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讲堂
杨得志的故事
2018-05-17 09:36:34
作者:静诚 编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从司令员到士兵

    1958年9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下连当兵,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娱乐、同劳动,在全军传为佳话。如干年后,杨得志回忆起当年下连当兵的情景,仍是激动不已。

    那天,杨得志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背包,佩戴列兵衔,来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

    杨得志下连为了避免特殊照顾,改名叫杨绍起,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老杨。从团部到连队,他谢绝了军、师领导的陪同,一个人背包徒步走到连队。六连朱德是老营房,全连100多人同住一个大宿舍,睡的双层木板床,杨得志被安排在下铺。

    下连的当天,正赶上连队夜间训练。将军与战士们一起趴在训练场地,练夜间射击。杨司令员自任教员,认真地为战士纠正动作,做示范演练。排长为了让首长夜间休息好,夜间站岗总是把将军排在头班或末班,将军坚决不同意,坚持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清晨,起床号一响,杨得志便翻身下床,快步到门外站队。那天是5公里长跑,他昂首阔步,跑速不减,一直坚持到终点。长跑回来,杨得志不顾满头大汗,整理内务,清扫卫生。

    杨得志在连队坚持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化。一天午饭,杨司令员担任食堂小值日,发现他们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于是杨司令员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领导下连队当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里。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

    六连是全训分队,训练课程很紧。训练场上,杨得志身背冲锋枪,腰跨手榴弹,不管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和战士们一样不甘落后。一次,土工作业训练,杨司令员侧身卧倒,目视前方,用小铁锨挖单人掩体,动作快,和要求,边挖边给战士们讲单人掩体在实践中的作用。战士们竖着大拇指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

    训练休息时,杨司令员为战士表演“伏卧六指撑地,口咬手帕”的功夫,增添了训练场上的乐趣。他抚着左手腕深陷的伤疤,给大家讲长征时的战斗故事,士兵们一个个听得入了迷。

    杨得志当兵1个月,4次冲锋枪实弹射击,他弹无虚发,4次优秀,而且全连也取得满堂红的好成绩。在一次凭证礼堂门前的路面的劳动中,将军和战士一起挖土、拉车、抬土框。杨司令员拉车驾辕,装得满,跑得快,与班长搞竞赛。

    他关心士兵疾苦如同亲弟兄。战士小牛和王京全生病卧床,杨司令员端水送饭,买来水果、月饼,询问他们的病情,使两位战士深受感动。

    国庆节连队召开文艺晚会。杨司令员在热烈的掌声中,先唱了一段家乡的湖南花鼓戏,接着讲了红军长征时期,他担任团长时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动人故事,博得阵阵掌声。

    在连队,大伙都知道杨得志是个老兵,要问他到底是谁,战士们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名字叫“杨绍起”。但后来“秘密”却不慎泄露了。

    有一天,连队文书取来一本《八一》杂志,其中有杨得志当军司令员的照片。于是文书就拿着杂志来和“杨绍起”对照,越看越像,才露馅了。一时间,战士们都知道了这个新来的老兵原来是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下连队当兵1个月的日子很快过去了,尽管他的真实身份战士们都知道了,但官兵情深,谁也不感到拘束,都沉浸在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之中,在欢送将军离开连队那天,战士们眼含泪花,拉着将军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很远很远,将军很动情地说:“同志们停下吧!我们相处时间虽短,友情很深,人走心在。”

    有位战士写了一首打油诗:“将军当列兵,一颗红五星,训练争上游,学习打先锋,兵将相拥抱,本是亲弟兄……”

    权利是人民给的

    晚年的杨得志,在回忆自己几十年战斗历程时,无不深切地感到,自己的一切都是党给的,自己没有任何可以居功自傲的本钱。他常说,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滥用,要时刻想着人民,做普通一兵。

    样的值的家庭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他和申戈军1940年4月在烽火中结为连理,而后夫妻俩一直在前线并肩作战。

    抗美援朝时,他们忍痛把4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仅10个月)放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安东(今丹东)志愿军留守处,而义无反顾地奔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多少次硝烟中离别,多少次胜利后相逢,几十年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他们携手从血火弥漫的战争走向了云开日朗的和平……

    杨得志家的客厅里,端挂着书法家米南阳书赠的一幅对联。上面写的是:

    “横戈马上军威振,纵得天下志成城”

    这是一幅藏名联,夫人和他的名字“戈军”、“得志”巧妙地嵌进了上下联中,读来天衣无缝,正气盎然。这也是他们夫妇风雨相伴的生动写照:寓爱情于战斗中,寓生命于大业中。杨得志夫妇对这一条幅十分钟爱和欣赏。

    几十年风风雨雨,杨得志保持着光荣革命传统,家教极严,他常说,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滥用,要时刻想着人民,做普通一兵。

    1964年冬季,杨得志到山东海阳农村搞“社教”,他穿的是和老百姓一样的棉袄棉裤,腰里掖着一只大烟斗,他化名“李有年”,以普通工作队员的身份深入群众微服私访。杨得志冒着风雪挨家挨户访贫问苦,肩扛镢头和社员一块下地干活,他和老乡摸一个锅里的勺子,吃一个盘中的菜,俯挨膀坐在炕头上唠家常,廖社情。看着他那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谁也不会想到他是威震四方的军区司令员。

    后来有一天,驻军守备师的师长来看望他,见面先打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当地老百姓看到了,纷纷传说开来:“这个人(指杨得志)比那个师长的官儿还大!”

    不衣老将军,混入田家翁。杨得志当年头顶草帽视察农田、挑水脱坯,跟老农在田头对烟袋点烟,这无不渗透着将军对人民的绵绵情意。

    杨得志在任总参谋长8年期间,从林海雪原的东北边境,到藤深路滑的南疆险关,从波急浪涌的西沙礁丛到风沙滚滚的戈壁大漠,到处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和一腔深情……

    他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高级将领,但更是一位平凡的百姓、普通的一兵。

    据杨得志家乡的当地领导介绍,在杨得志任总参谋长以后,乡里曾派干部去北京找过他,请求首长批个条子募集资金,把家乡的红土路铺成柏油路。这在当时,将军只要轻轻提笔批几个字就能办到。可是杨总长闻知后,摆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国家这么大,要建设的地方很多,不要专为我的家乡铺路。我虽然是总参谋长,但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滥用咧!”由于杨总长之一不肯,结果这条路就没有修成。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万里的故事
·下一篇:杨成武的故事
·英雄伴侣不朽爱情——追记许杏虎、朱颖的故事
·瞿秋白与五四运动
·王荷波: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早期领导人
·李克农的故事
·耿飚的故事
·杨成武的故事
·万里的故事
·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忆先辈 不忘初心”诗词朗诵会(组图)
·2018年北京市清明红色祭扫活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组图)
·八宝山革命公墓举办“我为先烈来站岗”活动(组图)
红色八宝山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红色八宝山”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红色八宝山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红色八宝山”。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