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29年秋,年仅25岁的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广西,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政府接洽,领导广西党的全盘工作。他从广西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指示,点燃了百色起义的熊熊火炬,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了为全国所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色,作为邓小平军事生涯的起点,这片红土地上的壮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饮马右江、雄姿英发的“邓政委”,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时刻牵挂百色老区的“老共产党员”,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带领各族人民走上富裕之路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2022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唱响赓续红色血脉的主旋律,红七军军部旧址特别推出“永远的邓政委——足迹”专栏。从年少时期的笃志求学,励精图治,到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从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到改革岁月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邓小平一生的奋斗历程留下许多光辉印记,勾勒出邓小平初心为民,矢志复兴的历史曲线。追寻光辉足迹,领略伟人风采,致敬革命先辈!在伟大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北山小学堂(图源自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
邓小平在私塾念了一年多后,父亲决定把他送到在协兴场开办的北山小学堂读书,他分在丁班学习至1915年,在此接受初步的新式教育。
北山小学堂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开办于宣统二年 (1910),是由邓小平父亲邓绍昌联合开明绅士刘吉生创办的清末民初协兴场第一所新式初等小学堂,占地面积 72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北山小学堂教室(图源自广安观察公众号)
从私塾转到新式学堂读书,邓小平很有兴趣。学堂的教学内容比私塾确实丰富多了,课程既有白话文的国文,还新增了算术、修身、体育、图画等。早期在校任教的有刘星一、邓绍昌、邓俊德、陈鲁山、蒋能彬等,均为曾参加过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教师。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曾在学堂教授算术、体操、修身等课程。国文教师邓俊德,是邓小平的远房堂叔,他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明白人,对于清廷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愤愤不平。他在讲国文课时,常常给学生们讲起历史上的一些民族英雄,向学生介绍《革命军》等进步书刊,使爱国主义思想在少年邓小平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
北山小学堂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邓小平传》、《邓小平档案背后的故事》、四川党史公众号、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广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