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原副主任邢济萍在安徽岳西与老红军张敏夫妇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原副主任邢济萍在安徽岳西的映山红大观园留影。(中红网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6年4月21日电(邢济萍)
西柏坡,这个坐落于河北省平山县的小山村,因为1948年党中央的进驻而名声远扬。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从总书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凝结着我们党的光荣历史,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作风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西柏坡,这个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在此指挥千军万马在神州大地上取得伟大胜利的小村庄,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我们从这个课堂中主要学习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西柏坡是学习中国精神的生动课堂
1948年3月,党中央领导机关告别了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5月,党中央开始在西柏坡办公,这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转移。从这时起,西柏坡便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当时的形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准备。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包括: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之后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过渡?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在西柏坡,党中央不仅带领人民有步骤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依靠人民,团结统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革命精神一起,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二、西柏坡是重温“两个务必”的生动课堂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对全党的告诫,又是由党所领导的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即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历史课题决定的。“两个务必”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体现了党的领导人对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7年的今天,重温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能够更深刻地感到其高瞻远瞩,语重心长,更深切地领会维护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提醒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亦反映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就是认为万里长征已走完第一步,忘乎所以,变得不谦虚,不谨慎,骄傲自大了,忘记艰苦奋斗了,变得腐化堕落,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立场和品质,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得到的血的教训。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经常用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教育全党,让党员干部保持优秀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刚强的意志、良好的作风,以硬朗朗的身躯去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以创新务实的态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西柏坡是感悟“六条规矩”的生动课堂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曾在此展板前久久驻足,体现了他对此的深深思考。这“六条规矩”,是对历史的借鉴和总结,也是对当今和未来的深刻警醒。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年,作为领导全党进行改天换地、叱咤风云伟大斗争的领袖毛泽东,有多少战略宏图要谋划,有多少重大战役要部署,有多少大政方针要落实,然而他提出的这六条规矩似乎小到不足挂齿,但这正是细微之处见精神。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一趾之疾可丧数尺之身。如果党内请客送礼成风,阿谀奉承成规矩,党性、原则、纪律必将荡然无存,党的战斗力也必将一落千丈,党的事业就会毁于一旦。由此可见,从细微之处抓起,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多么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了八项规定,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央八项规定切中时弊,在端正党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
四、西柏坡是弘扬“赶考精神”的生动课堂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进驻北京。临行前,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并且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在进京的路上,毛泽东跟周围的同志谈到,蒋介石他们人多武器好,又有物资保证。我们人少武器差,又是缺吃少穿,什么都没有保证。但是,他没有能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打败了。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是非正义的。毛泽东一语中的地总结说,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从毛泽东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种“赶考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烽火燎原,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北京,有足够的理由自豪和骄傲,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历史转折点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形势,摆正因果关系,在胜利和成绩面前,在历史给予的重任面前,永远是站在考场上的学生,人民是考官,考得好不好,人民说了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赶考精神”,我们党才能够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够在新的征程中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