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乃如,生于1919年3月26日,河南济源市坡头镇蒋庄村人。1932年13岁时才开始上学。1937年11月参加“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次年4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4年8月任七区农会主席。1949年春任河南省孟津县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1954年任孟津县委书记。1958年11月,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72年秋,调任洛阳地区百货站党委书记。1975年9月15日,参加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1979年调洛阳地区农业干部学校任党委书记。1983年离休。2005年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转战济源 保卫家乡
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济源(地下)县委书记杨伯笙同志的影响下,卫乃如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他发动进步青年学生参加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创办农民夜校,动员全民抗战。同年11月,他参加了坡头镇部分村庄组成的“杜八联”地区的“抗日自卫团”。翌年4月,“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奉命奔赴抗日前线。卫乃如被编入八路军晋豫边区游击队第二支队三中队。为了加强地下工作,1938年冬卫乃如等7人奉命返回杜八联,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 “杜八联抗日自卫团”使用过的榆木炮
■ “杜八联抗日自卫团”自制的地雷
1939年3月15日,卫乃如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从事地下活动。他被编入杜年庄支部,后来被任命为区委组织委员。济源(地下)县委以他家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中心县委送来的党的文件、刊物、报纸等,都由他直接送交县委。他家也成了南来北往干部的地下中转站、交通站。在他家住过和由他护送过许多党的干部。他还护送过从太岳区往重庆去的一位姓金的朝鲜友人。1941年初夏,日军扫荡杜八联地区,卫乃如等同志组织群众到深山隐蔽。1942年6月,日军占领杜八联,县委决定卫乃如等8个党员留在地方继续隐蔽,掌握敌人的动态。 1944年8月29日晚,闵学圣团长带领18团和基干2团,巧设“诱饵宴”,一举端掉了日军陈岭碉堡,击毙日军12人,活捉8人。杜八联地区重建了党政机构,卫乃如任农会主席。9月l0日,区委通知卫乃如,近期要派部队从蓼坞、河清口过河,以建立嵩山抗日根据地。卫乃如立即赶到泰山庙、蓼坞、桥沟,找到3个村长布置了任务,然后又找远近有名的艄公老大刘三。9月21日,80名船工、100名民兵、4只木船准备齐毕。是夜,太行军区七分区部队(“皮徐”支队)顺利渡过黄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济源县城解放。9月,国民党90军从北白坡登岸抢夺胜利果实。县委组织成立河防指挥部,卫乃如任副指挥长。1946年8月3日,我军在秦基伟的指挥下,集中太行、太岳主力部队两个团和济源、孟县地方武装以及民兵,向国民党军发起了猛烈反击。在战斗中卫乃如奉命连夜组织民夫200余人,铲除敌人碉堡50余座,还活捉了国民党的县政府秘书等10余人。1946年l0月,卫乃如参加平息红会暴乱。1947年4月,奉命支前,带领200名民兵、民夫,组织45副担架,北上山西阳城前线,参加晋南战役,缴获敌机枪一挺、步枪10余支,护送伤员100余人,被太岳军区评为特等模范。同年8月,县委点名四区由卫乃如负责,组织动员船工、民兵、民夫各100名,数十名葫芦队员,护送陈谢大军强渡黄河。8月22日夜,顺利过河。 1948年春,卫乃如调入孟津工作,担任孟津一区区长,1949年春任区委书记兼区长。解放后,任孟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1954年任县委书记,1958年任县委第一书记。
■ 护送“皮徐”支队和陈谢大军过黄河时使用的木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