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决杂志
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现任领导”一栏12月26日更新显示,李书磊已出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正部长级)。
此前,李书磊任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党委书记。
李书磊此番调整,是重回中央党校任职。
资料图
官方简历显示,李书磊生于1964年1月,河南原阳人。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仅14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本硕连读,拿下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李书磊进入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担任助教。两年后,他重回北大,进入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他在中央党校工作了25年,历经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副教授,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等岗位,于2008年44岁时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2014年初,李书磊离开中央党校,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两年后出任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2017年1月,李书磊增选为中央纪委副书记,后兼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院长,2018年3月同时担任国家监委副主任。今年7月,他兼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党委书记。
说起李书磊,他曾经的一篇文章《宦读人生》不得不提,这篇文章可以让人感悟李书磊作为学者与官员的境界,曾经刷爆了朋友圈。
他在文章中表示,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做官是一种大俗,读书是一种大雅。
他认为,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相反,只要永怀读书和思索的慧根,又何计其官职大小有无。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宦读人生
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做官大概是入世最深、阅人最多的职业了,既从此业而又能够博览古今中外的经史子集,该会有怎样的慧心和觉悟啊。古代的官员千里宦游、两袖清风,满墙书卷,白天升堂处理俗务,晚来在灯下读书咀嚼真谛,庶几近于人生的最高境界。
夸说这种境界似乎是有点浪漫了。做官实在是非常磨人,必得陷入各种复杂而危险的人际纠葛之中,往往是整日忧虑,满心烦恼;然而,官场却每有既能承担又能克服这种忧烦的高人,每有在这种忧烦之余清心问学的得道者。据说曾国藩一生都是半天办公,半天读书,即使是在战事激烈的军旅之中也不废此例,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典范。曾氏所读并非都是关于治国打仗的书,他悉心于哲学并且酷爱诗词。我曾经看到过曾国藩悼其亡弟的一副对联,叫做“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满天风雨鹧鸪声”,情意真切,情味浓郁,仅此短短一联即可见出了他对于词章乃至民间词曲的深湛修养,令人玩味不已。实际上越是置身于官场是非之中越是需要读书来涤虑养心。读书致用倒还在其次,读书的至境在于养心,在于悟道,在于达到对人性的了悟与同情,达到对宇宙的洞察与皈依,达成个人人格的丰富、威猛与从容。
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与哲学,就会发现中国的主流文化其实是官员们创造的,这使人对古代的宦读人生不禁生出无限的怀想。做官是一种大俗,读书是一种大雅。从俗的、做官的立场上来看,这大雅对大俗是一种拯救;而从雅的、读书的立场上来看,这大俗对大雅又是一种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那些老死书斋的学者往往成为陋儒,而宦游四方的官员则往往成为文化英雄。治国平天下的事功无意中变成了治学为文所必需的田野工作,这也算是历史和命运的一种机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