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中原大战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020-08-31 15:52:20
作者:周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三省党组织按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先后举行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等多次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鄂豫皖地区的革命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除了有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主力红军的英勇作战外,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矛盾与战争也在客观上给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1930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一场军阀战争——中原大战。这场战争国民党两派几乎倾巢而出,共投入兵力超百万以上,战况十分激烈。这场历时7个月的战争消耗了蒋介石大量的精力,使其无法分心再组织有效兵力对鄂豫皖地区的红军进行“围剿”。因此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迅速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充分利用了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壮大了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实力。

    一、中原大战前的形势

    (一)国民党所处的困境

    1930年,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虽然取得了多次军阀战争的胜利,但是时局对其而言依旧是不容乐观。连年的军阀内战消耗了大量的国库财政,宋子文推行的卖国主义金融政策把中国深深拖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之中,中东路事件引起的中俄武装冲突也迟迟没有和解。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所面临最严重的仍然是政治危机。一方面是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反蒋的势力依然存在。经过1929年的几次新军阀混战,桂系,冯系,张发奎等虽先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依然与南京政府保持对立,随时准备反击。除此之外还有东北的张学良,和山西的阎锡山,二者都保存着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改组派继续串联反蒋,频繁活动,利用南京政府的腐化堕落到处宣传,给蒋介石的南京政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此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也正在蓬勃发展着。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绝望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燃起的星星之火已趋燎原。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越来越不得民心,人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伴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人民革命力量日益壮大,沉重打击着国民党的统治,这也是南京政府存在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大战前鄂豫皖地区革命的形势

    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通过土地革命,领导边区的军民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多次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民团的进攻和“围剿”,建立工农革命的武装和政权。从1928年到1930年春季,边区三省党组织先后建立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另外还成立了多支农民赤卫队。在多个县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区、乡等基层革命政权也先后普遍建立。

    到1930年4月,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北起晏家河、宣化店,南到黄陂北部,东临黄土岗、福田河,西达汪洋店、小何溪。在此纵横170余里的范围内,除七里坪、黄安城、八里湾三个孤立的敌人据点之外,都是根据地的基本区域,根据地人口达50万。皖西方面,形成了东起淠河,西接商南,南抵金家铺、水吼岭,北起白塔畈、丁家集,纵200余里、横100余里、人口40多万的革命根据地;豫东南方面,南起松子关、长岭关、北到段集,西到大木厂、东岳庙,纵横约150里,人口也近40万。

    此时的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已初具规模,但三个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之间主要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和交换文件的方式来保持联系和步调一致,并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尽快在大别山区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凝聚三省边区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这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和阎锡山等人酝酿的中原大战给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整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二、中原大战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中原大战是从蒋介石和阎锡山的电报争论开始的。1930年1月22日,阎锡山公开发表反蒋演说,提出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反对蒋介石把持中央大权。2月9日,蒋介石发电报回应:“武力平定两广,极为把握。”面对蒋介石的威胁恐吓,阎锡山也不甘雌伏,随即回复蒸电。以此为开始,双方主要围绕着国家统一的方式、治党治国的原则以及国民党三届中央的合法性等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电报论战。一直到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才停止了这场“辩论赛”。

    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中共中央对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1930年2月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对根据地之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并派遣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熊受暄等人前往鄂豫皖边区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3月,由曹大骏主持在湖北黄安箭厂河召开鄂豫皖边区党代表大会,按照中央指示,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由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甘元景、何玉琳、王平章、姜镜堂、周纯金组成常务委员会,郭述申任书记。4月,由郭述申主持召开鄂豫皖边特委和红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组建红一军及其军事工作的指示,组建了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宣布将红十一军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至此,鄂豫皖边区形成了党对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领导。

    (二)根据地在大战期间的发展

    1、国民党两派的战略布局

    蒋介石对反蒋派采取的“紧缩”政策和打击手段,正好促进了反蒋势力走到一起,组成反蒋联合阵线共同讨蒋。反蒋各派虽因党政组织机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在军事上合作比较顺利。因阎锡山的军事势力最大,各派共同推举阎锡山为盟主。参加的军事实力派主要有阎系、冯系、桂系和石友三等,政治派有西山派和改组派。汪精卫主持党务,冯玉祥负责前线军事指挥,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经过协商,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同一天,冯玉祥、李宗仁分别宣誓就职”,随后其他将领也分别通电就职。在总司令部及各方面军成立后,反蒋联军的军事部署也基本完成。联军集中约七十万大军,分别在陇海线、津浦线、平汉线以及粤汉线四路进军。其战略意图是沿津浦线南下的晋军(第三方面军)与陇海线上的西北军(第二方面军)及石友三部(第四方面军)合力攻占济南,推向徐州,威胁南京。桂系军队(第一方面军)沿粤汉路北上,与沿平汉线南下部队合力夹击湖北蒋军,会师武汉,之后联军合力围攻南京,一举推翻蒋介石的南京政府。

    蒋介石面对反蒋联军的偌大阵势,亲自担任总司令,调集主力部队与依附的各派系军队,投入对反蒋联军的作战。蒋介石认为“阎逆实为祸首,冯逆同为逆魁。其余桂逆等尚属局部之患”,因此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将主力部队开往陇海战场,企图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击破阎冯军力,乘势南下,瓦解其余反蒋势力,迅速取得胜利。

    2、红一军兵分两路出击

    5月11日,中原大战正式打响。这场决战是以双方围绕着争夺陇海线上的战略要地归德开始的。“蒋介石凭借他装备精良,兵种齐全,有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指挥等优越条件,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企图以外线进攻,一举夺取归德、亳州等地”,一开始蒋军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归德、宁陵、睢县、民权等地。但由于西北军采取包围迂回的战术,与正面牵制蒋军的晋军夹击蒋军,蒋军大败后退。随后双方进入了拉锯战,都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阎锡山趁着蒋军在陇海线鏖战之机,亲自指挥晋军第二路、第四路军沿津浦线进攻济南。由于蒋军主力被牵制于陇海线一带,无法增援津浦线,只得节节败退。6月25日,晋军攻占济南,直至七月下旬,整个津浦战场都在晋军的控制范围内。蒋介石初期的作战计划被全盘打乱了。

    在平汉线上,早在5月11日大战全面展开之前,西北军就与蒋军在为争夺作战区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四月底,西北军的庞炳勋、吉鸿昌两部到达许昌、禹城一带,威胁平汉线蒋军的正面。虽然蒋提出“讨逆剿共,应分二事”,但此时为调整战略部署,也只能将原用于“围剿”红军的队伍调往前线。原本布置于鄂豫皖边区的夏斗寅十三师调往周口、淮阳、上蔡地区,与其他部队会合;徐源泉第十军(辖徐之四十八师,刘培绪的新二旅)调至确山,春水镇一带。因而鄂豫皖根据地周围敌人的兵力顿时空虚,除新调来的川军郭汝栋第二十军分布于鄂东北地区,潘善斋新编第五旅布防皖西外,各个据点大多为反动地方武装和民团驻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红一军前委决定于6月向皖西地区发起进攻,进一步扩大根据地范围。红一军第二、三师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的指挥下,接连解放流波䃥、麻埠、独山、两河口等地,并第三次解放了霍山县城。敌军不甘失败,组织新编第五旅进行反攻,红一军迎头痛击,共毙、俘敌副旅长以下官兵700余人。7月初,第二、三师在霍山县燕子河与中共英山县委领导的300多名游击队员会合南下英山,打击唐生智部韩杰旅。军部经过讨论后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进攻驻守金家铺之敌,将其围于狮子坳,等英山援敌赶到具歼之。这一仗全歼了韩杰旅1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极大地激励了英山人民的革命斗志。在战斗胜利后不久,英山各乡农民协会纷纷成立,建立了英山县革命委员会,县游击队扩编为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五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兄弟赋诗吐心声深情怀念毛主席——写在今年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前夕(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兄弟赋诗吐心声深情怀念毛主席——写在今年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前夕(
·特稿:藏头诗——纪念毛泽东逝世四十四周年(组图)
·特稿:构建红色旅游新格局
·特稿: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在京举行嘉宾好评如潮(组图)
·特稿: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北平抗战秘闻》研讨会在京举行嘉宾好评如潮(组图)
·特稿:红军杨(图)
·特稿:邓演达文献馆支持当地村史馆建设(组图)
·特稿:《长白山江岗志略》研究之天池怪兽
·特稿: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参观学习西柏坡有感(组图)
·特稿:第五届振兴中医座谈会在京举行提出中医最科学、母科学、大科学(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中原大战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尹宪君、尹宪成:兄弟赋诗吐心声深情怀念毛主席——
特稿:兄弟赋诗吐心声深情怀念毛主席——写在今年九
尹宪成、朱洪芝:藏头诗——纪念毛泽东逝世四十四周
特稿:藏头诗——纪念毛泽东逝世四十四周年(组图)
阳光丽人:喜相逢
阳光丽人:荡秋千(图)
赵若倩:讲好红色故事,根植红色基因(组图)
李家武:构建红色旅游新格局
特稿:构建红色旅游新格局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