国家机关、学校、社区、部队,走向海外,向广大群众宣讲北平抗战乃至中国抗战的历史,使秘闻成为新闻、大闻、远闻,弘扬抗战精神。谢谢孙晶岩奉献出这么伟大的作品。”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原常务副主任王建宏说:“近期广电总局和央视的影视审核任务多,忙得不可开交。收到孙晶岩老师的《北平抗战秘闻》,我只是匆匆浏览了几个章节,已经被强烈震撼到了,深深地被孙老师脚踏实地的采访和犀利细腻生动的文风所打动,为血洒疆场的抗日英雄们而流泪。国共双方的抗战故事,多年来老生常谈重复叙述的偏多。《北平抗战秘闻》令人耳目一新!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看性,史料珍贵,题材素材新颖,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抗战题材,提两点建议:一、建议精选出部分章节的故事,拍成纪录片或电视剧;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更广泛的宣传。相信这本书对弘扬民族精神,更广泛更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谢谢孙晶岩老师!”
空军创作室原主任、著名作家刘天增说:“作为军人,我和晶岩是战友;作为作家,我们是文友。近年来我看书经常一目十行,但是这本书我看得很认真,看着看着眼眶就湿润了,画了好多红道。我用十六个字来形容这本书:视野宏阔,史料详实,细节生动,激情饱满。她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要把自己放进去,性情使然。她的作品燃烧着激情,感人、震撼,用了五分之四的篇幅写了共产党的抗日。《北平抗战秘闻》是孙晶岩老师历时五载,呕心沥血,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不落窠臼、自成机杼,对北平地区抗日战争的历史作出的系统全面的展示,视野宏阔,史料翔实,细节生动,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溢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交织碰撞的燃烧的激情,有很强的冲击力、感染力。作者以时序列次,开篇便告诉读者,北平抗战的第一枪,不是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头,而是在1933年3月5日的古北口长城,以整整一章的篇幅,客观、公允、真实地再现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敌的惨烈与悲壮;接下来,以更多的篇幅,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共产党八路军团结、带领、依靠人民群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以及北平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各阶层人民群众同日伪势力进行的坚韧不拔的抗争,全景式地诠释了北平抗战是全民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这种万众一心、气壮山河的抗战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砥砺前行。”
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发行集团原董事长李湛军博士说:“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大视野、大题材、大胸怀,我夫人的眼光比较高,一般的书很难抓住她,但是《北平抗战秘闻》我带回家,夫人拿起就放不下了,我根本抢不到。她说这本书写得好,读来很亲切,很多北平抗战的故事都是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我们集团属下的出版社出版的,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受很深,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震撼,为写北平抗战她做了很多考证,有重大史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我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战老兵,读晶岩的书使我觉得很亲切,对抗战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抗战的韧性,英勇悲壮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本书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潜心打磨,书名和小标题非常吸引人。《北平抗战秘闻》对北京人来说有亲近感,北京以三个抗日名将的名字命名三条道路,还有很多与北平有关的秘闻;这本书是晶岩创作道路上的进步,有史学意义。以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全国影响很大,后来,报告文学有点倒退,晶岩的书走进生活,走进一线,文笔优美,大气磅礴,使人眼前一亮。她坚持实事求是,传播正能量的观点。我建议把这本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陈列,在各个抗战红色旅游景点摆放,推动学术研究,再创作一些电视片以飨观众。
“我认识晶岩很久了,她擅长抓重大题材,写过国家扶贫、西气东输、中国院士、金融黑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汶川抗震、监狱调查、看守所调查、援助新疆、北平抗战等16部长篇报告文学,700多万字的作品都是大题材,很有分量,值得一读。”
北平抗战史研究学者、抗战老兵后代王亚雄说:“读孙晶岩老师的《北平抗战秘闻》,我有三点感触,第一,这本书在精神上,体现了孙晶岩老师用顽强不息、持久奋战的抗战精神,去发掘写作抗战事迹。她的使命感非常强烈,意志力极为坚强,在史料采集方面,有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创作精神,这是她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二,在行动作风上,孙晶岩老师善于进行田野调查,对每一个历史传说,都要亲临其境,采访核实,刨根问底,反复揣摩,穷尽蛛丝马迹。这使她作品在可靠性和可信度上价值很高,可以作为历史记载的一部分。
“第三,《北平抗战秘闻》最大、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历史事件大量细节的调查核实和成功再现。
“抗战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在缺少专业文字记录的情况下,经过80年左右的岁月反复折磨之后,我们今天能得到的历史信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互相缺少联系,情节很不完整,以致很难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遇到的口传消息,模糊的事实占了历史的大部分内容。我们按编年史做大事记容易,但是完整交代事件具体过程和人物细节却很难。所以,怎样挖掘出历史事件的细节,是今天抗战史研究方面的一个关键难点。《北平抗战秘闻》在技术上,通过比较成功地发掘和还原北平抗战史的细节部分,呈现出一些精彩的、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人物动作和原始会话,以及被还原的事件细节,使历史固化,使情景感人。这是本书最突出的成就。”
全国读书会联盟秘书长、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会长刘江波说:“晶岩是我们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的名家,给我们读书会写了很多文章,经常与我们一起到革命老区推广全民阅读,在兴国革命老区成立孙晶岩老区工作室,长期做公益,她还到兴国县农村小学和北京房山打工子弟学校给孩子们讲课,赠送学习书籍和文具。这本书写得很震撼,尤其应该在青年人当中推广。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到处蔓延,晶岩的书应当成为大学教科书的辅助资料。读《北平抗战秘闻》,使我们了解历史,在当下,我们更要弘扬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海涛说:“今天参加作家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深受感动,收获三点感想:
“一是感谢。第一次以抗战老兵的后代受邀参加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研讨会,非常高兴与骄傲,感谢孙老师做了功德无量的工作。读《北平抗战秘闻》就想起父辈们讲过的抗战故事,对逝去的老人们有着无比的怀念。曾经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像孙老师那样,用心、用情去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这些历史的活化石值得我们爱戴和尊重,并把中国抗日战争的精神传承下来。
“二是感动。读《北平抗战秘闻》深深被作品所吸引。该书既有历史的宏观大视野,把北平抗战放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把北平抗战通过全方位的全民抗战来展现,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将军、还是士兵、男女老少父老乡亲所经历的抗战历程是极其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该书还有将近200个小故事、小主题,将北平抗战从田野微观的实证角度,用文学的语言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从不同方向共聚民族觉醒,其中有很多鲜活的英雄人物。而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孙老师几乎走遍北京京郊的燕山山脉长城内外,挖掘出的故事真实可信,为北京、为中国、也为人类记录抗日战争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