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29年秋,年仅25岁的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广西,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政府接洽,领导广西党的全盘工作。他从广西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指示,点燃了百色起义的熊熊火炬,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了为全国所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百色,作为邓小平军事生涯的起点,这片红土地上的壮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饮马右江、雄姿英发的“邓政委”,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时刻牵挂百色老区的“老共产党员”,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带领各族人民走上富裕之路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2022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唱响赓续红色血脉的主旋律,红七军军部旧址特别推出“永远的邓政委——足迹”专栏。从年少时期的笃志求学,励精图治,到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从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到改革岁月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邓小平一生的奋斗历程留下许多光辉印记,勾勒出了邓小平初心为民,矢志复兴的历史曲线。
追寻光辉足迹, 领略伟人风采, 致敬革命先辈! 在伟大的奋斗历程中 汲取前进的力量!
足迹·第一期 邓家老宅
邓家老宅 (图源自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的家是一座有着典型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农家三合院,青瓦粉壁,共有17间,当地人称“邓家老院子”。院子坐东朝西,左、中、右三面房子的中间是一个平平的坝子。正东一排房子为正房。正房对面的远处是当地人称的笔架山,房子的四周是茂密的竹林,不远处还有一个水塘。
这样的一个院落,凝聚了邓小平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的心血。
邓小平祖父母的住室 (图源自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
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勤劳、俭朴。祖母戴氏会纺纱织布。他们靠着苦心经营,置办了不少家业。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从小因得到母亲的支持,曾就读与成都法政学校,接受过一些新式教育。
邓家老宅内景 (图源自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
邓小平是父亲邓绍昌与第二任妻子淡氏所生。对于子女的教养,父母倾注了所有心血。邓小平后来回忆说:“父母之爱我犹如宝贝一般。因为我自幼时资质就颇聪明,他们爱我,自然是对我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我将来能够做官发财,光耀门庭”。
为了能供儿子读书,邓绍昌不惜卖掉田地。他力主把邓小平送到国外留学,邓小平在法国参加革命活动后生活窘迫,他卖谷子、卖地寄钱接济。邓小平寄回来的一些宣传革命的书刊,他也帮着收藏。
后来,邓小平在谈到父亲时曾说了四个字“进步党人”。邓小平的弟弟邓垦是这样评价父亲的:“他属旧社会的人,有旧社会的一些坏东西、坏作风。但他对旧社会不满,对我们兄弟俩参加革命,一直采取支持、拥护的态度,从来没有反对过。”
邓家老宅厨房、农具室 (图源自小平故里新青年公众号)
对于长子邓小平,父母寄予了很大希望。而家庭给予他的温暖,也让邓小平自小便重视亲情,心怀大爱,培养出了聪慧通达、明白事理的性格,为往后的求学成长、追求理想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