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衡昆,1934年11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1949年15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毕业于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第一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两次赴朝参战,多次荣立战功,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奖章。1970年5月,转业到江苏清江拖拉机制造厂(后改为江苏清拖集团公司)任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1995年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排忧解难 群众的“及时雨”
何衡昆刚转业时,正逢清江拖拉机制造厂扩建,举行全国大会战。中央、江苏省委高度重视清拖建设,省内外10多个行业,202个工厂参加了大会战,最初就投入几千万资金。中央领导和一机部、农业部有关领导多次亲临指导。1970年秋,首批五台东风-50型拖拉机试制成功,1973年1月13日,国家一机部正式批准东风-50型拖拉机建设规模为年产5000台。
■ 2000年9月访朝归来
扩建工作中,何衡昆日夜奔波在工地,奋战在分厂、车间,组织发动群众,学习“大庆油田”经验,把部队管理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工厂,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了各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评选出大批技术能手、生产标兵、先进工作者和模范人物。1985年8月,清拖自行设计、本国材料生产制造的江苏—504拖拉机在澳大利亚国际田间日拉力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是我国农机产品首次在国际获奖。
在企业工作中,何衡昆时刻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陈毅元帅领导下的一名小兵,是经过抗美援朝生死考验的一名老战士。始终坚持为广大职工服务,保持部队优良传统作风,干一行、爱一行、会一行。他连续十六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优秀、模范工作者,还荣获了市政府“一等功”的殊荣。
■ 出席市英模代表大会,前排左三为何衡昆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会主席,他当时任市总工会常委,还兼任市总工会俱乐部主任。他充分发挥这个组织的作用,发动联络本市52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轰轰烈烈的“手牵手、心连心”拥军优属活动。从帮助安置工作、住房、小孩读书上学、工作调配、生老病死、特殊困难等关怀照顾入手,为军人家属排忧解难。他还建立了“军人家属服务中心”,建立规章制度,各部门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清拖集团公司设备修造厂职工陈素珍的丈夫顾兴高是某部指导员,他给公司工会来信说:“军人能得到社会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满足。目前,我们即将开赴救灾前线,你们对军人家属的关怀,是及时雨,将激励我们无忧无虑,轻装上阵。”
每逢过年过节,何衡昆都要组织人员到部队开展各式各样的拥军慰问活动:派图书流动小分队到连队巡展;妈妈小分队到连队帮厨、给战士洗衣服;端午给部队送粽子等。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中心等资源优势,抽调师资力量准备了教育场地,为科技拥军做了大量工作。率先成立了“军地两用人材培训中心”,为本地驻军办了电脑班、制图班、语数文化班、拖拉机驾驶班、电工班、烹饪班、文艺骨干培训班等,有583名战士从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拿到了中级合格证书。有305名退伍转复军人受到地方重用,被优先录取,成了当地建设骨干。
抛家舍业 争做“拥军模范”
每当老兵退伍、新战士入伍,何衡昆都组织职工队伍到部队欢送、欢迎,经常为部队官兵作传统报告。部队也经常派教官指导民兵队列训练、轻武器和高炮实弹射击。军民团结鱼水情,清拖的拥军优属活动越搞越红火,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江苏省电视台和江苏武警总队还派来记者、电视工作组实地采访,拍摄了一部《在这片沃土上》电视新闻报道片,在全国各地播放受到高度评价。
■ 多年来积累的讲稿
何衡昆被部队称为“贴心人”,多次被评为先进,被授予全市爱国拥军模范,科技练兵顾问,还被本地驻军聘为“名誉政委”。《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武警报》、《新华日报》、《江苏工人报》、《淮阴日报》、《淮海晚报》和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做过多次报道。
何衡昆同志离休虽然十六年了,仍然不忘拥军和关心下一代教育,经常深入部队、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宣讲党的光荣传统、人民军队英勇作战故事、国内外形势、党史国情、民主法制、道德文明建设等。国家重点中学——淮阴中学,很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每年他都组织新入学高一学生,在军分区培训中心进行三期封闭式军事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