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收藏界,提到张德本这个人,还真是颇有名气。1952年出生的他,不仅是一位走出农村、兴办工厂、最早致富的农民企业家,还是一位热爱领袖、不忘党恩、如痴如狂的“红色收藏家”。43年间,他走遍全国各地收集了17多万枚毛主席像章、5000多幅毛主席珍贵图片、1500多幅毛主席头像剪纸作品,以及3000多件毛主席铜像、瓷像、绣像等上百种各类红色藏品。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收集红色藏品并建起了一座五层大楼,有23个展室、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毛泽东敬览馆”。该馆开办4年来,已免费接待省内外老干部、老红军、现役军人、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及国外游客11万余人前来参观。
创业为收藏
张德本生于1952年,从小就对毛主席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13岁时,怀里揣着家里凑的7元钱来到北京,很幸运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年少的张德本没舍得买其他东西,只买了10枚珍贵的毛主席像章带了回来。从此,他便走上了红色收藏之路。
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张德本先后担任了生产队队长和大队长。1979年改革开放后,27岁的张德本离开农村,学习木工,开办时新钢木家具厂。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吃苦精神以及诚信经营,很快他生产的家具得到社会认可,成为陕西省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致富后的张德本依然很朴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变的爱好还是红色收藏。
有了钱,他对收藏更加如痴如醉,藏品档次越来越高。在他跑遍全国各地收藏的2000多件藏品中,以瓷像、铜像为主,珍品颇丰。竖立在馆中央的那尊全国少有的2.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是他不惜花十几万元的价格,费尽周折从山西请回来的。几十年来,张德本花在收藏上的费用多达千万元。为此,很多人想不通,说他脑子进水了,有毛病。但张德本觉得很值,他认为对伟人毛泽东的敬爱之情应该是无价的。
■ 李讷、王景清莅临毛泽东敬览馆与群众亲切交谈
张德本的确有些另类。大多数收藏者除了爱好外,都还以此作为投资、交易,增加经济收入,而张德本收藏以来,从未卖出过一件藏品。
愿将巨资建“敬馆”
张德本的妻子最初也不支持他这样做,夫妻俩为此生了不少气。特别是在新建的五层楼房的用处上,两人分歧很大。妻子打算将这些房子出租,5000多平方米的租金一年起码有七八十万,但张德本却想把这里办成毛泽东敬览馆和红色教育基地。他一直梦想着有这么一个场所,将自己和朋友在家中存放的红色藏品展示出来,让这些具有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的藏品变为展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张德本主意已定,深明大义的妻子尽管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尽力帮忙。
■ 敬览馆聘请原省委副书记蔡竹林为顾问
■ 2009年纪念毛主席诞辰活动
让张德本妻子转变想法的是人们对这件事的支持和热爱。开馆以来,不断有人前来赠送自己珍藏多年的藏品。其中一例最让她感动:一位腿有残疾、家住长安区斗门镇的老人,从广播中听到张德本创办毛泽东敬览馆的新闻后,一大早便带着干粮和板凳从家中出发,走一会儿,坐在板凳上歇一会,到馆里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老人一进门,便激动地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枚“毛主席去安源”的像章捐献给敬览馆。“有这么多人爱着毛主席,支持我们的事业,我的心也被感动了”,张德本妻子感叹道。毛泽东敬览馆于2007年12月23日开放至今,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在参观的人群中,不仅有老红军、老干部,更多的是来此接受红色教育的年轻人。
走进毛泽东敬览馆,一尊二米六高的毛泽东挥手铜像屹立在馆中央,从五楼自上而下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的巨幅画像。5层23个展厅,分别展出毛泽东铜像、瓷像、绣像3000多件,毛泽东像章17多万枚,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2000多幅,毛泽东珍贵图片5000多幅,毛泽东头像剪纸作品1200多幅等。在这些展品中,有许多珍品孤版。一位陕西科技技术学院的学生来馆参观后说:“通过参观,让我了解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深深感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立志向伟人学习,奋发读书,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