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田半岛前沿阵地,战士们都进入坑道,由于徐珍和范竹君是女同志,就住在坑道外的一个小茅草棚里。4月15日领导调范竹君到七连工作,在这前沿阵地上,只剩下徐珍一个女同志了,这时她想起1950年底,她在12军“随校”文工队时,全队同志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写的血书,和在入朝誓师大会上她表的决心:“我志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靠,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抱着死的决心,争取活着完成任务回来。”想到这,她的斗志倍增,士气大振。她决心在这前沿阵地上,更加勇敢地去战斗,为粉碎敌人登陆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直至生命!范竹君同志走后,她的任务更重了,为了多跑一个阵地,鼓动战士英勇杀敌,不怕敌人炮轰,也不顾敌机轰炸扫射,每天一刻也不停地在前沿阵地奔跑。在松田半岛的日日夜夜,她勇于同战士们在前沿阵地锻炼自己。在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鼓舞下,她从烽火硝烟中走过来,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在粉碎敌人登陆战中,荣获三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颁发有朝鲜立功证书,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书及立功喜报。
■ 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证书
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954年,徐珍从朝鲜胜利回到祖国。1955年考入四川外语学院学习俄语四年,1959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国防部五院航天部任翻译,参加了“1059”大会战,译了大量俄文资料,经常加班到深夜。1970年参加了大战“705”。1975—1990年从事情报、技术、学术交流、情报信息咨询及中国宇航学会工作,翻译情报工作资料。1984年为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荣立三等功。1985年搞活了情报信息咨询受到嘉奖。写学术会议报告4篇,分别在1985、1986、1987、1988年《中国宇航学报》发表,还写有学术活动经验报告,整理了外国专家访华技术交流报告等。
1989年12月,第十三研究所通知她离休,同时说明仍担任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她在离休后,仍坚持工作,编写了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大事记等。
■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1980年10月成立时,学会领导和全体会员合影,第二排右一为徐珍
徐珍为航天事业奋斗了30多年,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中国宇航学会的优秀工作者。
老有所为,为人民服务
徐珍离休后,积极参加老有所为的活动。在她心中,始终装有共产主义理想,这崇高的理想,激励着她奋勇前进。她参加的每次演出都是义务的,演出用的所有服装、道具、用品及路费全部自理。她听从党的召唤,风雨无阻,背着自己演出的服装道具奔跑在党需要的地方,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
她的老伴孙万斌,80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9年参军。曾在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机关工作,多次受到嘉奖,立三等功三次,集体二等功一次。因工作出色,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
■ 老当益壮勤练功
徐珍参加了丰台区委老干部局金秋艺术团和赵觉生四季艺术团。她经常随艺术团到部队、敬老院、社区去慰问演出,鼓舞教育群众。艺术团还参加国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她参加了199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游园活动大型舞蹈表演,老少同乐迎国庆,夕阳旭日共增辉。她荣获首都国庆游园活动总指挥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在黄崖关长城随金秋艺术团参加秧歌大赛获一等奖;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文艺演出;2005年参加第十届中华不老城(中国•武夷山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节)演出,其舞蹈《红梅花儿开》获一等奖;参加金秋艺术团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第十五研究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大会,在庆祝会上她和老伴孙万斌表演了拉丁舞伦巴双人舞“梁祝”,受到热烈欢迎。
给青年的寄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值得隆重纪念的。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党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深感做一名共产党员非常光荣。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是推进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员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怀着这崇高远大的理想,为共产主义大业添砖加瓦。
青年们,你们是未来的希望!希望你们能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