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址新闻
【国宝会馆“话”节气】夏至
2022-06-24 08:56:07
作者: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序 言-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百色粤东会馆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岭南风格传统建筑,其古建景观和人文底蕴中也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的气质和习俗涵养。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七军军部旧址推出专栏《国宝会馆“话”节气》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节,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在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谚语有云:“夏至不热,五谷不结”。此时,各种杂草和庄稼一样快速生长,农民伯伯开始了“三夏”大忙,田间管理、施肥除草,盼望着金秋有个好收成。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食狗肉

    夏至吃面是我国民间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但广西夏至却有着闻名全国的特殊食俗:食狗肉。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

    分龙节

    分龙节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活动一般持续3到5天,是毛南族最古老、盛大、最重要的节日。

    过节的日期有两个,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南部的上南乡和中部的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北部的下南乡取辰(龙)日过节。过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欢庆自己的佳节。家家户户蒸起五色糯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插在中堂,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饭,名为“丰收树”,意寓农家当年五谷丰登。

    传说分龙节是为了祭奠三界公,感谢他教会毛南人养牛种水稻,因此,全村老少都必须先去庙堂敬庙,观看师公念经、唱神歌、跳神舞、椎牛祭神,还用包着粉蒸肉的五色糯饭喂牛,表示感谢它一年拉犁拖耙的辛劳。敬庙过后,已成婚的妇女携儿带女,用精致的竹篮带着五色糯饭和粉蒸肉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未婚的年轻男女则各自带着精心制作的花竹帽和新布鞋在各个坡脚坳口以歌传情。

    粤东会馆·夏至

    据记载,自唐宋时期起,人们就有从夏至日开始数“九”的习俗,每九天为一九,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样,两者都是我国农历用“九”习惯标示的杂节。

    冬至数九歌老人孩子大多耳熟能详,更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其实夏至也有数九歌,它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把从夏至高温到逐渐变凉的过程用数九给予形象说明,每九天为一阶段,九个九时间也是八十一天。

    南方夏至数九歌

夏至入头九,扇子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如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极之数,又与“久”同音,因此人们常以“九”来表达尊贵、长长久久之意。在粤东会馆的屋脊上就有两幅与“九”有关的灰塑装饰。

    灰塑·九狮图

    位于粤东会馆二进殿屋脊正面。用九只不同姿态的大、小狮子组图。以“九狮”喻“九世同居”,表达希望家族兴旺、多子多孙、同堂和睦的美好愿望。

    灰塑·九鱼图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十一期|在上海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组图)
·下一篇:无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十期|在党中央机关工作——武汉八七会议会址(组图)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九期|投身国内革命斗争——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组图)
·冠军!为了更好的传承!(组图)
·【国宝会馆“话”节气】小满(组图)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八期 | 赴莫斯科学习(组图)
·这里的五月——是红色的,也是多彩的!(组图)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六期|赴法勤工俭学之路(组图)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五期|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组图)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四期|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组图)
·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布置会(组图)
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