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牧,山东乐陵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渤海日报》调大众日报社,历任编辑、记者、记者部副主任、主任,大众日报编委。1958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96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4年调新华社工作。他在大众日报任记者时,对郝建秀、徐建春、徐呈龙等先进人物,写了多篇较著名的通讯,对先进人物报道做出了贡献。
在新华社总社,若要打听田牧这个人,中老年人大都会马上告诉你,他是老革命、老八路,解放前苦大仇深等等。可是要说他是全国劳模,曾最先报道郝建秀和徐建春等,知之者却廖廖无几。这是党的阳光雨露育人的一个传奇故事。
国破家贫乞讨路 田牧1942年参加革命。那时,他的家乡——山东省乐陵县被日本军队占领着,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家里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全年大部分时间靠吃野菜树皮度日,冬天就出去讨饭。他们家有七个子女,他是老二。因家贫,父亲把两个孩子送了人,剩下他们兄妹五人没有一个读过书。父亲和大哥商量,总要让一个孩子读书。家里选中了田牧。最后,大哥闯关东在煤窑当工人,省吃俭用把工钱寄回家,供田牧读了几年初小。
汉奸特别可恨,常常欺负贫苦百姓。田牧那时出外讨饭,经常受到野狗围攻。一次伪军到乡下扫荡,中午吃饭时,他们为找乐,往地上扔了些窝头渣,引起野狗哄抢。当时他在旁边看着,因为饿极了,忍不住上前捡了一块碎窝头放进嘴里。这下惹怒了那些汉奸。他们把他吊在树上抽打,要家里来领人,并声称要罚粮食。可家里哪有粮食呢?他父亲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许久许久不起,汉奸才放了田牧。还有一次,在讨饭回家的路上,他因饥饿难忍,在路边捡了一棵别人丢下的花生枝蔓。不想岗楼里的汉奸看见了冲下来,用木棍捅他的头,竟把他的头皮捅下来一大块,使他头上留下了一块像碗底大的伤疤,因此得了“大疤瘌”的耻辱的外号。
正因为这些耻辱经历和填不饱肚子的苦难生活,使他萌生了当八路的念头,但因年纪小个子矮,没有当成。为了活命,经和家人商议,他决定去佳木斯找在煤窑当工人的大哥。家人只凑了一张花生渣饼让他上路。临行时他望着饥饿的全家老小,掰下一半留给家里。走了四五天,花生渣饼早吃完了,他突然一头栽倒在路上。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八路军的一个秘密交通站里,这次终于留下来当了一名八路军武工队的地下交通员和侦察员。
革命熔炉炼人才
田牧当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以后,仍是叫花子的打扮,把密信缝在破衣服的补丁里传递情报,总是顺利完成任务。除了送情报,他还时常在敌人据点周围张贴标语、传单,警告汉奸少作恶,为自己留条后路。一次他发现鬼子正在征集大车到乐陵县去抢粮,为及时报告给时任乐陵县负责粮食的副县长王歧山,他跑得腿都肿了,两脚全是血泡。王歧山见状留下了眼泪。还有一次,他装做砍柴的孩子,在乐陵县万家镇鬼子据点监视敌人。傍晚时,他看见十几个汉奸穿便衣走出岗楼,到镇上去了。他知道他们是要趁夜色去搞女人、抽鸦片,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八路军区长梁长庚。梁区长迅速调动了十几名武工队员,由田牧当向导,直扑空虚的据点,俘虏了据点里仅剩的几个伪军,并把敌人的枪支和子弹全部运走。 因田牧熟悉当地环境,中共乐陵县委的领导常带上他一起活动。他有幸从领导的书包里看到不少书籍,例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每当领导们白天睡觉时,他便翻阅这些书籍。这样时间一长,他就渐渐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他还在一些村里支持抗日的大户人家的家里看了不少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他的文化水平也大有长进,并养 成了读书习惯。
1944年,中共渤海地委创办《海风报》,主要任务是抄收并印发新华社的新闻。报社需要一个不怕吃苦、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领导选中了田牧。他既管译电,又负责刻板、油印和发行,一条新闻报道,他要读好几遍,从中逐渐学到了一些新闻报道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有时也试着写一些渤海地区的简讯发表在《海风报》上。
■ 1953年,全国若干家书刊转载出版田牧同志所写“蓬莱潮水乡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调查报告”
■ 1964年田牧编写的防止干部腐化堕落,倡导清正廉洁教育的三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