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远(题图),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兴村人,1902年11月23日生。1937年投身革命,曾任晋察冀边区崞县抗日县长,冀晋二专署科长、副专员,冀晋行署厅长,北岳行署厅长,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处长,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民政司长,山西水利学院院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0月24日病故于北京医院,终年60岁。
马大哲,笔名五台山人,1931年1月18日生。1945年秋投身革命,任晋中一地委青委会秘书。1947年3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北团地委副书记,忻县团地委书记,太原工学院团委书记 ,太原29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太原市委文教部副部长,太原市人民政府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1991年离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太原市桃园诗社常务副社长等。曾主编了《马志远诗文集》、《五台永兴村人》等书籍。
父子亲历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马大哲跟着父亲马志远——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民政司司长,亲历了北京天安门的开国大典。那时他19岁。 那天,父子两个大约上午9时就进入了金水桥,桥外整齐地站着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天安门被修葺一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旁的标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下午3时,马大哲和父亲站到离天安门城楼不远的地方,仰头看到刚刚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还有陈毅等几位将军,一行人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陆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会,广场上乐声大振。毛主席操着湖南口音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场欢声雷动,每个人的眼里都涌动着幸福的泪花。大家无不拼命鼓掌,把 手掌都拍红了。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终于盼到这一天了!然后,毛主席走过去,按动了电动旗杆的电钮。广场上30万群众一起仰头,只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群众都把手里的红旗也高高举起,广场变成了一片红旗的海洋。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着朱德总司令一同站在车上检阅部队。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上主席台,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受阅部队以海、陆、空的顺序进行分列式。除空军外,每个方队的前面都是三人领队。陆军阵容有步兵方队、炮兵方队、骑兵方队等,骑兵部队又按红马、黑马、白马等颜色组成方队。阅兵仪式进行了约3个小时。 最后是群众大游行。天黑下来后,群众手里的五角星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又成了灯的海洋。大家都穿着鲜艳的新衣服,随着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城楼时,举起红艳艳的花束,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亲切地看着群众,激动地从头上将帽子摘下来,面向亿万群众用力挥舞着,也高呼着“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大家听到毛主席的回音,热血都要沸腾了,口号喊得更起劲,把嗓子都喊哑了。
马大哲记得很清楚,游行的群众为了多看一会儿毛主席,很多人到了天安门正前方就站住不走了。维持秩序的解放军要费很大劲才能保证队伍缓慢地行进。
马大哲和父亲近一天没吃没喝,几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观看,直到晚上9时30分后,游行队伍陆续走出会场,父子两个才回到宿舍。如果是平时,他们早累趴下了,但今天不同。母亲早已准备好了晚饭,他们却激动得吃不下饭,而是兴高采烈地给她细细描述典礼盛况。
回到单位后,领导知道了马大哲的光荣经历,就大会小会让他讲给大家听。每讲一次,他都感到是一次鼓舞。这件往事,一直激励着马大哲一路前行。
从“党外布尔什维克”到内务部社会司长
马志远1902年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其父马学渊为前清秀才。马志远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青年时期的马志远,由于不满阎锡山的封建统治,邀集同学数人,不去太原上中学,而是到朔州职业学校读书。毕业后想自谋职业,但山西全省都是阎锡山统治,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就闭门读书、写字、记笔记、记日记。读的书主要是当时文坛巨人如鲁迅、郭沫若、茅盾、梁启超等进步文人的著作,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诗词、书法等,皆能有造诣。
1933年,马志远主编《五台教育旬刊》。阎锡山丈母娘死了,他到五台县大建安村观看送葬之礼。光是纸扎一项,就由阎锡山的大老婆买了700元白洋的,一烧而变为灰烬。他深有感触,写了一篇讽刺文《不重生男重生女》,登在《五台教育旬刊》第66期上。不知是谁寄到上海去了,被上海《论语》半月刊登在第一篇,同时加了编者按,大意是“谁说三晋无人才,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全国第一流的人才……”该刊寄到太原,大大激怒了土皇帝阎锡山,《论语》半月刊被全部扣留,并立即命令五台县查封《五台教育旬刊》,斥责为“立论乖谬,措词荒唐,破坏建设,漫骂官员……”并严格通缉编者,说一定是共产党。马志远只好暂避在外。
此后,马志远一改以前不问世事的状态,开始探索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的途径,追求革命之心迫切。
1936年,在国难日益紧迫的时刻,马志远毅然“出山”,到东冶镇陀阳高小任教,与共产党员朱秉权、康瑞华、赵鹏飞等同志来往密切,经常讨论形势问题,为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1937年,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县后,抽调干部到各区发动群众,成立动员委员会。马志远立即参加并积极工作。随之五台县四区人民委员会成立,他担任了动员委员会的秘书,处理常务工作。1938年,马志远被晋察冀边区政府宋劭文主任(兼专员)任命为崞县抗日政府县长,一连两任(每任为3个月),后来调回专署工作。他一不骑马、二不要随从警卫,而是自己买了一条扁担,一头是书,一头是铺盖,自己挑着跋山涉水, 步行数日到专署。
1941年,马志远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员。1943年2月,参加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时,由聂荣臻司令员提议,皓青、阮慕韩、张苏、刘奠基、宋劭文、吕正操、邓拓、于力建议, 成立了“ 燕赵诗社”。
■ 马志远诗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