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铎,1932年1月28日出生,湖南衡阳人。1955年进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亲历“四清”运动、“五七干校”学习等,逐步与工农亲密接触,体察了民情,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退休后,勤于学习和笔耕,出版了针砭时弊的专著《社会主义本质探索》、《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前进》。
刘晓铎的父亲原是湖南衡阳县一个大家族的少爷,在五四时期受革命风潮的影响,后来参加共产党,与夏明翰、郭亮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很熟悉,担任过国民党衡阳县党部的代理宣传部长。马日事变之后他受到通缉,逃到武昌,最后去了上海,这样就脱了党,在租界里做事。刘晓铎出生在上海闸北,生日正是日本人炮轰闸北的“一·二八事变”那一天。“七七事变”之后,他父亲决心不当亡国奴,带领全家人逃往内地。离开上海时,母亲领着他们兄妹坐火车通过浙赣线,大桥被日本飞机炸断,母亲带着刘晓铎与哥哥、弟弟和姐姐失散。那时他才五、六岁,但是这一段记忆极为深刻。长大后,刘晓铎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解放社,进行过护厂斗争。
解放后,刘晓铎的父亲在湖南省参事室和省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工作。解放初期,他父亲曾去华北革大学习,毕业时在自我鉴定中,用“封建叛逆、革命逃兵”做结论。实际上他父亲长期与党保持联系,而且做了不少工作,却对自己严格要求,给自己做的结论很苛刻。这“逃兵”两个字对刘晓铎的刺激很深,他时刻注意以父亲的经历为鉴,决心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与工农群众共命运,不当“逃兵”,更不投降!
参加“四清”
刘晓铎1955年进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入学以前就已工作了5年,是“调干生”。毕业分配的时候,他申请去艰苦地区锻炼。1959年分配去了青海,在计委系统的省成套局工作。1962年天津市派人去西北调人,他被调到了天津,分配到市计委综合处。到计委之后,还没有熟悉业务,就赶上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运动,把他抽调出来参加“四清”工作队。
1961年在西宁
经过3年“四清”,感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干部的判断也很准,逐渐体会到毛主席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道理,逐渐理解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四清”的实践,让他初步懂得了什么是农民,懂得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认识到不发动群众,运动根本就搞不起来,生产也搞不好。经过“四清”运动,他再读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有关知识分子改造的文章,就觉得特别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