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祥是一名普通工人,今年60岁了。30多年来,一直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照片和相关的图片、资料。至今,已经整理、制作完成了1400余幅有毛主席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和相关资料的贴片。如果将这些贴片以四行排列起来,可布满近百米的展板。一一排列起来的图片,就像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浏览它就像是在阅读一部中国革命的辉煌史诗。它记录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丰功伟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接受红色教育 走进红色历程
杨玉祥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从小听到的故事,看到的电影,读到的书籍,都是革命斗争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父辈人的口耳相传,使他知道了新旧社会的两重天地;学生时代的学习,使他了解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辉煌业绩。通过成长在新中国的亲身感受,更使他增加了对共产党、对毛主席和革命先烈的深厚感情。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在杨玉祥当时所在的辽宁发电厂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他身背钢枪,站立在毛主席的遗像旁,望着台下悲恸失声的人们,泪流满面,几乎无法自制……为了缅怀和纪念毛主席,他把当时报纸上刊登的60余幅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照片珍藏起来,时常翻看这些照片,毛主席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印在了心底。
渐渐地,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收集毛主席的照片,把毛主席革命的一生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从那以后,只要在画刊上、书报上看到毛主席的照片,他便一一剪裁下来,并按年代的时间顺序粘在图画本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片渐渐增多,他看到这些排列在一起的照片,竟然构成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主线。他开始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照片收集了,也想更多地知道毛主席每一张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因此,他购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刊物,以便更好地学习党史和了解毛泽东的历程,于是开始了他的收藏之旅。
痴心红色收藏 感受红色文化
由于他的收藏品都是来自各种书刊报纸上,红色收藏的兴起也使老刊物价格越来越高。对于仅靠工资收入的杨玉祥,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生活中的他十分简朴,不吸烟、不打牌、不穿名牌、不崇奢华,至今仍习惯穿着带补丁的袜子……但是,如果为了收藏的需要,无论多贵的书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来。为照片寻找说明,为资料选配照片,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爱好。
随着照片和资料的增多,杨玉祥从中确定了收藏主题,重新按历史进程系统地进行了整理,并统一购买了薄纸板,裁成了26×18厘米的贴片,把照片和相关的资料说明粘贴在上面,然后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封好。这样的工作十分费时费力,经常干到后半夜甚至是通宵,累得腰酸背痛。离开工作岗位的十多年来,他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收藏品的整理、贴片制作的工作上了。
■ 工人群众在参观毛主席照片展后留言
■ 学生参观毛主席照片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了30来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但整理制作出一套图文并茂的毛泽东照片专集《人民的领袖 光辉的历程》,而且还制作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专集。除此之外,他还用收集到的资料和照片制作完成了纪念100位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炼狱英魂》专集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10余部专集。贴片总数超过2700幅。
红色收藏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走进这红色历程,感受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如果说,他收藏的初衷只是出于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和热爱,那么,通过30多来的收藏和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意义,更加被无数革命先驱和广大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带领下所焕发出的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他逐渐认识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几十年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杨玉祥(左)为观众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