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部队”
东野三纵政委罗舜初
罗舜初中将
人们常以“旋风”来形容将军的骁勇,上杭籍中将罗舜初是名副其实的“旋风”勇将。
1933年,年仅19岁的罗舜初从红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任作战参谋,红军总部首长亲切地称罗舜初为“小罗”。长征途中,“小罗”软硬不吃张国焘那一套,跟定朱德,同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作抗争,险些被杀。1938年12月,罗舜初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参赞军机;1942后8月,走马上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独当一面,嗣后,痛歼反共“摩擦”专家秦启荣,三讨伪军吴化文,威扬鲁中;1944年9月,葛庄一战,300多个日军魂归西天,1300多个伪军或毙或俘;1945年3月,蒙阴战役,上千守敌无一漏网;1945年5月,石桥伏击,日酋吉川资旅团长命赴黄泉。
解放战争期间,罗舜初一手带出来的部队东野三纵被国民党军称为“旋风部队”,他的骁勇风采更为可圈可点—— 三纵“土八路”打败国军“王牌军” 1945年11月中旬。渤海渡口龙口。
鲁中军区第三师及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共9000余将士,依次渡海。 王建安和罗舜初,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依依惜别。一个司令员,一个政委,搭档了将近3年,合作得十分愉快,彼此都十分尊重对方。如今,王建安奉命留在山东,而罗舜初奉命奔赴东北。
经数天海上颠簸,罗舜初所部在辽宁大连市属的貔口和新金县的庄河登陆后,立即开赴辽阳和本溪,与人民解放军最先挺进东北的原冀热辽十六军分区部队会师。
1946年1月,山东解放军第三师、警三旅和冀热辽十六分区之二十一旅、二十三旅组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三纵和四纵是东北最早建立的两个纵队。
三纵由程世才、罗舜初分任司令员、政委。程世才是红四方面军有名的战将,曾任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军长,披坚执锐,所向披靡。罗舜初军事政工都是行家里手,是独当一面之将才,打过不少大仗、胜仗,指挥过不少著名的歼灭战,骁勇异常。程、罗搭档,使三纵的“龙头”十分强劲。三纵下辖七、八、九3个旅(师)共26000人,3位旅长(曾国华、杨树元、宁贤文)和3位旅政委(李伯秋、刘光涛、谭开云)都十分得力。三纵兵强将广,作战勇敢而顽强,纪律严明,是东北我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东北国民党部队中,新一军和新六军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二,全套美械装备,被誉为“国军之花”、“王牌虎师”。而新六军之二十二师,更是精锐之精锐,被国民党誉为“东北旗杆”。
三纵和新六军是一对冤大头。在解放战争中,双方过招多次。有一首歌在三纵全军将士中广为传唱:“吃菜要吃白心菜,打仗要打新六军,菜心味甜营养好,歼灭新六军建功勋!”
1946年2月16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气势汹汹的新六军二十二师一部2000余人,进至沙岭“扫荡”。四纵5个团和三纵七旅1个团以突然而迅速的动作包围该敌,踩着皑皑白雪发起猛烈攻势。敌利用火力优势封锁我军冲锋道路,并构筑防御工事固守待援。战斗一直持续到18日深夜,解放军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次日早晨,敌援军欲对我反包围,四纵司令员吴克华不得不下令撤退。
沙岭子一战,东北我军毙伤俘敌700余人,而四纵伤亡多达2000余人,三纵也付出伤亡近百人的代价。不过,三纵参战部队在此战中一举歼灭新六军二十二师一个营,俘敌副营长以下200多人,还毙伤敌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00余枝(挺),六○炮6门。
三纵“土八路”打败国军民党“王牌军”。被俘的敌副营长振振有词:“我们新六军是美国在缅甸装备和训练的,在热带丛林里抗日,打遍天下无敌。我们的骡子和马都是坐飞机、乘军舰远征到东北来的……”另一被俘敌连长还十分不服气:“你们是突然袭击,侥幸取胜。要是摆开阵势较量一番,我1个国军可以打你们10个民主联军!”
尽管新六军有恃无恐,狂傲得目中无人,但在三纵一连串的打击下,还是逃脱不了一败再败的命运。不过,三纵也曾吃过新六军的大亏。
1946年3月,辽东军区成立,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罗舜初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程世才任副司令员、江华为副政委、莫文骅为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下辖三纵和四纵,还有三个军分区。
1946年4月,杜聿明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本溪、四平。罗舜初、程世才奉林彪之令,率三纵之七旅和八旅,由南柞木乘火车北上四平右翼昌图、开原一带,阻击新六军增援四平。
本溪失守后,国民党军大举北犯四平。5月14日,国民党军发起全面攻势,廖耀湘亲临前线督战,以飞机、大炮摧毁了三纵的防御阵地,以波浪式的冲锋向三纵猛攻。三纵战士同仇敌忾,以弱抵强,殊死抗击。颇有谋略的廖耀湘一面督阵先锋团强攻,一面用600辆汽车装运主力部队,从三纵七旅和八旅阵地的结合部强行突破。三纵炮火已被吸引到正面之敌,待发现新六军主力的行动再转移炮火射击时,新六军的车队已在炮火射程之外,很快撕裂了三纵的防线。
新六军又接连突破三五九旅的防线,推进到塔子山。东北战局急转直下,“东总”下令撤退。林彪对三纵此战的评价是:“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新六军还是估计不足,三纵防线被迅速突破,影响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
廖耀湘趾高气扬地宣称:“既然三纵主力不能阻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一个新二十二师,就能击破北进路上任何共军。”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三纵随后就主动进攻黑石镇、桦甸,狠狠教训了新六军。
国民党军攻占四平后,忘乎所以,四处出击,长驱直入。三纵将士连续行军作战,疲劳至极,且弹药消耗将尽。
5月31日,新六军二○七师四团三营孤军进驻黑石镇。这个营训练有素,气焰特别嚣张,自恃装备精良(八一迫击炮3门、六○炮9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每个连9挺),充当了“剿共”的急先锋。三纵七旅集中两个团的兵力,一举“吃”掉该营敌人,创造了前线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处置,打没有命令的胜仗的宝贵经验。
七旅一鼓作气又攻占桦甸县城,又歼敌二○七师300余人。在罗舜初、程世才的指挥下,三纵八旅、九旅也给追击之敌以有力杀伤。
三纵在黑石镇、桦甸连连得手,打乱了杜聿明“先北后南”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民党军的攻势,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通报嘉奖。
“罗舜初同志是个好参谋长!”
国民党军攻占四平后,蒋介石十分得意地下结论:“东北共军除一部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林彪部乃江西残匪骨干,战力最强,经此次四平街会战已十损七八,其他匪部实力远逊于彼,可见不难解决。由此可断定共党并无多大实力。”
蒋介石悍然撕破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26日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军企图把“并无多大实力”的东北共军“逼上长白山啃树皮,拱进鸭绿江喝凉水”。为此,杜聿明着手实施“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割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与北满根据地的联系,继而消灭在辽东的共军,为下一步进攻北满共军主力扫清障碍。
在东北蒋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夕,辽东军区主力三纵主动出击,于1946年10月4日攻克西丰,毙伤俘敌1300余人,还捎带歼灭援敌一个营,这一胜利是对破坏停战协定背信弃义的蒋军以有力的打击,也是给企图进攻哈尔滨之敌以有力的打击。
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10万人马兵分三路,大举进犯南满根据地。10月24日,辽东军区另一支主力四纵,对孤军冒进到新开岭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发动突袭,经多次激战,将自诩为“千里驹”的全美械装备的二十五师8900余人全歼,并生擒敌正、副师长,首创东北战场歼敌一个整师的范例。
敌继续增兵,凭兵力和火力优势,鲸吞南满根据地。在地域狭窄、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天寒地冻的不利条件下,部队的兵源、弹药、生活物资都难以保证,就连吃饭和住房都成了问题。在此严峻时刻,辽宁军区与辽东军区合并,组成南满军区,由陈云任南满分局书记兼南满军区政委,萧劲光、萧华分任正、副司令员,罗舜初任第一参谋长。
敌大军压境,多数同志主张弃守南满。在七道江会议上,罗舜初对敌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坚决主张坚持南满斗争。他说了他自己的理由: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们五个师都上北满,敌人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十个师跟着进北满。我们南满部队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人一个军。这样,北满也会坚持不下去的。但如果我们留在南满,就可以牵制敌四个军。权衡利弊,我们应该留在南满。作为军区参谋长,他的意见无疑会起到很大影响。有许多同志都赞同他这种意见,但仍有一些同志表示异议。陈云见大家意见仍不一致,便说:“罗参谋长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打红旗,摇旗呐喊!”
陈云在七道江会议上一锤定音;坚持南满。萧劲光、萧华、罗舜初坚决拥护陈云的决策,决心在南满“大做文章”。
1946年12月17日,杜聿明纠集6个师,由西而东,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一次进攻。时值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解放军宿营全靠篝火驱寒,一如抗日联军当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景况。
为补充战斗人员,陈云、萧劲光解散了警卫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