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樊光湘,是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党史国史宣讲队副队长,青州市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红色作家、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专栏作者,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签约作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规、家训、家风、家德,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家德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风、家德,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小时候,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每看到爷爷亲笔写下的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父亲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爷爷的期盼……父亲的严格教育,父亲的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形成了我们家的家规、家训、家风、家德。
因为他们知道,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不是家产,而是家规、家训、家风、家德。
家规、家训、家风、家德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为我指出路该如何走,该如何生活。
家规、家训、家风、家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规、家训、家风、家德在言传身教,祖传子承,人文化成。作为很多的家庭来说,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家风、家德,但在所有父母的心里,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生活,成人后,自食其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这也是最为普通的家规、家训、家风、家德。就因有了这些朴素的感情,直白的希望,才有了我们日后的生活,算不上多么的有成就,与成功沾不上边,我们却遵循了父母的意愿,没有让父母失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祖父虽然早早地就走了,但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树立的“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延续了近百年,传承了几代人。我的父辈都继承了祖父留下来的好家风。我父亲樊克智,山东公安干校毕业后,曾长期在公安、教育、政府机关工作,1960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到樊家庙村,先后担任供销社代售员,小学代课教师等职务。一生非常清廉,克己奉公,生活节俭。我们第三代的兄弟姐妹六人中,没有一个是“大款”,大家都以艰苦朴素为荣。
在我的记忆里,但凡我与同学或者小朋友发生不悦或是打架,父母知道之后,挨打挨训的肯定是我,在父母看来,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即便有千条万条理由,都不能与同学动手打架,因此,有了这个意识,我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机关,在学习、教学、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是检讨自己,不去与人争高低,搞得脸红脖子粗,到是在朋友、同事之间落下了随和的名声。
家风、家规、家训、家德是精神上的关爱,是情感上的交融。上个世纪我曾在上中学期间,在农村放过牛,当过生产队会计,在大寨田战场上当过通讯报道队员,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干过市委秘书、东高镇党委副书记。2000年11月之后转任云峡河回族乡人大主席、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政协常委、三级调研员等职务。擅长散文、小说、民间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及诗词创作,尤其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在近百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资政报告类论文600多篇、新闻稿件6800余篇(约56000千字)。出版发行专著22部,指导、参编著作、教材40多部。是父母每月的一封家书,教我如何地照顾好自己,如何地学习,如何地与同志相处,如何地忠孝廉洁,如何地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让我认真地履行教师和公务员的职责,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东西让我一生受用,同时,在家风、家规、家训、家德的熏陶中,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每个人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在家风、家规、家训、家德中有了直挺的腰板,向着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做个好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为他人,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圆父母所盼,圆自己所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忠孝千年精气厚,诗书万代人才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书香门第、耕读世家,读经书,考实录、通古今、知兴衰、懂治乱;皆以忠孝仁义教育后代,以忠臣孝子为荣,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为誉。我认为:“忠孝传家,诗书继世,清正廉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积淀、凝聚而成的重要文脉,折射出爱国爱家,扬善抑恶、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精神,对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正能量具有积极、进步的现实意义。可见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忠孝的传统美德将代代薪火相传、弘扬光大!
|