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达,1923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1942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胶东行署东海专署工业研究室研究员、股长。1946年调大连,任大连化工厂工务部部长、副厂长、代厂长。建国后,历任大连化工厂厂长、大连工程公司经理、生产调度局局长等。1978年4月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3月—1989年7月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是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投身革命 与化学工业结下不解之缘
山东荣成是革命老区。1923年8月,秦仲达就出生在这片富有光荣传统的土地上。1942年5月,弱冠之年的秦仲达满怀报国之志,在故乡山东胶东地区参加了革命。7月,组织上分配他到东海专署工业研究室工作,曾任研究股股长等。
秦仲达参加革命时,正值延安整风和开展自力更生组织大生产运动。在敌后根据地,通过学习毛主席有关著作和文件,他在政治信念和思想作风方面都得到了深刻教育。1944年4月,勤奋好学、肯于钻研的秦仲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秦仲达奉调大连,在接收后的大连化工厂任工务部部长、副厂长、代厂长、厂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破坏严重的大连化工厂着手恢复合成氨的生产。
1951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大连化工厂视察。周总理在看过车间、听完厂长秦仲达的工作汇报后说:“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群众,依靠老工人,做好技术人员的工作,培养教育青年工人。要多培养一些懂化工技术、会管理的干部,为发展化肥工业、支援农业和国防工业多做贡献。”
1952年,大连化工厂首创了新工人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由于这个做法针对性强、切实可行,很快就作为一项经验,在东北以及全国的工矿企业推广,对防范和减少工伤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三级教育”制度。
1951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大连化工厂视查,听取了时任厂长秦仲达的汇报
1953年至1956年,秦仲达任东北化工局副局长、大连化工厂厂长兼大连工程公司经理等职,亲自组织建设了大化设计室、大化机械厂和大连工程公司,生产蒸蒸日上。
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秦仲达深有体会地说:在大化期间的工作,主要得益于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的理论指导,得益于广大职工群众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得益于中央和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