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民国19年的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旧址瓦屋基
红军当年吃水的井
中共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接善寺
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汤家汇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大镇,有金寨县西北门户之称。就是这样一个国土面积269.3平方公里、人口5万的山区小镇,有着全国第一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汤家汇试验学校、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红色“名头”。“红色”可谓是汤家汇最为出彩的特色,所拥有的红色资源在金寨县现有的23个乡镇首屈一指,独占鳌头,在皖西地区也是名列前茅。如今,这里成为游客来此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这里是鄂豫皖红色革命区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国13年(1924年),金寨籍人蒋光慈奉中共中央指示回到家乡,发展了他的启蒙老师詹谷堂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詹谷堂就在汤家汇笔架山农校建立了中共党小组,后改为特别党支部。这是迄今为止史料显示的金寨县境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成为后来领导皖西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汤家汇境内革命烽火熊熊燃烧,是一块红色土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东南、皖西北道区就建立在汤家汇,它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下简称“红四方面军”)的摇篮之一。民国18年(1929年)9月,中国共产党以汤家汇为中心地,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12月改为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政府驻地设在汤家汇。民国21年2月,商城县改为赤城县,8月改称赤南县,下辖汤家汇、丁家埠(南溪)、吴家店、白沙河、银山畈、苏仙石等7个区。其中县城驻地汤家汇区为1区、银山畈区为5区,辖汤家汇、竹塘畈(竹畈)、麻河、曹家畈(水圩子)、桃树岭、金院子、双河、九房店(皮坊)、茅畈、泗(四)道河、上畈、下畈、门坎山等17个乡,远比如今的汤家汇镇范围要大,我军两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将军故乡那个时候即属该镇。赤城县、赤南县与国民政府于民国21年10月设立的立煌县区划相比,既有相互交叉重叠,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多以“商城乐区”区划范围为主。直到民国21年9月,国民党军攻陷商城,中共赤城县委、赤城县苏维埃政府迁至今金寨县全军乡沙河店,方才消失。
这里诞生了多支红军队伍
据金寨县党史部门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县境内诞生、组建、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以下简称“红二十五军”)及其所辖的第七十三师、第七十五师、第七十四师,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以下简称“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以下简称“红八十二师”),再次重建红二十八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独立旅(以下简称“红一军独立旅”),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一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二师,红二十八军第二一八团等11支红军队伍,10多万金寨儿女参军参战,其中大多数牺牲在战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04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国家民政部编辑的《中华英烈大辞典》共收录全国县团级以上英烈1.5万人,其中金寨就有330人,占全国总数的五十分之一。
在县境诞生的11支红军队伍中,汤家汇就独占3支。民国18年(1929年)商南起义(又称“立夏节”起义)至民国25年,汤家汇地区先后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独立旅,重建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
民国19年(1930年)5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一部和商城游击队组建了红一军独立旅,编为5个团,300多人。这是以诞生的时间先后为序金寨境内诞生的第3支红军队伍,旅长廖业麒。旅部一度设在汤汇大铺吴氏祠,洪学智所在的商城游击队编入独立旅,洪担任班长。独立旅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游击战争,保卫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先后在余子店、余家集、汤泉池、小马店、小河子等豫东根据地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取得很大胜利。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在独立旅的保卫下,得到巩固和发展。民国29年10月,独立旅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三师。民国30年1月,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下简称“红四军”);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红安七里坪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民国21年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离开金寨西去川陕。民国2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经过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会师。10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会师。民国26年8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解放战争时期,先后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第十三军。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85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第13集团军,军部现驻江苏徐州、重庆。
民国22年4月下旬,中共皖西北道委再度在豹迹岩组建新的红八十二师,对外仍称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二师辖两个团,以第二四四团第一营、第三路游击师第一、第二大队和红二十八军特务营编成新的二四四团;第二路游击师一部编成第二四六团(该团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全师1000余人,师长卢永彬、刘德利,林维先亦担任过该师师长,政治委员杨某、詹大列,下辖3个营和1个手枪队,1个交通队。这是金寨境内诞生的第9支红军队伍。红八十二师是中共皖西北道委领导下的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几经改编,始终保持着这一番号,是一支土生土长、深受人民爱戴、使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坚强武装。皖西北处在层层包围之中,随时遭受进犯,几乎天天都有战斗。红八十二师和各路游击师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在苏区内外与国民党10万大军周旋,到处袭扰牵制敌人,打击反动民团武装,攻占燕子河、西界岭、金家铺、流波等据点,给地方反动武装以沉重打击,使赤城、赤南、六安三块根据地得以坚持。民国22年10月11日,中共皖西北道委在金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红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红八十二师、八十四师。
民国23年4月,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汤家汇境内的豹迹岩会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红二十八军再次被编入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兼任政治部主任。全军3000余人,下辖第七十四师、第七十五师。将红八十二师改编为第七十四师。这是金寨境内组建的第10支红军队伍。豹迹岩整编后士气大振,红二十五军立即返回鄂东北。7月至10月,在鄂豫皖交界一带与国民党军多次交战,建立起纵横30里的游击根据地。11月,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离开苏区开始长征,民国24年9月16日,历时10个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一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1支红军队伍,被誉为“长征先锋”。旋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以下简称“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长兼参谋长刘志丹。11月初,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民国26年8月25日,红十五军团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被编为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红十五军团改编为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先后改编为八路军第二、第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第三师;一部隶属山东军区,在晋冀鲁豫地区与日军艰苦作战。解放战争时期,隶属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85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第38集团军,军部现驻辽宁辽阳、河北保定。
此外,民国21年,汤家汇境内的金刚台、银山畈等地先后建立红军独立团、赤南县一路游击师、五区战斗营等红军武装;民国25年6月,经高敬亭批准,在汤家汇境内的金刚台铁瓦寺成立商南游击大队,80多人组成。金刚台上的妇女排就隶属于商南游击大队,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这一带传诵着……
这里建立健全了众多红色政权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不仅党团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健全,而且建有学校、医院、邮局等面向民众的机构,除中共豫东南(特)道区、皖西北道区党委、苏维埃政府先后在汤家汇成立外;中共商城县委、赤城县委、赤南县委、商南县委、苏维埃政府及共青团及少工委、妇联、游击队、童子团、机关、学校、医院、邮政局、报社、银行、枪械局、印刷厂、剧团等单位先后建立,而且区、乡、村各级组织健全,甚至比现在和平时期所建立的组织还要齐全,是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和指挥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列宁小学”和“赤城邮政局”。
民国19年春,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在汤家汇瓦屋基周家庄创办苏区第一所小学——“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开设6个班,学生180余人,校长由中共党员、乡苏维埃主席周德谦兼任,教师4人,兼职教师5人,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操,有校舍30间,课本大多是教师自编自印。学校成立学生公社,下设总务、教育、宣传、卫生、音乐5个股,并成立少先队和儿童团。当时的列宁小学,除了进行文化课学习外,经常组织慰问队到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帮助烈军属挑水、打柴、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和打土豪、抓特务。当年根据地编印的国语课本《列宁小学校歌》、《读书歌》、《童子团歌》等油印件、童子团佩带的红袖章、使用的梭镖及“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校匾都保存完好。
立夏节起义后,为了传递党的文件、通知等,道区苏维埃政府在徐氏祠设立了商城县赤色邮政局,民国21年2月,商城县改为赤城县,邮政局也改为赤城县邮政局。邮政局局长姓汪,其妻协助工作。下设7个邮政支局,各支局均发有统一的插信布袋,配有邮戳、公章,靠人工传递邮件。主要任务是担负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20多个地下党组织传递信函、苏维埃政府之间的通信及苏区之间民间的通信工作。机构设置、业务分工、信件交换等制度科学合理,为党的发展壮大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民国20年苏家埠大捷后,红十一师主力回师豫东南根据地汤家汇,5月28日晚,红三十一团战士卢炳银写信给六安老家报捷:“东征取得伟大胜利,革命一天天高涨,苏区一天天发展,苏区一天天巩固,红军扩大……”。这封家信就是经赤城邮政分局收寄,该信至今收藏于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赤城邮政局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苏维埃政府设立的邮政局旧址之一。
保留了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
汤家汇镇内现存革命遗址5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民国13年(1924年)成立、金寨境内第一个党组织笔架山农校党小组坐落地笔架山农校遗址笔架山大庙。有196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19年春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在瓦屋基周家庄园创办的苏区第一所小学“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中共豫东南、皖西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遗址接善寺;民国21年创办、1998年和2006年先后被批准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赤城县赤色邮政局;民国23年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合编地,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合编地胡氏祠。有2011年、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赤南县游击队及刘邓大军驻地遗址吴氏祠、赤南县一区六乡苏维埃政府遗址曹氏祠、红二十八军战地医院及刘邓大军驻址遗址刘氏祠、中共商城县委遗址何氏祠、红四军总经济处及赤南县1区1乡苏维埃政府遗址王氏祠、少共豫东南道委及共青团赤南县委遗址易氏祠、赤南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廖氏太守祠、商城县总工会遗址廖氏三柏祠、中共商城县委遗址何氏祠、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遗址姚氏祠、豫东南红军第二医院汤家汇分院遗址邓氏祠等。正是这些众多的古寺、古庙、古宗祠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提供了场所,有了落脚之地,虽经战乱和“文革”动荡,至今还有很多遗址遗迹保存完好,供学生瞻仰和游人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