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肠十年成大书
李尔重同志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发表过若干篇小说以及散文、杂文。五十年代,他担任武汉市领导职务期间,在非常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写出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剧本。话剧《扬子江边》、小说《战洪水》等等,题材都是来源于武汉地区的生活。其中,《武汉关的钟声》更因为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而被一代学子所熟悉。至于年过古稀之后,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奉献了鸿篇巨制的《新战争与和平》,那更是为大家所敬佩。
进入古稀之年后,李尔重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湖北,开始写作500万字的《新战争与和平》。他花了3年时间奔波于图书馆、档案馆、战争遗迹,即使出访日本,也不忘到东京图书馆查找当年的《朝日新闻》。
李尔重文集
毕竟是垂暮之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李老平时很注重体育锻炼:游泳、打网球、爬山。65岁时爬华山,5 个山峰全走到; 7 0岁时登峨眉,两天半时间走了二百一十华里。为了不受打扰,李老在客厅贴出告示: “ 余已年逾古稀,身埋半土,任重道远,秒争寸阴,犹恐心愿未了,抱恨归眠。来访晤谈,应在晚间,额外之求,恕不从命。”从1983年到1993年,这张告示贴了整整10年。
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
李为民说,父亲革命一生,早淡看生死。他痛恨生病, 因为“生病了就不能工作”。到了晚年,自然规律,身体每况愈下,即使插着氧气管,他也要读书、写文章。
2005年8月,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的李尔重,将他那部500万言的《新战争与和平》手稿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2006年,李尔重在湖北省老年人大学讲话
李尔重同志是知名的书法家,包括八卷本5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在内,都是尔重同志本人一字一句工楷写成,因此,这些手稿不仅是有价值的文学文献,也是书法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