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旧址--江西省乐平市界首村。(中红网布俊超摄)
位于江西省乐平市界首村的红十军烈士纪念碑。(中红网布俊超摄)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时召开大会的主席台——乐平市界首村古戏台。(中红网布俊超摄)
界首村的打铁铺,当年红十军的军械厂,位于古戏台的对面,是原来村里富绅看戏的遮雨台。(中红网布俊超摄)
界首村的祠堂,现在成为红十军建军旧址纪念馆。(中红网布俊超摄)
位于界首村祠堂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风云录》展览。(中红网布俊超摄)
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是赣东北(闽浙皖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人。(中红网布俊超摄)
红十军主要创始人方志敏、军长周建屏、吴先民(代理政委)、政委邵式平与红十军指战员照片。(中红网布俊超摄)
方志敏办公室兼休息室。(中红网布俊超摄)
当年方志敏用过的两只旧箩筐照片。(中红网布俊超摄)
红十军战士休息场所。(中红网布俊超摄)
红十军警卫室。(中红网布俊超摄)
方志敏与粟裕分手地——德兴程家湾。(中红网布俊超摄)
怀玉山血战——八磜战斗遗址。(中红网布俊超摄)
方志敏等被捕后合影。(中红网布俊超摄)
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红十军领导人之一方志敏烈士的壮烈牺牲,为此题词:“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中红网布俊超摄)
叶剑英元帅读方志敏手书后题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中红网布俊超摄)
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照片。(中红网布俊超摄)
从红十军走出来的开国将领。(中红网布俊超摄)
有关领导为纪念红十军建军六十周年题词。(中红网布俊超摄)
中红网江西乐平2020年11月22日电(红笔杆)近日,中红网编辑在江西景德镇的乐平市,相继参观了位于该市界首村的《红十军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风云录》,位于乐平城区的《赣东北特委旧址》、《红土情中国梦——方志敏与赣东北特委在乐平革命活动史迹展》,以及方志敏和红十军曾经战斗过的乐平市洪岩仙境景区等场所,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有关曾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诞生地江西乐平的故事,特别是红十军的铁军精神和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在乐平得到发扬,令人感慨、印象深刻。
红十军诞生地——江西省乐平市界首村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和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创建的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和战士用热血和生命铸造了铁血精神,创立了“血战东南半壁红”的辉煌功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爆发,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纪元。8月7日汉口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是赣东北(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人。1926年11月,漆工党支部奉中共江西农委书记方志敏的指示,组织农民协会骨干用武力推翻漆工镇警察所,获得两条半枪(史称“漆工镇暴动”),开始了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战斗历程,为创建赣东北红军奠定了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方志敏因患肺病,被安置在张其德的妹夫汪其芬家中治疗养病。方志敏坐在红松椅上运筹帷幄,继续部署家乡的农民武装暴动。汪其芬等篁坞村民宁死严守秘密,保护了一位革命家的安全,为赣东北革命史书写了闪光的一页。
1928年1月2日,方志敏发起声势浩大的弋(阳)横(峰)农民武装暴动,初创了革命根据地。2月,方志敏等从农民革命团中挑选20多名骨干,在弋阳九区齐川源村创建军队,番号为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至此,赣东北的工农革命武装光荣诞生。
国民党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派军队发动第一次局部“围剿”。1928年6月25日,方志敏在方胜峰召开党的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以“坚持根据地斗争”的战略主张统一了思想。第二天,邵式平指挥一个连的军队在金鸡山首战告捷,打破了敌军的“围剿”, 方胜峰会议使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
1929年2月,中共信江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邵式平任军委主席。同年10月初,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29年4月29日,赣东北红军第十四团在弋阳余家仓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
1930年4月17日,为支援鸣山煤矿暴动,方志敏、周建屛指挥红军独立团攻下设在鸣山的鄱乐煤矿公司,缴获手摇车床一台和一批钢管,动员了30多名技术工人参加红军,为苏区兵工厂的创建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0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凌晨,方志敏、周建屛指挥红军独立团攻占乐平秧畈,全歼守敌一个连及地方靖卫团。苏区红军向外出击,首战告捷。
1930年7月6日,红军独立团乔装国民党军队,一举攻占景德镇。红军兵不血刃,无一伤亡,堪称红军战争史上一大奇迹。镇内大批工人参加红军,为10余天后红十军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0年7-8月,中共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
1930年7月22日,红十军完成编制后,在乐平众埠的界首村,隆重举行了建军典礼,盛况空前,指战员共1500多人(后维持4000多人)。军长周建屏、代理政委吴先民(后为邵式平)。红十军的建立,是赣东北苏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如今,人们走进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老远就可以看到高高矗立着的红十军烈士纪念碑。此碑是2014年由当地政府斥资50余万元建造的。它由四块竖立的混凝土墙体组成一个大“十”字,寓意红十军,地基为边长19.30721米的正方形,象征红十军成立于1930年7月21日。碑高15.7米,正面上书“红十军烈士纪念碑”八个字,背面是徐向前元帅的题字“血战东南半壁红”,下方记载了中国工农共军第十军历程的简介和280位红十军烈士英名录。纪念碑的右侧是1999年由景德镇军分区牵头,北京市各界知名人士捐款80万元兴建的八一希望小学。红十军的创建,历经群众武装到地方红军武装,再到红军的正规部队,他们的鲜血造铸了乐平的工农红色政权,他们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在纪念碑的附近,就是当年红十军成立时,方志敏作动员的万年古戏台,另一侧是马氏宗祠。据介绍,古戏台和祠堂前的广场,就是当时建军典礼举行的地方。当时的主席台,就设在界首戏台之上。主席台前站着持枪的红十军战士,紧随其后的是手拿梭镖的赤卫队员和少年先锋队员,最后一排的是身背木枪的儿童团员。方志敏同志就在全场战士以及群众热切的目光下,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正式成立”。
走进建在马氏宗祠内的《红十军建军事迹展》,只见牌匾上的是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旧址”。现在旧址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在2014年6月,它还成为江西省廉政示范点。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天井中央的方志敏等一组人物塑像,再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方志敏的领导下于1930年7月22日正式成立的场景,表现出方志敏同志英雄气概和红十军指战员的英勇雄姿。
战功赫赫的红十军
当年,红十军曾两次出击赣北。
1930年8月17日,红十军奉“左”倾冒险指令第一次出击赣北。20日凌晨一举攻占乐平县城,歼灭以蔡子贻为指挥官的鄱(阳)乐(平)万(年)联防军。8月25日,红十军攻克鄱阳县城。9月4日,红军在湖口县江桥地区与强敌遭遇,以 1500人击垮敌军27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开创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9月8日,红十军接到回师扩编命令,结束了第一次出击赣北的行动。
9月中下旬,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被进一步贯彻,红十军在乐平众埠地区扩编为第一、四、七共3个旅,指战员由原来的1500多人猛增到6000多人。9月29日,扩编后的红十军第二次出击赣北,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牢记出征前夕方志敏“相机行动”的嘱托,没有去夺取九江,而是折向敌军力量薄弱的皖南,于11月6日一举攻克秋浦县城(今东至县)。红十军撤回鄱阳肖家岭之时,接到回撤赣东北的命令,结束了第二次进军赣北的行动。
红十军撤回苏区之后,以新的面貌立即投入反“围剿”战斗。继12月9日奇袭上饶城获胜后,13日又取得河口镇大捷。几次战斗下来,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十军还两次进军闽北。
1931年4月27日至5月8日,方志敏亲自兼任红十军政委,与军长周建屛率部第一次进军闽北,期间共打了11仗,仗仗皆捷,“奠定了闽北苏维埃和红军向前胜利发展的基础”(方志敏语)。
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万永诚任书记,邵式平任军委主席。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此前,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已从弋阳芳家墩迁驻横峰葛源镇,葛源成了红色省会。
1932年9月10日—10月1日,方志敏、周建屛率领红十军第二次进军闽北,一个月后,闽北红军独立团壮大为红军独立师。
红十军驰骋皖南、浙西。1931年12月17日,邵式平、周建屛指挥红十军一举攻克当时属安徽省管辖的婺源县城,有力地推进了苏维埃革命运动在皖南的兴起。1932年4月26日,红十军第二次攻克浙江西部开化县的商业重镇——华埠(第一次为1931年3月初),有力地推进了浙西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兴起。
闽浙赣红军扩编为两个军。1932年11月下旬,中共闽浙赣省委成立,12月11日(广州暴动纪念日),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同时成立闽浙赣军区司令部,唐在刚任司令员,曾洪易任总政委。从此,赣东北苏区正式改称闽浙赣苏区。一个月后,闽浙赣红军扩编为红十军、红十一军两个军。
把老十军奉献给中央苏区。1933年1月20日,为执行中革军委关于调红十军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的电令,红十军在贵溪县神前村改编为红十一军(人称老十军),周建屛任军长,方志敏兼任政治委员。方志敏在说服动员红军指战员开赴中央苏区时强调:“我们一切都该听中央指挥,尤其是军事,更要集中与统一。”
1933年1月25日(农历除夕),红十一军在贵溪县上清镇与前来迎接的中央红军一部会师,并接受中革军委首长朱德、彭德怀等人的检阅。随后,红十一军抵达中央苏区,配合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同年4月,红十一军划归中央红军序列。
1933年1月至2月,红军赤色警卫师扩编为(新)红十军,匡龙海任代理军长(后为王如痴),聂洪钧任政治委员。
建设铁的红十军
《建设我们铁的红军》是方志敏撰写的文章,在闽浙赣省委机关刊物《突击》公开发表。此文从6个方面论述了红军的建军原则,体现了方志敏的军事思想。
乐平党组织的建立与演变。1928年4月,乐平县委在特别区委的基础上建立,机关驻鸣山。同年5月,县委领导的鸣山煤矿工人举行武装示威遭镇压,书记徐跃被逮捕(红军攻克乐平县城获救)。此后,乐平县委几度被破坏,又几度重建活动始终坚持。1930年5月,重组后的乐平县委归属信江特委,此前方志敏派杨立治等建立的9个农村支部同时并入,县委机关初设众埠共树马家,后驻文山,何映辉为第一任书记。从此,乐平县的苏维埃革命运动逐步走向高潮。
1933年4月,遵照闽浙赣省委决定,在乐安河以北地区成立乐北县委,机关驻南京塔,黄银旺为第一任书记。此后,县域同时存在乐平、乐北两个县委,成为全县苏区斗争坚强的领导核心。
乐平苏区的形成与发展。
方志敏一直很重视在乐平创建革命根据地。他亲自指挥了鸣山、秧畈等战斗,一鼓作气赤化了乐平东南乡。早在1930年6月24日,在文山村成立了乐平县苏维埃政府。红十军在界首成立后,8月20日攻克乐平县城,极大地推动了乐平苏区的全面发展。县委、县苏维埃机关一度进驻乐平镇,下辖的16个区先后纳入苏维埃版图,实现了全县一片红。1933年4月,乐安河以北地区还建立了乐北县苏维埃政府,乐平同时存在两个县委和红色政权,构成了土地革命斗争一大特色。
1930年12月,红十军“文山缩编”后从乐平转移。乐平县委、县苏维埃指挥本地红军在一个月内,接连在荞麦岭、西梗、罗山等地展开战斗,击退趁机进攻文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不久,乐平地方红军壮大为独立营,成为巩固和发展乐平苏区的重要武装力量。
赣东北特委在乐平的活动。1930年6月乐平苏区形成之后,尤其是红十军在众埠地区建立、扩编、出击,使乐平成为赣东北特委领导的军事斗争的中心。特委机关一度进驻县城和鸣山,开展了许多重要活动,其中在众埠开办了赣东北第一期妇女干部训练班,饶玉鸾、杨树兰等接受培训之后,担任了苏区妇女组织的重要职务。
11月中旬,赣东北行动委员会在乐平湾头李家坞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全面纠正 “左”倾冒险错误:行委被撤销,恢复党、团、工会领导机构。会后,红十军在乐平文山缩编,撤销旅的建制,下编第一、二、三3个团计4000余人。整个苏区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12月中旬,赣东北十三县雇农代表大会在众埠叶水桥村召开,到会代表过千人,盛况空前。大会正式成立赣东北特区雇农工会;黄万生(乐平人)担任工会委员长。
红十军在乐平的几次重要战斗。
三打洄田渡:1931年4月、11月和1932年2月,红十军在乐平红军独立营的配合下,先后3次攻打乐平重镇洄田渡,巩固了当地苏维埃区域,增强了苏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发展了从弋阳到乐平的赤色贸易。
共树战斗:1932年4月,红十军在群众武装的配合下,在共树一带击溃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的进攻,歼敌一个营,还筹集一批稻种、耕牛、农具,帮助当地群众解决春耕春种的困难。
鸣山战斗:1932年7月25日,红十军又一次攻克乐平鸣山煤矿,歼灭国民党江西保安团一个连,为苏区兵工厂筹集一批器材物资。
九林炮台胜利:1932年12月27日,红军赤色警卫师(后扩编新红十军)取得攻克乐平九林炮台的胜利。方志敏为《工农报》撰写社论《庆祝消灭九林炮台的胜利……》,号召苏区军民学习消灭九林炮台的经验,“更积极准备消灭一切炮台!”
庙前伏击战:1934年5月28日,红十军在乐平县庙前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由乐平红军独立营诱敌进入伏击圈,共歼敌800多人。庙前伏击战是红十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比较大的一次战斗,胜利后乐平苏区军民举行了祝捷大会。
红十军创造新苏区。1933年至1934年4月,形成了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新苏区。1934年7月至8月形成了纵横百余里的皖南新苏区。红十军活跃在闽浙皖赣四省边界,为开辟和保卫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方志敏清贫精神永垂不朽
1933年1月25日,由红十军改编的红十一军,南渡信江与中央红军会师,当年7月编入红七军团。1934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抽调红七军团主力,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红都瑞金出发。后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3天后,红十军团在德兴重溪整编完毕,军团下辖两个师,指战员共8000多人。
分兵出击,会师汤口。红十军团整编后分兵行动。一是寻淮洲等率红十九师向浙江境内先行出击。 二是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从德兴重溪出发进军皖南。12月10日,红十九师、二十师在黄山山麓的汤口镇胜利会师,军威大振,引发国民党当局 “其势颇猖獗” 的惊呼。第二天,蒋介石连夜发出真亥(11日晚11时)电报,调动约20万大军对仅有8000多人的抗日先遣队实施围追堵截。
撤出皖南,血战怀玉。
1934年12月1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黄山脚下的谭家桥首战未胜,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年仅22岁。随后,方志敏在黟县柯村留下部队约1000人。1935年1月9日,由于皖南行动的困难,方志敏在浙西淳安县茶山主持会议,决定红十军团先返回赣东北作短暂休整,再转向浙西南行动。第二天(10日),红军部队踏上返回赣东北的归途。
红十军团在归途中,连续冲破敌军三道封锁线,但部队被分割成前后两段。1月16日,先头部队800多人抵达德兴县程家湾,方志敏果断命令已经负伤的粟裕等带部队连夜突围,自己则重返包围圈去会合后面的大部队,此时已失去突围时机。从1月17日至24日,红十军团将士在冰天雪地中与强敌展开了八天八夜的怀玉山血战,最终陷入无弹无粮之绝境,战死、冻死、饿死者达1000多人,勇士们用血肉之躯在怀玉山之巅竖起了一座血染的丰碑。
1月29日,方志敏因饥寒过度晕倒在怀玉山高竹山的木梓树下,不幸被敌军搜捕。当晚8时,他在玉山县陇首村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方志敏自述》。2月2日,方志敏与刘畴西、王如痴被国民党当局用4辆铁甲车从上饶押解到南昌。
方志敏身陷囹圄,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他还在极其险恶的铁窗里,撰写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约14万字文稿,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为国捐躯,时年36岁。方志敏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以及“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赞颂方志敏等“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叶剑英元帅1940年也写诗赞颂方志敏的光辉业绩与不朽精神。建国后粟裕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